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客运服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49&rec=10&run=13

车站服务
发售服务 胶济铁路运营初期只白天进行,客运量较大的车站在开车前两小时售
票, 其他车站在开车前1小时售票,均只售当日本次车票,且窗口少,售票效率低。
1933年青岛、 大港、潍县、周村、济南5站开始夜间售票。1940年后,青岛、潍县、
张店等站开2、3个窗口售票,青岛站还在山东路(今中山路)日本国际观光社办理过
代售客票业务。建国后,根据客运量增长需要,普遍增开了售票窗口或延长售票时间。
1954年7月, 实行“售票+顺序” , 即一问(到站、张数)、二报(票价)、三收
(收缴复唱)、四抓(找零钱)、五拿(拿票)、六轧(轧日期)、七盖(盖车次)、
八查(复查票面)、九唱(唱站名、张数)、十交(交票)。是年,直通旅客快车停
车站开始按票额分配计划售票。1955年,学习苏联铁路售票员阿拉金先进工作法,普
遍实行售票窗口悬挂售票员名牌制度,售票形式开始向多样化发展。50年代后期,由
售当日客票到预售3日客票, 青岛站客票预售率达到75%。青岛、潍坊、张店、烟台
等站按区段、按线别、按上下行、按管内直通分设窗口售票,专设军人、老干部、团
体、卧铺或中转签字加快等窗口,开展电话订票、函订客票、送票上门等业务;春节
和寒暑假增设临时售票窗口及登门售票;青岛站设在市区的售票处及潍坊、烟台、张
店、蓝村、莱阳、莱西、海阳等站还办理与海上和公路联运业务,方便了旅客购票。
候车、检查及上下车 建国前,车站候车室狭小,旅客拥挤,露天检票上下车。
除青岛、济南两站于1931年12月设立过旅客询问处外,其他车站均无询问处,又无必
要的服务,秩序混乱。建国后,陆续扩大了旅客候车室,客运量大的车站增建了雨棚,
改善了候车、检票和上下车的条件。青岛、烟台、潍坊、张店等站设有分方向或分线
的候车室,并为妇孺、贵宾专设候车室或座席,组织旅客分区、分片候车,就近室内
检票进站上车。客运部门职工根据不同时期形势、任务的要求,开展学雷锋、“假如
我是旅客”等形式多样的文明礼貌、优质服务活动,对有特殊困难的旅客重点照顾,
给予优先检票、提前上车的方便,并增设了接送旅客轮椅等服务用具;开展了送上车、
送出站、送到家、代搬行李、代买车票、代查地址、代找旅馆等服务项目,从各方面
为旅客提供方便。
列车服务 胶济铁路运营初期,旅客列车只有头、二等车配有“侍生”,1938年
后改称“车僮”;三等车仅由承包车内售货的私商负责清扫卫生,无其他服务。客运、
餐茶、行李、车辆和乘警分别隶属于不同部门,没有统一的组织和管理。建国初期,
开始探索包乘制。1951年3月8日,成立了青岛列车段担当乘务的青岛至济南168/167
次第一个女子包乘组。1953年将客运、行李、餐茶划归列车段统一管理,具体划定为
列车长、列车员、行李员、广播员、餐厨员等职名,组成固定包车乘务组。短途列车
一班值乘,长途列车列车长两班、列车员一班值乘。50年代后期,实行了列车长领导
下的列车、检车、公安三方面乘务员分工负责制,乘务时间12小时以上的改为两班值
乘。70年代后期,建立健全了列车、车辆、公安三方面乘务人员组成的“三乘一体”
乘务制度,乘务中由列车长统一领导,协调三方面工作,逐步完善了乘务制度,总结
出了出乘前、开车前、运行中、到站前、到站后和车门管理、卫生管理等一系列工作
标准,从照顾旅客上下车、安排座席、掌握车内旅客去向及办理客流预确报,到清扫
车内卫生、维护车内秩序等,都按程序进行,并以制度确定下来,实现了乘务工作规
范化、制度化。截止到1990年,在铁道部从1978年起组织的进京、进沪旅客列车劳动
竞赛评比中,青岛列车段青岛至北京239/240次直通旅客快车连续11次被评为第一名,
荣获“红旗列车”称号。
餐茶供应 建国前,青岛至济南、青岛至北京的旅客列车都挂有一辆食堂车,由
私商承包, 经营中西餐,兼办售货业务。站台售卖也由私商承包经营。1933年1月,
饭车改由路方经营, 取消了车站小卖。建国初期,长途旅客列车均挂有1辆餐车,由
铁路职工生活消费合作社经营,售中西餐。1953年后,餐车经营划归列车段,以供应
高、中档饭菜为主,胶县、高密、坊子、潍县、益都、张店、周村等站供应火烧、包
子等大众化食品。从60年代起,餐车供应以大众化饭菜为主,中高档饭菜为辅 (即以
盒饭为主,辅以炒菜) ,短途客车上售卖火烧、饼干等食品,以站台供应为主。1978
年执行铁道部《关于整顿旅客饮食供应工作的措施》,餐车供应坚持“面向旅客、经
济实惠、保质保量、适应需要、按质论价、保本微利”的原则,对餐车经营食品结构
和供应方式进行了改革,以快餐(配餐、盒饭)为主,对高层次旅客多的列车餐车增加
系列炒菜和套菜, 品种多样,任旅客挑选。青岛至北京239/240次和青岛至上海231
/234次直快,就餐旅客在80%以上,其中快餐比例又占80%左右。
旅客饮水供应,胶济铁路运营后在旅客快车上由私商销售壶茶水,较大车站设有
茶炉。因旅客多不带茶杯,取饮不便,1932年由青岛、高密、坊子、潍县、张店、济
南等站出售廉价壶杯。1935年,三等客车上配置热水壶,由看车夫售卖,每壶1角。6
月,青岛、高密、坊子、潍县、张店、济南等站在茶炉旁设热水桶,置备带把茶杯,
供旅客在站饮水用, 不另收费。1949年8月,铁路职工生活消费合作社兼售开水,大
站候车室设售水点。 1954年以后,长途客车挂有1辆安装茶炉的车厢,分售段茶、段
水、杯茶、白开水。每300~400公里为段,段茶收费1000元 (旧人民币) ,段水收费
500元,杯茶收费200元,杯白开水收费100元。因列车茶炉少,由青岛、坊子、张店3
站补足旅客列车所需开水。1958年,改为免费供应白开水,由列车员送水至座席,并
在每节车的一端设有开水保暖箱;安装茶炉的车箱逐步增到每列车2~3辆,各大站也
设有供开水设备。
行李、包裹运输 1933年前,胶济铁路只白天办理行李、包裹运输业务。从这年
起,青岛、大港、潍县、周村、济南等站开始日夜办理行李、包裹运输业务。但当时
没有专用仓库,承运无计划,运送不及时。建国后,不断增加设施,完善了承运、装
卸、中转、交接、保管、交付等制度,改进了行李、包裹运输工作。三等以上车站设
有专用仓库,配置了电子磅和专用微机。青岛、张店、潍坊、烟台分设发送和到达仓
库。1985年推行行李、包裹运输方案,有计划地组织合理运输,行李随到随运,人到
行李到。在保证行李运输的前提下,包裹按一、五类之顺序,按能力分方向,定日期
承运。但因受车站设备能力和行李车装载能力的限制,近几年来停运包裹的情况时有
发生。为了方便旅客,开展了站台交付、上门接货、送货到家、代客包装等项服务,
减少了行包破损和积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