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平 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46&rec=16&run=13

武林桥 位于四方区,是进出市区的交通要道,分南北两座桥。南桥位于海泊河下
游、杭州路南端,与沈阳路、内蒙古路、杭州支路交汇。分东西两股,中间透空。西股
桥是德国侵占时期建造的木桥, 东股桥是日本第一次侵占时期建造的钢筋混凝土桥。
北桥位于小村庄河下游,在杭州路、温州路、孟庄路交汇处。也分东西两股桥,中间透
空。南桥西股桥原为木结构,因年久失修,桥垛下陷,1930年重新修建,改建成钢筋混凝
土桥。1939年5月, 伪青岛特别市公署建设局翻建了桥面,灌柏油铺黄沙,面积为308平
方米,安装车轨石418米。青岛解放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日益发展,交通运输量的不断增
加, 两桥已不适应交通运输的需要。1954年,两桥中间透空部分加盖变成车行道,两边
桥身改成人行道。南桥: T型钢筋混凝土简支梁,5孔,净跨7.78米,主桥长25.3米,桥净
高7.85米,设计荷载汽—13、拖—60,人群荷载每平方米350公斤;北桥:T型钢筋混凝土
简支梁,2孔,净跨5.6米,主桥长12.6米,宽10.8米,桥净高3.83米,设计荷载汽—13、拖
—60,人群荷载每平方米350公斤。1984年,在规划新建铁港—杭州路立交桥时,将武林
南北桥拆除。
海泊桥 位于台东区威海路北端跨海泊河处,与人民路、鞍山路、台柳路相衔接。
有南北两座跨河桥, 两桥相距150米,均称海泊桥,南桥建于德国侵占时期,北桥建于日
本第一次侵占时期。南桥为海泊河主流桥,共6孔,净跨7米,桥长48米,宽9米,高2.85米;
北桥为支流桥, 3孔,斜跨7米,净跨6.72米,桥中心线与河中心线斜交成73°30′角,斜
长24.6米, 宽9.40米,高2.85米。两桥下部结构均为方型混凝土墩台,工型钢筋混凝土
梁,弧型钢板上面浇注混凝土而成。此后,数十年失修失养,墩台钢筋裸露,上部铁栏锈
蚀严重,原桥底未加铺砌,已被水冲刷成沟。
1954年,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青岛市投资8450元对该桥进行了维修。
由于威海路是市内通往郊区的交通枢纽,又是联系四方、台东区的主要干道,车流
量增加很快。至1967年,日车流量达2000辆次,加之人车混行,桥上拥挤不堪,原桥宽度
已远远不能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1968年,青岛市对该桥进行展宽。南桥每侧展宽6米,
将原来6孔改为5孔。其中, 一孔跨径为3.2米,另外4孔跨径均为7米。展宽后桥身略有
缩短,桥长为35.8米,宽21米。其中,车行道宽15米,两侧人行道各3米。新建面积451平
方米。北桥因上游部分雨水改道, 3孔改为1孔,跨径6.72米,展宽后桥长8米,宽21米。
其中,车行道宽15米,两侧人行道各宽3米。两桥上部结构为工型和T型梁微弯钢板整体
组合结构(即车行道下部为工型梁、人行道下部为T型梁),下部采用石砌墩台。设计荷
载为汽—13,拖—60,人群荷载为每平方米350公斤。桥孔排洪量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
工程于1968年3月动工,8月竣工,工程决算13.4万元。
水清沟桥 跨越水清沟河,位于沧口区四流南路,为钢筋混凝土板桥。原桥建于德
国侵占时期,石砌路面毁于1961年9月7日暴雨,1965年重建。桥长24.21米,桥面净宽为
19.20米,其中车行道宽14米,两侧人行道各为宽2.60米,共4孔,单孔跨径5米,桥孔内净
