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港湾工程勘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47&rec=88&run=13

1898年,德国殖民当局组织勘察青岛地质、地形、水文等详拟筑港计划,确定大
港为最佳港址。 1899年,进行港湾水域勘测。经钻探查明4平方公里水域基底岩石分
布情况,“海盆开始低缓下行,然后变得陡峭。”最深处低潮时达18米。绘制有水深
图及港区-10米、-15米基岩等高线图及0~-10米水深等深线图等。1901年,首先建成
停泊小轮的小港码头,同时借助于南防波堤建设的大港一号码头开工。沿着整个码头
堤岸每隔10米进行一次钻探,并选择打桩点进行载荷试验。试验表明基底岩层较稳定。
1902年4月, 二号码头开始建设, 为调查港区地质, 使用冲洗式钻探设备,共钻孔
2319个, 进尺21615米。1905~1906年为确定海水泵站以北、西南以及防波堤以东的
岩石深度,钻孔188个,计1099米。至1908年一号码头、二号码头、五号码头(煤码头)、
四号码头(石油码头)先后建成。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时期,曾计划对一、五号码头扩
建, 1922年初在一号码头南岸实施钻孔3处共65孔。1932年开始三号码头建设,由日
本福昌公司勘察并施工。 1939年12月至1943年9月建成六号码头2个泊位,1940年3月
至1943年底建成一号码头南3个泊位。曾按网格施工钻孔162个,并编绘海底地质调查
图、 地质剖面图。1946年秋,五号码头部分岸壁塌陷。重建时,钻孔6个,测得土层
平均厚度13米,表层为淤泥(厚约3米)。其下为紧密粘土(厚约2米)、坚硬砾层(厚约3
米)、干燥坚硬土(夹砾石)紧接于花岗岩岩基之上,采用钢板桩岸壁结构修复。
1958~1966年为扩建六号、四号码头,建工部综合勘察院等单位来青施工,合计
钻孔46个。 1973年6月,青岛市城建局勘测测量队对新建八号码头开始工程勘察,钻
孔62个,总进尺545.2米,取土样67个。1980年10月在八号码头1~4号泊位补充探验,
完成钻孔11个,进尺113.08米,取土样92个。1981年11月,其顺岸泊位拟修改成集装
箱泊位,对拟建场地进行探验,共完成钻孔13个,总进尺159.04米。1982~1984年,
3次在近海填海区强夯后, 青岛市勘察测量大队作载荷试验,试验点17个,地层自上
而下为淤泥、亚粘土、粗砾砂、风化花岗岩。码头基床设计持力层多在粗砾砂层([R]
=35吨/平方米),其下卧层为风化花岗岩(N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