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直辖局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51&rec=4&run=13

青岛建置前,官方通信由即墨县衙设置的驿站传递。
1897年11月德国侵占青岛后,即设“战地邮站”,1898年1月改为“邮政代办处”。
1899年10月德国邮政部在“胶澳租借地” 成立“青岛德意志帝国邮局”。1900年7月
德国在胶州塔埠头设立邮政代办所,是年11月为服务于镇压高密反筑路农民的胶澳德
军特遣队而设立高密邮亭(后改为邮政代办所),1901年4月在沧口设立邮政代办处。
1901年5月青岛德意志帝国邮局在亨利亲王大街(今广西路) 、阿尔柏尔特大街(今
安徽路)、梯尔皮兹大街(今莒县路)交叉路口一侧所建的邮电大楼投入使用,开办
邮政、电报、电话业务。1902年7月在潍县设立邮政分局,1903年6月在青州设立邮政
分局, 同年在四方和北九水设邮政点。1904年4月在济南设立邮政分局。同年12月在
李村设立邮政代办处。德国宣称:“在中国开办邮政是德国事业的开路先锋,不是为
了一般邮件的经转传递;邮局的不断扩建,对于德国的利益有极其重大的价值。”
1899年7月1日清政府设胶海关,内设胶州邮界,辖同年建立的胶州、即墨、平度、
潍县、青州、邹平、济南、沂州等邮局和“胶澳租借地”内设立的青岛邮件交换局。
1900年增辖高密、 周村、莒州3处邮局,代辖12处。1901年济南设立副邮界,胶州邮
界范围缩小。1904年胶济铁路全线通车,胶州邮界在铁路沿线和重要城镇所辖的邮局
增至18处, 次要地方设邮政代办支局14处、信柜6处。此后胶州邮界所辖内地邮局逐
年增加。到1910年,有总局和分局21处、代办所82处、信柜14处、输汇寄银钞的局17
处,其中包括甲种局(又称火汇局,设在通火车、轮船之处)10处、乙种局(又称旱
汇局, 设在不通火车、轮船之处)7处。1910年全国重划邮区,每一行省为一邮界。
山东在济南设邮界, 胶州、烟台改为副邮界。1911年5月30日,清政府邮传部接管邮
政。胶州副邮界管辖邮区西到昌乐,南部以安东卫到沂水一线,东部以沙河到金家口
一线,与烟台副邮界分界。1912年废“大清邮政”,建立“中华邮政”。1914年1月1
日起撤销邮界,济南设邮务管理局,胶澳设“青岛一等邮局”。
1914年11月日本侵占青岛,随即接管德国在青岛的邮电机构,设立邮政、电信业
务合一的“野战邮便局”,并在胶济铁路沿线城镇设若干分局。同时,强迫中国邮电
机构停业。1918年10月10日北洋政府交通部参事权量与日本“青岛守备军”民政部递
信部长古贺传吉签订《胶州湾及胶济铁路间关于中日两国邮电事务处理办法》,中国
邮电机构才得于11月1日起恢复业务。1917年9月胶澳日本野战邮便局改名为“青岛日
本邮便局” ,于1919年6月迁入所泽町(今堂邑路)邮政大楼。在青岛设分局、所13
处:佐贺町(今广西路)局、大鲍岛(今中山路)局、松根町(今恩县路)局、埠头
(今大港)局、若鹤町(今辽宁路)所、天津路所、胶州路所、台东镇局、四方局、
沧口局、李村局、北九水所、沙子口所;并在潍县、济南设邮便局,城阳、胶州、高
密、博山、坊子、潍县、昌乐、青州、金岭镇、张店、周村、普集、济南、淄川煤矿
设电信办事处。
1922年12月10日,中国收回青岛,日本设在胶澳及胶济铁路沿线的邮电由北洋政
府交通部派员接收。北洋政府交通部邮政总局接收山东日本邮局房16处,其中胶澳有
所泽町(今堂邑路) 、大和町(今热河路)、台东镇、四方、沧口5处。接收后,青
岛一等邮局设在堂邑路,对外称“胶澳商埠邮务总局”,下设广西路第一邮务支局、
台东支局、四方支局,沧口局为省辖二等局。1923年又增设大鲍岛(今中山路)、奉
天路(今辽宁路)、码头3处支局,同年四方支局升为省辖二等局。1927年3月31日大
鲍岛支局撤销。1934年增加湖北路支局(原无线电台营业处);并根据南京国民政府
交通部关于邮电机构合室营业的批示, 广西路、辽宁路、码头、东镇、湖北路5处邮
电合室办理业务。1935年6月湖北路支局撤销,改设云南路支局并设南海路邮亭;7月
李村代办所升为省辖三等邮局(次年7月重归青岛一等邮局);5月开办柳树台代办所;
7月开办中国旅行社代办所, 红石崖代办所划归青岛一等邮局;为杜绝日本长期利用
日籍船只私收私运邮件,于11月将南海路邮亭迁至小港并派员监督。从1935年至1945
年间, 每年夏季派员在湛山、 东海饭店开办夏季邮局及代办所,不列正式局、所。
1936年九水、夏庄、四流路、浮山所4处信柜升为代办所。1937年4月登瀛信柜升为代
办所, 王哥庄、惜福镇、华阴集3处代办所由即墨局划归青岛一等邮局。1937年下半
年先后撤销小港邮亭及3处代办所,年底有一等局1处,二等局2处,三等局1处,支局
5处,代办所15处,信柜7处,村镇邮站44处,邮票代售处22处,信筒信箱57处。1937
