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震情分析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48&rec=26&run=13

1976年震情分析 中国原圈定的四个重点危险区,1976年5月下旬有三个已发震,
只有鲁、苏、皖、豫交界处尚未发震。山东地区自唐山、丰南大震前后,各地区都有
不同程度的宏观、微观异常反应,特别是临沂、菏泽、济宁、枣庄等地区,异常反应
尤其突出,且已发生一系列小震活动。7月中旬起,青岛地区及邻区共发生3级左右小
震17次, 莒南3次,沂水、五莲之间1次,乳山东南部1次,苍山附近1次,沂源南部1
次, 临沭东南部1次,曲阜南部1次,渤海湾2次,烟台附近1次,福山附近1次,牟平
南部1次, 威海西北附近海域1次,青岛东北附近海域发生小震1次等。市地震办公室
根据此形势,结合“土地电”出现的异常(即在阴历的初一、十五前后,太阳、月亮、
地球运行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受太阳、月亮的引力最大,对快要发生地震的那些地方
能起“点火放炮”作用等因素的综合分析) ,特别是青岛地区群测群防网点观测到的
宏观地震异常情况,及1976年9月7日青岛市群测群防网点的“土地电”出现了与唐山
地震前“土地电”异常极为类似的曲线 (唐山地震前6月30日至7月20日,出现了一段
高基值10微安左右的异常曲线,7月28日发震),按此推测:8月12日至9月12日或9月19
日将要发生地震。
在此基础上,地震办公室进一步展开青岛地震趋势分析讨论会,对青岛的地震形
势作出判断意见: 一、从历史上看,青岛地区没有发生过大震,根据青岛地区的地质
构造情况,认为发震的可能性较小,但也不能绝对排除。青岛市的地势处于逐渐上升
的趋势,胶州湾西侧黄岛、薛家岛一带,岩石结构比较破碎。红岛水库的物探证明,
青岛北部即墨(包括崂山西北一带)的三条主要断裂带(从东北向西南延伸至胶州湾)仍
在活动。从1966~1976年各地发震情况看,在历史上没有发过震的地区,也有很多发
震的事例。因此需提高警惕,严密监测。二、根据地震地质发展构造背景,结合地震
活动规律及历史地震资料分析,青岛市周围地区,都是一些多震区。胶东半岛及其沿
海,历史上是多震区,特别是胶东半岛沿渤海一带,发震的危险性很大。根据其地质
构造条件和地震活动性,分析认为: 即墨县一带从长远考虑,也有发震的可能。处于
郯庐大断裂的昌潍特别是临沂地区,其宏观、微观异常特别突出,发震的危险性亦很
大。
1989年震情分析 1989年10月18日,组织地震工作技术人员、市内各观测点工作
人员17人对青岛市地下水动态、地电阻率异常进行分析研究。
地下水动态方面: 地下水位普遍下降,但也有少数观测井水位有上升的趋势。黄
岛区水位下降幅度很大,导致海水倒灌,使饮用水食盐量大大增高。经分析认为有三
方面原因: 一是天旱,降水量少,水位下降;二是黄岛区有8万人口,饮用港头陈家到
港头藏家之间的水,长期开采此段的地下水,引起水位下降。三是此处距海很近 (约
为1 500米),因此水位下降,海水倒灌,食用水越来越咸。但也有与天旱水位下降相
反的情况, 如即墨市前东城观测井,即墨——城阳新断裂南侧,8月水位7.8米,9月
6.86米,相比之下,水位上升近1米。潜艇学院观测井年平均水位为:1984年6.12米,
1985年5.93米,1986年5.77米,1987年5.56米,1988年5.55米,1989年5.48米等,在
天旱的情况下,年变规律呈缓慢上升的趋势。
地电阻率方面: 潜艇学院的地电阻率显示为东西向高,南北向偏低的趋势,说明
南北向受力强。但平均地电阻率仍呈上升趋势,反映了总受力的减弱趋势。
地下水温方面(水下40米处的温度) :1989年的地下水温度和1988年相比,呈下降
的趋势。按照正常规律,8月以后的地下水温逐渐升高,而1989年8月以后,其温度却
逐渐下降,成负异常。
另外,1989年山东的菏泽、邹县、莒南等地共发生的25次小地震和荣成、威海、
长岛、莱洲湾以南的异常平静,均需引起重视。
