第一章 网 点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51&rec=74&run=13

农村电话(以下简称农话)原称县内电话,由地方政府创办,1956年正式移交邮
电部门管理。青岛所辖的崂山郊区于1956年2月14日开始架设以李村为中心包括崂东、
北宅、 惜福镇、夏庄等乡镇的电话,至8月底全部竣工,32个乡的电话单机均接入李
村磁石式交换机。1958年为达到队队(生产大队)通电话的要求,青岛市邮电局派施
工队配合崂山郊区民工突击架至大队电话线, 除装设磁石式交换机3部,大队普设单
机。 同年11月即墨、胶县、胶南3县邮电局划归青岛局。各县局在地方政府领导下,
自筹木杆、铁线等简易器材,使队队通电话。同时各县利用农话线路大办有线广播,
广播时电话即停通。1961年3县划出青岛。1962年7月崂山县邮电局成立,原属即墨的
城阳、马哥庄、棘洪滩、河套、阴岛5个公社的农村电话划归崂山局管辖。
1962年根据山东省邮电管理局通知,农村电话管理体制调整为地方国营和集体所
有两个部分。地方国营农村电话由山东省邮电管理局通知,农村电话管理体制调整为
地方国营和集体所有两个部分。地方国营农村电话由邮电局直接经营管理(下同);
公社以下的称乡话,由公社经营管理,实行自建、自维、自负盈亏。1964年崂山县境
内除仙家寨公社管辖的电话自营外,其余各公社均移交邮电局管理。
1970年崂山县的农话线路经整修后,在县至社的中继线路上试用载波设备。1972
年单路载波终端机发展至10部。1975年贯彻山东省邮电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发展农村电
话的指示精神,加速杆路和设备整修。年末,13个公社有交换机18部1110门(其中社
营2部90门),杆路总长305公里,县至社的部分中继电路已实现半自动拨号。
1979年1月即墨县、 胶县、胶南县和黄岛区邮电局划归青岛市邮电局领导。随管
辖范围的扩大,青岛市邮电局在电信业务技术科内设专职农村电话管理进行业务技术
指导管理。 年末4县1区农村电话共有国营交换点89处,社营交换点145处,全市93个
公社已全部通话, 3414个生产大队中有2719个通电话,占大队总数的79.6%,其中崂
山县和黄岛区实现了队队通电话。 1980年崂山县城阳公社集资安装400门纵横制自动
交换机并与城所在地李村公社及其大队投资将人工电话改为自动电话接入县局市话交
换网。
1983年10月平度、莱西两县邮电局划归青岛市邮电局。同年在调整机构时,为加
强农村电话专业管理,青岛市邮电局设农村电话管理科。1984年农村改公社为乡镇。
随乡镇工业的兴起,农村电话需求量大增。按照国家、地方、集体、个人一起上的精
神,青岛市邮电局对6县1区的农村电话制定了长远发展规划和近期计划。各县(区)
邮电局相继进行设备更新改造。杆路以水泥杆替代木杆,线条改铁线为铜线或电缆,
局间电路增设载波终端机等。1986年起各县(区)根据山东省政府通知相继建立乡、
村电话管理站, 总站设在县(区)邮电局内,由1名副局长兼任总站长,统一管理全
县(区)乡村电话,乡镇一级设分站,由所在地的邮电支局长兼任分站长。同年,平
度、胶县两县的部分乡镇装设自动电话交换机。1988年6月,平度县邮电局安装126路
农话接口设备, 35处支局与县局间开通了半自动拨号。截止1990年底,全市149个乡
镇已全部通话,其中有22个乡镇安装了自动电话。全市5815个自然村已有4035个村通
了电话,占自然村总数的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