年“七七” 事变爆发年, 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指示华北地区邮政机构推出外籍局长
(邮务长)维持邮务。
1938年1月, 日本再次侵占青岛。时青岛地等邮局由英国人主持,日军对之虽未
能直接夺占,但仍派员进驻邮局监视。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遂将英籍局长掳往集
中营, 完全控制了青岛邮务, 青岛一等邮局归“北平邮政总局” (1942年7月改称
“华北邮政总局”)管辖。1945年8月青岛邮政代办所由1937年底的15处减至8处,信
柜由7处减至2处。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 青岛一等邮局重归山东邮政管理局管辖。四方、沧口
邮局由二等局降为三等局,年底信柜全部撤销。1946年5月开办海阳路第六支局,8月
开办浮山所第七支局(1948年改为代办所,后又撤销);同年阴岛(今红岛)、薛家
岛、红石崖、辛安集4处代办所因该地区解放失去联系停办。1947年6月在小港设邮亭。
1948年村镇邮站全部撤销,年底有一等局1处,二等局1处,三等局2处,支局6处,邮
亭1年,代办所7处,邮票代售处18处。1949年3月在山东大学开办邮亭,4月改为第六
支局,撤销海阳路第六支局。1946年1月4日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邮政储金汇业局青岛
分局在青岛一等邮局开办,同年6月在台东镇设办事处。1947年局址迁到中山路。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青岛市军事管制委员会邮电部接管青岛
一等邮局和储汇分局。 同时,在崂山华阴设南海专区崂山行动办事处邮局。8月25日
撤销储汇分局, 人员并至邮局。是年底,青岛市有邮政局所27处。其中:邮局1处,
邮政支局10处, 邮亭3处,代办所13处;邮票代售处38处;信筒信箱107处。1951年8
月1日青岛市邮政、 电信两局合并为青岛市邮电局,沧口、李村两地的邮政、电信机
构也于9月15日分别合并。 同年9月1日崂山邮局改名流亭邮局(后改为李村支局领导
的营业处),划归青岛市邮电局,城阳邮局则由青岛市邮电局划归山东省邮电管理局。
1952年, 青岛市邮电局有邮电局所45处。其中:邮电局1处,邮电支局10处,邮
电所6处,代办所28处;邮票代售处37处;信筒信箱123处。1953年起青岛市邮电局将
私人工商户承办的代办所改由合作社承办,同时,水清沟等代办所相继改为邮电自办
局所。1957年4月青岛市人民委员会机要交通局划归青岛市邮电局, 为机要通信科,开
办机要通信业务。1959年底,有局所42处,均为自办,代办所全部撤销。1961年贯彻
“调整、 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先后撤销邮电所8处;同年,城阳、马哥庄、
棘洪滩、 河套、阴岛等5处支局由即墨县邮电局划归青岛市邮电局。1962年撤销泰山
路邮电所;同年崂山县邮电局成立,李村、流亭、王哥庄、惜福镇、夏庄、沙子口、
北宅、城阳、马哥庄、棘洪滩、河套、阴岛等12处邮电支局所划归崂山县邮电局领导。
1962年底, 青岛市邮电局有局所27处。其中:邮电局1处,支局10处,邮电所16处;
邮票代售处118处;信筒信箱190处。1971年开办台西三路、晓翁村、吴家村、北岭等
4处邮电所。 1974年海泊桥邮电所升为支局。1976年开办辛家庄邮电所。1980年人民
邮电所升为支局。1980年底青岛市邮电局有局所32处。其中:邮电局1处,支局12处,
邮电所19处; 邮票代售处74处;信筒信箱189处。1982年湛山及楼山后邮电所升为支
局, 并开办汇泉宾馆及海员俱乐部2处邮电所。1983年延安路邮电所升为支局。1984
年开办黄海饭店、 南京路、长江路、镇江路邮电所4处(镇江路邮电所未开业,1986
年撤销)。1985年底青岛市邮电局有局所38处。其中:邮电局1 处,邮电支局16处,
邮电所21处; 邮票代售处98处,信筒信箱279处。1986年开办洛阳路邮电支局,吴家
村邮电所升为邮电支局。 1987年开办错埠岭、上杭路邮电所2处,撤销黄海饭店、汇
泉宾馆邮电所2处(均改为代办点)。1988年开办镇江路邮电所。1989年2月开办山东
路邮电支局、潜艇学院邮电所,原晓翁村邮电所因拆迁停办。1989年底局所共40 处。
同年邮票代售处从上年的117处压缩至60 处。1990年开办板桥坊邮电支局和水清沟二
小区邮电所,延安一路邮电所升为邮电支局,原营子邮电所撤销。截止1990年底共有
局所41处。其中:邮电局1处,邮电支局21处,邮电所19处;输邮政储蓄的支局15处;
市区邮票代售处60处;信筒信箱295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