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道路养护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46&rec=42&run=13

德国侵占时期,青岛的城市建设作了较周密的规划,进行了一系列的市政工程建设,
主要是道路、桥涵、排水设施和河道防洪设施等。为保障这些市政工程设施的正常使
用和延长其使用年限,胶澳总督府工部局对市政工程设施进行了必要的养护。
1897~1914年,青岛市区共建成道路75条,有柏油路、沙石路、沙土路和小方石路
等多种路面结构。在道路养护方面,除了正常的养护外,在前海沿太平路(河南路口处)
临海建海水提用设施一座(德人称唧筒) ,用马车到海水提用处装运海水喷洒路面。用
海水喷洒柏油路面,其作用一是冲刷路面,使其清洁卫生,二是暑天洒海水降温,防止柏
油路面熔化。用海水喷洒沙石、沙土路面, 使路面经常滋润,不扬飞尘,延长路面的使
用寿命。
日本第一次侵占时期,很少进行道路养护。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1922年设工程事务所负责市政工程的建设与养护,道路养护则
由该所养护工区负责。这个时期财力紧缺,市政工程立项很少,主要以养护为主。1923
~1924年, 修补沙石路2925104米,面积达10879571平方米。此外,修补柏油路98435平
方米。1925年7月至1926年6月共修补柏油路53622平方米,耗资2533元。
南京国民政府第一次统治时期, 设有10个工区,其中9个是养护工区(乡区设7个工
区) 。第一工区负责市南,第二工区负责市北,第三至第九工区分别负责沧口、四方、
李村、崂西、崂东、夏庄、薛家岛、阴岛(现红岛)区。道路养护工区主要对沙石、沙
土路面进行清理,修筑路基,洒水平垫路面,修补沙石、沙土路面,安设和修整车轨石、
沟石、沿石, 清理淤沙,雨后抢修,雪后清理,翻修柏油路面等。当时,由于分布各区的
柏油路较少,每年夏季维修柏油路工程,统一由一工区负责。1929年,翻修面积2512286
平方米,耗资106398元。1930年,翻修面积2176982平方米,耗资70907元。1931年,翻修
沙石路面2163079平方米,翻修柏油路面36795平方米,修补柏油路面19266平方米,耗资
66605元。1932年翻修沙石路875379平方米,翻修柏油路面56313平方米。1933年,修补
沙石路总面积1988660平方米;同年7~10月,修补柏油路面积为37183平方米。1934年,
在春秋二季农闲时,对道路进行修补。第一期自2月15日至4月15日,第二期自10月15日
至12月15日。在这两期之外,如有被雨水冲刷损坏之处,则由乡区建设办事处负责施工,
进行修补。遇有翻修石子道路等较大工程,所需材料概由公家预备,而小工则以调用附
近村庄民工为主。其征调办法是根据工程需要, 按户或按地亩征调,同时,还制定了奖
惩办法, 以激励民工的积极性。对鳏、寡、孤、独无劳动能力者,则免于调用。当年,
修补沙石路面6523507平方米,翻修太平路、兰山路、郯城路、阳谷路、泗水路、禹城
路等柏油路, 总面积2280平方米。翻修常州路、黄海路、黄台路、人和路、郭口路、
团岛一路、团岛二路、湛山路中段、金乡路、禹城路、汇泉路等沙石路面, 总面积为
29416平方米。修补莱阳路、南海路、鎥山路、文登路、湛山大路、泗水路、新泰路、
市场三路、吴淞路、中山路、阳谷路、李村路、泰安路、河南路、热河路、泰山路、
辽宁路、 冠县路、 广西路等柏油路面, 总面积为35516平方米。 1935年, 修补路面
1761888平方米。其中柏油路面56286平方米, 耗资14737元。此外,还更换了部分道路
车轨石。北平路(现北京路) 南段,辽宁路自吉林路以东路段,因重载车辆来往较多,车
轨石被车轮压陷,交通非常不便,工务局于4月1日至5月8日对其进行更换。北平路更换
车轨石714米, 辽宁路更换车轨石600米,耗资2370元。与此同时,对新疆路、大港沿路
上的车轨石也进行了更换, 共更换车轨石3695米,该工程自4月1日开工,6月3日竣工。
另外,还更换小港一路、小港二路车轨石1999米,共耗资2710元。零星安设或补换各路
段沿石3426米, 耗资1476元。1937年,修补柏油路面91937平方米、沙石路面432369平
方米,维修养护沙石路面1134894平方米,垫路基111677立方米,铺路面53361平方米。
日本第二次侵占时期, 1938年设工务科(1939年改称建设局)负责全市工务、公用
两项事务。下设第一工区负责市南、台西、小港、浮山、大麦岛一带的道路养护, 并
设立机械修缮厂,负责维修各种养护机械;第二工区负责市北及台东、大港一带的道路
养护;第三工区负责四方、沧口一带的道路养护;第四工区则负责李村一带的道路养护。
1938年4月至1939年1月,共修补沙石、沙土路面867730平方米、柏油路面63830平方米、
人行道144840平方米, 共耗资72317元。1940年,修补柏油路面26833平方米,修补沙石
路面676441平方米,铺设车轨石4934米,修补乡区道路1604378平方米。1941年,修补沙
石路面2014958平方米,修补柏油路面35868平方米。
南京国民政府第二次统治时期,自1945年10月至1946年9月共翻修及修补柏油路面
160322平方米, 翻修及修补沙石路面1520464平方米,沙土路面534491平方米。1947年
翻修柏油路面18685平方米,翻修沙石路面35596平方米,修补柏油路面91937平方米,修
补沙石路面432369平方米,维护沙石路面1134894平方米,维护沙土路374567平方米,垫
路面53361平方米,垫路基111677立方米,耗资1719078439元。1948年,翻修柏油路面24
平方米,修补柏油路331平方米,维护沙石路面227150平方米,修补沙石路面308078平方