高2.75米。上部构造采用建筑高度较小的钢筋混凝土简支梁,以减少桥头路堤的高度;
下部构造采用石砌墩台, 浅基础砌筑于天然地基上。在该桥梁附近河道两岸局部砌筑
乱石护墙长112.50米, 以保护桥梁及河岸的安全。水清沟桥由青岛市城市建设局设计
室设计, 青岛市市政工程处工程队施工。该桥建成通车后,提高了该路段的通行能力,
并为无轨电车的通过创造了有利条件。
定安桥 位于市南区青岛火车站北端,横跨胶济铁路线,是市区通往西镇一条重要
的人行通道。该桥是座高架木桥,桥长190米,宽4.9米,共21孔,全部为木结构。北洋政
府统治时期,为便利被胶济铁路隔开的市区东西两部分交通,于1924年10月11日建成此
桥, 并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从此接通了云南路与大沽路,取名“定安桥”。30年代
初,改“定安桥”为“国民桥”。日本第二次侵占时期,日伪当局为防军运泄密和破坏,
将此桥拆除。
吴石路桥 位于台东区海泊河上游, 原为一座小型石板桥,始建于1935年,1957年
重建。80年代末期, 随着经济的飞跃发展,交通量的不断增加,原有的桥宽已不能满足
行车的要求。1989年, 青岛市市政工程总公司根据城市道路规划,拆除旧桥,投资建筑
新桥。桥的纵断面基本按原有路面处理, 道路走向不变,横断面向两侧拓宽,桥两边沥
青与原路顺接。坐标位置在规划之鞍山路与抚顺路延长线交点东侧, 为钢筋混凝土板
桥, 桥板为现浇板。桥长26.50米,宽40.50米,高2.60米,3孔,主跨径为8.30米,设计荷
载汽—20、拖—100。由青岛市市政工程总公司设计室承担设计,青岛市第一市政工程
公司负责施工。工程于1989年1月开工,同年6月竣工,工程决算造价64.436万元。
泰云桥 位于市南区青岛火车站北部,距“国民桥”原址稍南40米处,横跨胶济铁
路。长150米、宽4米, 共21孔,为木结构。该桥建于南京国民政府第二次统治时期,青
岛市政府在市民强烈要求下,于1947年8月14日至10月30日建成。因此桥为木便桥属临
时建筑, 故未沿用旧名,而以其位于泰安路、云南路之间,命名为“泰云桥”。60年代
中期,此桥已严重腐朽。青岛市革命委员会决定将其拆除,在原地重建一座永久性钢筋
混凝土桥,以解决市区至西镇的交通问题。
郑州路桥 位于沧口区盐滩村郑州路与安阳路交汇处。桥型为钢筋混凝土平板桥。
桥长26.80米,宽6.70米,4孔,每跨径6.55米,该桥始建于1947年。1985年对郑州路桥实
施了扩建工程。由青岛市市政工程总公司设计室设计,青岛市第一市政工程公司施工。
扩建后的新桥宽20米(其中车行道宽12米、两侧人行道各宽4米),桥长仍为26.80米,桥
高2.15米。在桥两侧安装了用直径为20毫米的圆钢制作的铁栏杆, 砌筑了桥头柱和栏
杆柱, 并做了白色水刷石面层。工程于1984年8月1日开工,1985年9月30日竣工。工程
决算8.24万元。
二十五中桥 跨浮山河有两座桥均称二十五中桥,分东桥和西桥,位于市南区江西
路与南京路交汇处的东侧。青岛第二十五中学处低洼地带, 又夹在浮山河两条支流中
间。每逢汛期山洪暴发,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灾情,给二十五中师生和周围居民的学习
和生活带来不便,为解决这个问题,青岛市城市建设局于1964年拨款建造了二十五中东
西两座桥。该工程由青岛市城建局设计室设计,城建局工程队组织施工。1964年6月23
日开工,8月30日竣工,工程费用为3.35万元。新建了条石板桥2座。东桥长20.70米,宽
4.50米,共9孔,每孔净跨1.70米,净高1.80米。西桥长25.40米,宽4.50米,共11孔,每孔
净跨1.70米,净高1.80米,另外还石砌涵洞2座等。
