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震情汇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48&rec=27&run=13

1976年震情汇报 一、 1976年9月21日,山东省地震局召开了鲁南、鲁西南地区
震情会商会议,青岛市地震办公室将震情报中共青岛市委领导参考。
山东省南部及其邻区, 存在着发生7级大震的背景,鉴于临震迹象不明显,所以
近一个月内还不能发震。 在鲁南、鲁西南则有发生5级左右地震的可能性。主要依据
是: (一)近几年华北地区持续出现宏观异常现象(地裂缝和小震群等)说明了大范围地
壳的活动,预示着发生大震的时间临近。(二)唐山地震后,全省很多地区出现火球、
地气、地裂缝、井水忽升忽降、动物习性反常等现象,其范围之广、强度之大是前所
未有的。(三)地下水、地应力、电磁波等均存在长趋势异常。昌乐、沂水、张店、泰
安的水氡,均存在几个月至一年长趋势异常,唐山地震对其稍有影响,但整个趋势异
常没有改变。临沂的五里铺地电近几年存在着明显的趋势性下降,近期又开始转平,
异常幅度高达20%。 另外,招远的水氡、烟台的地应力、马陵山的连通管,已出现一
个月的趋势异常。(四)尽管出现和存在异常情况,还没有出现明显加速、转折和短期
突变异常。 由于地下水猛升猛降现象不突出,动物异常强度还显不够。故7级大震还
不能马上发生。 鉴于某些微观异常和宏观异常的存在,一个月左右内有发生5级地震
的可能。
二、 1976年9月30日,发现崂山县城阳公社西田村大队有地裂缝的现象,其地点
在该大队中部六家社员住房内和一家社员院内的水泥地上。 裂缝的长度,各家均在4
~5米左右, 裂缝最宽处是3厘米,一般是1厘米左右。裂缝方向均是东西向,由西向
东延伸。 但在屋外却看不出裂缝迹象。据社员反映,这些裂缝多数大约在9月初逐步
发现。经过调查认为,地裂缝是由于粘土土质膨缩性不均匀引起的。南京大学地质系
萧教授确定其裂缝是宏观现象,需长期加强这一带的宏观、微观监视。
三、 1976年10月8日,对沧口区板桥坊居民住房出现地裂缝和墙裂缝的地震宏观
现象,向中共青岛市委、市革命委员会做了汇报。
经调查,裂缝最长为4.8米,最宽为0.035米。对此,提出三点看法。(一)有考虑
和进一步研究价值的地方有两点: 1.这些裂缝距离青岛市夏庄——板桥坊——灵山卫
断裂带很近。2.这些断裂在方向上有一致性,与断裂带相交或形成斜角。如果是断裂
带在活动,其应力造成的裂缝应沿这一斜角方向发展。(二)现有的宏观现象还不能确
定此断裂带在活动,尚需进一步监视观测。(三)裂缝是在唐山地震后发现的,可视为
震后影响,说明这一地区属地震敏感区。另外,青岛市土地电在长时间的异常状态下,
10月7日出现突然转折。 据会商分析,根据其他地区利用土地电预报地震的经验,这
种情况属于震前异常,12日左右,青岛市北部偏东地区或南部偏西地区可能发生地震。
四、1976年11月中下旬,青岛市各地震测报点的简易仪器反应异常突出,有些地
下水位也有异常变化,个别测报点提出地震预报意见。经会商分析,预测在青岛市西
北(或西南)方向200公里左右处,可能发生6级以上较强地震。如发震青岛市将有感觉,
但影响不大。此情况及时上报山东省地震局,省地震局根据各地意见进行了系统综合
会商,确定:(一)本月底前,在唐山地区宁河一带,可能发生6级左右地震。(二)山东
省南部地区近期要加强防震工作(11月23日4时11分,在宁河发生4.9级地震)。
五、1976年11月下旬,胶南县、胶县等地土地电、地磁、大地水准测量、地倾斜
观测等均有异常情况。在北部地区发现井水发浑,水位有升降,潍县有两口井的井水
变成乳白色,有的井水发臭不能食用,老鼠活动也增多,并发现有十几处蛇出洞等异
常现象。
据此,昌潍地区地震办公室上报中共昌维地委,昌潍地区抗震救灾指挥部于11月
25日向全区发出预报:“从现在起,11月25日至12月初,在潍坊市北偏东200公里以内
