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机 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50&rec=37&run=13

青岛港口机械,由装卸机械和运输机械两部分组成。1906年,五号码头建成时,
安装了1台150吨的大型固定起重机,进出港的大件货物均由其起吊。这台起重机曾在
德日争夺青岛战争期间被沉入海底,后捞起重新组装,但性能效率都不如以前。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1933年, 港口起重机械有150吨、5吨、3吨、1吨、3/4
吨起重机各1台, 为陆上起重机;水上起重机有35吨、22吨、5吨各1台。但由于后来
战争破坏, 多未留下。至1949年青岛解放时,港口仅有1台 15吨起重机和1台50吨浮
式起重机。
建国初期,由于国力有限,作业机械未有增加。随着国民经济恢复和国家进入大
规模经济建设,港口装卸逐步引进使用机械。1954年春,港口添设6部万能装卸车和1
部路吊, 10月又引进30部电动搬运车和5部电动万能搬运车。1955年,除青岛小港作
业区及其他地方港全系人力振作外,中港、大港作业区均已部分采用流动机械作业。
港口机械操作比重占总操作量的34.11%。此后,至1957年相继引进了大批港区作业机
械,使港口装卸能力大有改观。
港口机械的引进,以及机械效率的发挥,对港口生产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1957
年,青岛港的装卸机械作业比重与天津、大连、上海、广州、秦皇岛诸港比较,名列
第二,机械作业占港口装卸总量的47.93%。
装卸机械的投入,改变了装卸工人的劳动方式,也改变了装卸工人的劳动分工,
装卸工人不断地吸收到司机队伍中去。以1957年6月1日在册人数为准,青岛大港作业
区计有装卸工人1215人,其中司机即达176人,占装卸工人总数的14.49%。
港口机械至1958年发展到145台(辆),主要装卸机械有起重机5台,万能装卸机
6台,装卸机5台,牵引车2辆,蓄电池搬运车30辆,扒煤机2台,流动皮带输送机86节、
长1300米,卸盐浮桥2座。
“大跃进”时期,青岛港根据中共中央关于通过技术革命使一切能够使用机器的
劳动都使用机器的号召,开展群众性的“以土为主、土洋结合”的技术革命和购置新
的港作机械。 至1960年,港口机械达389台,使青岛港装卸机械化的实际能力比1957
年增长2.6倍。 这些设备多数是青岛港职工自己制造出来的(如坑道装煤输送线、螺
旋卸车机、汽车吊、扒煤机、皮带机、少先吊等)。
60年代中期,青岛港务局从港口生产布局的合理调整入手,为解决装卸机械跟不
上港口运输能力发展的落后局面,致力于对煤炭、矿石、粮食、生铁和盐这些大宗散
货进行机械化生产设施的改造和装卸工艺的改革,进一步向装卸机械化、半机械化发
展。1966年,港口对各种船型的舱内结构进行普查,设计制造了自重1.3吨、机长1.6
米、 升降可变1.5~6米的曲带型抛射式平舱机和自重0.5吨、高1.4米、机长1.6米的
小型平舱机, 实现了煤炭装船平舱机械化。1966年还研制成功螺旋卸车机2台,制造
了一批皮带输送机、堆垛机。1968年煤码头建成后,机械配套成龙,使煤炭装卸实现
机械化。1973年,为解决粮食装卸机械问题,在大港二号码头自行设计、制造安装了
10条散粮卸船装车作业线,包括架空皮带机、移动斗式提升机和集料螺旋机。这条作
业线的建成,改变了散粮装卸旧工艺,使散粮卸船装车进库全部实现机械化,比原作
业方式节省万能机5台、 工人20名,船舶在港停泊时间压缩2~3天。矿石、生铁、盐
等其他散货作业线的机械化程度也不断提高。至1975年,矿石作业线研制成功矾石卸
车机、 矿石清舱机、卸车机自动扒头、8吨双索矿石抓斗等;生铁作业线有生铁废钢
装卸电磁吸盘;散盐作业线有链斗式散盐卸船机、散货装船跨路机、包货装车机等。
1975年还进行了装卸作业线的配套成龙, 推广推扒两用推土机、7吨大铲斗、FD30件
货出舱机,使出口矿石、瓜干等散货平舱实现了机械化,进口矿石、磷土实现部分清
舱机械化。同时结合港口生产布局发展港口机械,结合新建码头、泊位、库场,注重
机械选型配套。1975年4月交通部召开全国各大港开辟150条作业线座谈会以后,国家
为青岛港新开辟17条作业线的装卸机械陆续到港。 至1976年,新增各类装卸机械126
台。从1972年首次引进门机以来,到1976年已发展到21台,使港口吊装能力有很大改
善。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港口机械进一步向重型、大型、现代化发展,港口生
产所用电瓶车均已淘汰。1979年从日本引进推耙机械,解决了舱欠作业困难和不安全
问题。 80年代从日本引进6台输油臂,取代了黄岛油码头原用的输油软管,使装油效
率由原来的2400吨/小时,提高到4800吨/小时。装卸工具的改进和革新也取得重大进
展, 1978年~1985年,青岛港取得200多项科技成果,其中获交通部级、山东省级和
市、局级表彰的有50余项。这些科技成果中属于装卸工艺和工具改进的有煤码头、散
粮抢吃水大粮囤、 散粮卸船接卸安全网、散粮过驳漏斗、8吨六瓣抓斗、扭矩式散粮
抓斗等。这些项目经济效益明显,形成了定型的工艺系统。散粮卸船立式可翻转安全
网、麻皮篷沿和自流式粮垛,是在散粮装卸中不断改革,逐步形成的配套接粮系统,
投入使用后,不仅提高了效率,减少了损失,基本可达到散粮撒漏不落海。“自流式
粮垛”应用于锚地过驳作业,这种粮垛由置于甲板上的漏斗和伸于舷外的象鼻筒构成,
接漏效果显著,同时亦提高了效率。据现场测试,1000吨驳船用船机抓斗开两条作业
线过驳需12小时, 而用自流式粮垛仅用4小时。扭矩式散粮抓斗研制成功后,改变了
青岛港接卸散粮船历来使用四撑杆双颚抓斗,抓装撒漏,造成浪费的局面,扭矩式散
粮抓斗闭合严密, 无撒漏,比传统抓斗效率提高20%。1985年扭矩式散粮抓斗选送到
北京参加全国国庆科技成果展览。
1990年, 青岛港拥有各类装卸机械546台(艘、辆),其中门机44台,分布于一
号、 六号、八号码头;浮式起重机2艘,轮胎吊104台,曲臂起重机3台,叉车、装载
机232台,牵引车96辆,大型专用机械65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