通过以上地震异常情况的分析,根据黄海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性和未来对青岛地区
的可能影响做出预测:在1990年前后,估计将有一次释放加速过程,可能会发生4级左
右地震。 (1990年4月至1992年1月止,日照、平度、莱州、莱阳等地区及南黄海区已
发生46次地震,其中最大一次为5.3级)。
1991年震情分析 1991年10月18日,遵照山东省地震局的通知精神,对青岛市地
震活动趋势情况进行综合研究, 特别是对1991年7个地下水观测井的水位变化与历史
同期情况作了对比和分析。
1981~1990年,1~3月水位呈下降趋势,4月开始逐渐上升,9月仍在呈上升阶段。
而1991年, 1~3月呈上升趋势,9月大幅度下降,尤其是6~10月,地下水位出现6次
驼峰状的升降,其中5次升降幅度较大,达35~42厘米。
分析认为: 一、1991年6~10月,地下水位出现6次驼峰状的升降,属总规律上的
异常。二、1991年的水位变化规律很类似于1986年。三、1986年的异常反映在1986年
末到1987年初的江苏射阳5.1级地震和山东省内的10余次小地震上。 1991年年度规律
的异常和地下水位出现6次驼峰异常所构成的大趋势异常,预示1991年末1992年初 (1
~3月),东西向偏北或偏南方位可能发生地震,从异常的时间分析,震级趋势为4~5
级。
1992年震情分析 1992年2月14日, 根据微观观测资料及部分单位和群测点报告
的宏观异常现象,组织有关专家对宏观异常的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同时就近期地震的
发展趋势进行了紧急会商,分析了其主要异常背景:
一、宏观异常。(一) 市南区湛流干路二炮疗养院内一水库(面积约700平方米),
1992年1月底以来积水水位上升1米以上。(二)京山路人防工程干道内三口水井、两座
水池,1992年2月12~14日水位上升数十厘米。(三) 潜艇学院后勤部饲养的一群荷兰
猪, 2月14日前一直跳闹不安。据饲养员反映,1992年1月23日南黄海发生5.3级地震
前数日曾出现过类似现象。
以上宏观情况经现场分析认为,造成积水水位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由经过该处的北
北西向断裂活动引起的,另外,动物的反常行为也与地震有联系(经查,自2月6日至4
月24日止,在南黄海发生了2.0、2.8、2.3、2.5、3.0、3.6级地震)。
二、微观异常。(一)潜艇学院水井水位观测曲线显示:1992年1月16日至2月3日,
地下水位呈整体下降趋势, 2月3~7日又呈上升趋势。2月7~13日,水位曲线出现两
个锯齿尖锋,与1月23日青岛东南海域5.3级地震前水位曲线变化类似。此外,鲁16号
井、即墨前东城井、即墨老干部局院内井、市内金口路井、胶南寨里井、胶南王台井、
平度王家站井、黄岛职业中学井的水位变化旬均值均与往年规律不符,呈现趋势性异
常。(二) 潜艇学院深水井电阻率观测曲线显示:东西向电阻率1992年1月由6 000欧姆
米下降到5 730欧姆米;南北向电阻率由5 300欧姆米下降到5 000欧姆米;2月5~11日,
东西向和南北向电阻率观测曲线均出现阶跃状异常;垂直向电阻率2月5~7日出现锯齿
状异常。(三)胶南市地应力观测数据显示:1991年12月以来,北西向地应力值由380上
升到440。
根据以上异常情况分析推测, 按照地震能量的释放规律,1992年1月23日地震发
生后,还应出现小于前震的余震。到9月底为止,已经记录到3.6级地震1次。
另外, 1992年8月29日,根据潜艇学院地下水动态观测点、青岛第三中学水井观
测点、胶南和胶州市地震办公室地应力观测出现异常反应的报告,召开地震异常情况
会商会,综合分析地下水位、电阻率、深井电阻率、地应力异常问题,提出了初步的
预报意见。
经综合分析, 预计9月上旬或稍长一段时间,在北纬35°40′~36°40′,东经
119°30′~121°00′的范围内,可能发生4~5级地震,青岛地区可能明显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