或西南方向, 可能发生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昌邑、胶县、诸城及青岛地区也要引起
重视”。
1976年11月30日13点23分,青岛市地震办公室向中共青岛市委呈报了昌潍地区抗
震救灾指挥部的震情紧急电话通知精神。根据11月29日夜和30日凌晨出现大量地震异
常情况提出:预计北偏东方向200公里以内,可能于11月30日发生5级左右地震。胶县、
潍县、昌邑应注意。
昌潍地区地震办对青岛市区、胶县提出要注意一事,青岛市地震办公室认为,青
岛市与胶县之间有一条近东西向断裂带,并向西延伸到郯庐主断裂带,青岛市与胶县
在这一断裂带东侧,因此更要做好防范,加强防震值班,并及时上报异常反应情况。
1987年震情汇报 1987年2月25日上午, 青岛市地震办公室向中共青岛市委、市
政府就中国的地震活动由相对的平静状态进入新的活跃期的形势做了书面汇报。
1985年4月至9月12日间,先后在云南、西藏、台湾、新疆、内蒙古、江西等地,
发生Ms>5级中强地震25次。其中,Ms>6级的7次,最大的为新疆乌恰7.4级地震。1986
年中国的地震活动无论在大陆地区还是在台湾地区,均表现出10年来少有的中强地震
活跃状态。 至12月21日,中国大陆地区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32次,其能量与频次相当
于1977年以来发生地震的总和。 与大陆地震相呼应的台湾及其附近地区发生5级以上
地震23次(不包括50多次的中强地震群),其中6级以上地震6次。以上震情趋势,标志
着中国地震活动由相对平静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强震活跃期。
地震活动虽多在云南、台湾、西藏和新疆等边缘地区,但值得注意的是: 台湾地
震活动与大陆地震,特别是与华北地区地震相呼应,同时青岛及其附近地区的地震也
开始活动。
据山东省台网测定: 1986年6月11日19时04分42秒,在距青岛市82公里的海中(北
纬35°18′,东经120°04′),发生一次4.1级地震。
这次地震对青岛地区有一定影响,云南路、四川路、贵州路、安徽路、常州路、
市场三路、辽宁路、杭州路、标山路、明霞路、人民路、费县路、山东路、南京路和
浮山所等地段明显有感(震后群众纷纷用电话反映有感情况)。这是自唐山地震后,青
岛市第一次发生有感地震。
1988年震情汇报 1988年12月5日, 市地震办公室就地震趋势情况向中共青岛市
委、市政府的领导作了汇报。
山东省地震局对1989年山东及邻区的地震活动趋势做了初步估计: “1988年山东
内陆及沿海地区地震活动水平与1987年相当,继续保持低水平,与华北地震水平保持
一致。 ……预测1989年山东省内陆不会发生6级以上地震。”“但是,鉴于鲁西地区
一年多的缺震异常出现恢复迹象和菏泽地磁周期变化两年多的低值异常,安丘常家庄
基线测量年线应变增大,流动水准测量的安丘地段出现上升等现象。胶东半岛北部沿
海地区,尚需加强研究和监视工作。”
青岛地区从1932年8月22日发生6.25级地震以来, 地震活动水平一直较低,尚未
出现异常现象。但根据国家地震局和山东省地震局的会商意见,对黄海、北黄海的地
震活动性的监视和预防未来较远强震袭击的工程地震工作不容忽视。
1990年震情汇报 1月5日, 国家地震局召开1990年度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 对
1990年及稍长时间内中国地震活动的总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判断, 提出1990年全国7个
重点监视防御(属于中期预报意见的1类监视区)、4个需要注意监视的地区(即属2类监
视区)。
全国地震活动的总趋势是: “1990年及今后几年,中国继续处在强震有起伏增长