米,维护沙土路面457875平方米,修补沙土路面69195平方米,修复人行道2100平方米。
1949年1~2月, 共维护沙石路面7150平方米, 修补沙石路97033平方米,维护沙土路面
6240平方米,修补沙土路面13715平方米。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次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即组织对市政工程设施进行全面
抢修。仅三个月,共计修补主次干道34万平方米,修补道路66000平方米;修整路基、清
理边沟,运废土9万多立方米。在财政经费困难的情况下,遵照“以养为主,重点建设”
的原则,本着“为生产服务,为劳动人民服务,为国防及疗养服务”的方针,着重对城市
道路加以改造恢复。1950年, 修整道路320万平方米(包括人行道),占全市道路总面积
的80%。通过整修,基本消除了多年来形成的道路坑洼不平现象。这不仅为青岛人民创
造了一个整洁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而且对稳定局势、安定民心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道路全面修复的基础上, 市建设局对原有道路养护工区进行了整编。按行政区划在
全市设立了5个道路养护工区并明确分工: 一工区负责市南区;二工区负责市北、台东
区;三工区负责四方区;四工区负责李村;五工区负责沧口区。固定了专业养护人员,从
而保证了道路养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青岛市市政建设纳入基本建设规划,所需资金基本上由上级
拨付,只有少量项目和养护资金由青岛财政拨款。1954年,修整鞍山路、延安路、苏州
路、临邑路等路面76934平方米,修补柏油路面968779平方米,修补沙石路面1035640平
方米,翻修沙石路面26179平方米,翻建小方石路面11387平方米,修筑路基25547立方米,
修整、安设车轨石27816米。第二个五年计划和三年经济调整时期,由于集中力量大搞
工业建设, 农业又连续三年遭受自然灾害,致使城市建设削弱,养护维修资金来源不固
定,材料供应无保证,加之市政设施养护人员本来就不足,1958年后大量人员又被调出,
市政设施养护工作近于停顿。直到1962年养护维修工作才开始受到重视,9月试行了分
片包干的责任养护办法。1963年6月,山东省建设厅工作组来青岛总结经验,9月在第三
工区全面推行《关于推广分片包干养护制的暂行办法(草案) 》。与此同时,还总结推
广了《市政工程设施养护维修计划管理办法(草案)》、《市政工程设施养护维修技术
管理暂行办法(草案)》、《市政工程设施养护维修经济核算办法(草案)》、《市政工
程设施养护质量评分暂行办法》。通过这些“办法”的推广实施, 有效地提高了市政
职工队伍的主人翁地位, 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劳动热情,提高了养护质量,延长
了养护周期, 降低了成本,节约了养护费用,进一步保持了市政设施的完好。在“重点
养护、照顾一般”原则指导下,基本扭转了重基建,轻养护,重大、中修,轻经常性养护
的倾向,在保证完成全年养护维修任务的前提下,再适当安排基建新项目。在原材料的
使用管理上用台帐控制,严禁乱挪乱用,在工具方面也作了适当控制,有效地遏制了大、
中修项目挤掉经常性养护的现象发生。在养护维修力量不足的情况下, 市人民委员会
于1964~1966年组织广大工人、学生、机关干部、居民群众和解放军官兵出工近百万
人次,修整街巷道路200多条,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养护维修一系列规章制度被废除,正常的养护工作
秩序被打乱, 许多道路失修失养,破坏严重。70年代初,各养护工区的工作才逐步得到
恢复,重新实行了“分片包干”的养护方法,针对沥青路面数量增多、损坏又比较普遍
的实际情况, 各工区都成立了沥青路面养护小组,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想方设法搞好沥
青路面的养护, 从而使道路完好率能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上。1977年沥青路面
完好率为82%,低级路面完好率为46%。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通过拨乱反正,一些有效的规章制度得到了恢复,养护维
修工作得到了加强, 各养护工区普遍按照“分片包干”的办法进行道路养护。针对沥
青路面易起“油包”、“波浪”的问题, 市政工程管理处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此进行
了专题调查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在普遍加强道路养护维修的基础上,集中力
量有计划地对一些主要道路进行了翻建, 先后翻建了遵义路、四流北路、四流南路、
辽宁路、热河路、延安路、人民路、小白干路及其他一些主要道路。1979~1984年底,
共翻建道路面积90万平方米, 占市区道路面积的45%。这些工程的实施,使路面的残缺
状况有了很大改观。1984年,市区沥青路面完好率为87%,低级路面完好率为79%。
解放后经过40多年的建设与养护,到1990年,青岛市年末道路总长度为481公里,道
路总面积为479万平方米,人行道总面积为218万平方米,道路完好率达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