的活跃阶段,在此期间会发生多次7级以上地震,乃至有发生8级地震的可能。强震的
主体活动区仍将在中国的西部,特别是青藏构造块体及其边缘地带,以及天山地区。”
“中国东部地区也将出现中强以上的地震相对活动的状态,估计在90年代中国地震活
跃期内,大华北地区将发生多次6级左右地震,还要注意发生7级左右地震的可能。”
以上情况表明,强震活动的总趋势,除了更加明朗以外,值得注意的是山东江苏
沿海交界至南黄海一带在多年一直定为二类监视区的基础上, 1990年又上升为全国7
个重点监视区之一。另外,辽东半岛南部至北黄海地区仍定为二类地震监视区。这样
的一个地震活动格局,把青岛地区划在一类和二类监视区之间。严峻的地震形势,对
青岛的威胁是较大的。
这一地震趋势情况亦迅速向中共青岛市委、市政府做了汇报。
1991年地震趋势情况汇报 1991年1~6月,苏鲁交界——南黄海重点监视防御区
及其外围地区发生3级以上地震7次, 总体上仍保持3级地震集中态势,但较去年地震
活动稍有减弱。震群活动增强,并由重点区内向外围扩展。1990年常熟地震后,重点
区内先后发生江苏建山、高邮、大丰震群。外围区域先后发生在山东苍山、安徽霍山
和山东莱州、长岛东北海域及邹县等。其中,建山、高邮、大丰、莱州震群为前兆性
震群。霍山、长岛震群为“震情窗口”的异常活动。
重点区南北边缘新发展两条北西向地震条带。一条是黄海——胶东——庙岛北西
向地震条带; 一条是长江下游沿江北西向地震条带。这两条北西向地震条带与苏中—
—南黄海北东向条带交汇。
重点区及外围区异常情况:自1989年年度会商会到1991年5月,华东五省市联防区
各单位共提出各类地震异常60余项,有的已经恢复,尚有30项异常。山东地区有各类
异常15项。
该区地震异常几经起伏发展,显示了该重点区震情的复杂性与严峻性,其异常主
要集中在沂沭带附近,并呈现向北发展的趋势,异常时间则呈现大体同步性。新出现
的异常集中始于2~4月。
综合预测分析: 以专家系统对华东地震现有各项异常进行综合分析表明,该重点
区未来1~2年内发生5~6级地震的可能性较大。其中,有两个发震信度相对较高的地
点,一是沂沭带附近(北纬34°~37°5′,东经118°~120°)1~2年内5级地震发震
信度为0.429。二是苏中及沿海地区(北纬32°~34°,东经120°~122°)1~2年内5
级地震发震信度为0.501, 此外,南黄海北部拗陷为异常条带交汇部位,且发震信度
也较高。综合分析认为,苏鲁交界——南黄海重点区在未来1~2年内,具有发生5~6
级地震的可能。其中,沂沭带、苏中与沿海地区及南黄海北部拗陷为可能的危险区地
点。
1992年地震活动情况汇报 国家地震局对全国的地震趋势进行了分析,提出“90
年代将是本世纪中国大陆地区第五个地震活跃期”的基本分析意见。同时,确定全国
11个可能发生中强以上破坏性地震的地区及其邻近地区为1992年中需要重点加强监视
与防御的工作地区。这11个地区为: 首都圈强化监视防御区,江苏山东交界至南黄海
一带,四川中西部至云南东部地区,祁连山中西段甘青交界一带,宁夏北部至内蒙古
交界,甘肃东南部至甘青交界一带,滇西至川滇西部交界地区,新疆北天山西段,新
疆南天山东段,辽西至辽蒙交界地区,山西地震带中南段至晋陕、豫交界地区。同时
判定可能发生中强以上破坏性地震的8个重点危险区。即:北京附近至山西北部,苏鲁
交界至南黄海,宁夏北部至宁蒙交界,祁连山中西段至甘青交界,甘肃东南部至甘青
川交界,四川乾宁、石棉、西昌至滇东巧家、元谋、东川一带,滇西河源、剑川、保
山至四川木里、盐源一带,新疆的天山地震带; 重点在乌鲁木齐南至库车、乌苏至伊
宁及乌恰至阿克陶地区。
青岛地区既处在11个可能发生中强以上破坏性地震需要重点加强监视与防御的地
区, 又处在可能发生中强以上破坏性地震的8个重点危险区。这一地震形势,市地震
办公室迅速向中共青岛市委、市政府作了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