昌乐路桥 位于市北区、台东区交界,昌乐路明沟下游。桥长13米,宽14.15米,高
3.40米,共3孔,桥型为钢筋混凝土大孔板桥,下部构造为天然基础,石砌墩台;上部构造:
桥面板为预制钢筋混凝土大孔板, 每孔净跨10米,设计荷载为汽—18。1975年10月4日
开工,12月30日竣工。该工程由青岛市城建局市政工程管理处技术科设计,市政工程管
理处工程队施工,工程决算11.95万元。
胜利桥 是一座跨河桥。位于沧口区李村河下游, 四流南路北端与四流中路南端
相接处。是青岛市区与烟青公路接连的咽喉, 交通流量大。市城建部门为改善此处交
通条件, 适应交通运输的需要,70年代初由城建局测量队测量,市政工程管理处技术科
设计,市政工程管理处工程队于1973年8月开始施工,因“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一度被
迫停工。但市政职工排除干扰, 坚持生产,加快施工进度,终于在1975年8月1日建成通
车,命名为“胜利桥”。
胜利桥为钢筋混凝土多跨径空腹式双曲拱桥。主桥14孔, 每孔净跨18米, 主桥长
280.8米,桥面净宽21米。其中,车行道宽16米,两侧人行道各宽2.5米。南引道长207.4
米, 纵坡1.5%,北引道长184.63米,纵坡0.5%,南北引道宽均为24米。其中,车行道宽18
米,两侧人行道各宽3米。全桥长672.83米,桥净高6.05米,上部结构为空腹式钢筋混凝
土双曲拱,下部结构为6根直径100毫米单排钻孔灌注桩桥墩、锚固墩,桥台为低桩承台。
桥孔确定依据: 一、设计流量50年一遇1401立方米/秒;二、设计洪水位4.8米;三、净
跨18米, 共14孔,252米。设计荷载为汽—18、拖挂—80,工程总造价为204万元。胜利
桥建成后, 大大提高了四流路的通行能力,确保来往车辆晴雨天通行无阻,成为当时青
岛市区内最大桥梁。
嘉定路桥 跨越杭州路明沟, 位于四方区杭州路、兴隆路交汇处。因兴隆路一带
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区, 青岛第二、三棉纺织厂,青岛发电厂,四方机车车辆厂等都跻身
此地,原有的嘉禾路桥已满足不了交通运输的需要。为此,青岛市城市建设局决定在嘉
定路上建造一座钢筋混凝土板桥。该桥长12.50米,全宽20米。台帽人行道长12.26米,
宽各4米,车行道部分宽12米。上部构造桥面板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板,2孔,每孔净跨6米,
桥面为沥青混合料。下部构造为天然基础,石砌墩台。设计荷载为汽—20、拖—100。
工程决算为10.25万元, 由青岛市城市建设局设计室承担设计,市政工程管理处第二工
程队负责施工。工程自1981年6月1日开工,10月30日竣工。
大港纬五路桥 位于市北区昌乐路明沟与大港纬五路交汇处,为钢筋混凝土板桥。
上部构造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板,下部构造为天然基础,石砌墩台。1孔,跨径为10.80米,
桥长25米, 宽28.62米, 高3.25米,设计标准为车行道荷载汽—20、拖—100,车行道宽
19.08米,人行道各宽4.77米,工程决算11.26万元。该工程由青岛市城建局设计室承担
设计,市政工程管理处第二工程队负责施工,1981年12月1日开工,1982年11月30日竣工。
唐河路桥 位于沧口区水清沟与唐河路交汇处。桥型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桥,4孔,
3墩台,净跨6.40米,桥长27.90米,宽24米,净高2.17米。设计荷载为汽—20、拖—100。
桥北侧人行道设计为双层预制板,中间敷设双道电缆沟。主要工程量:一、预制、安装
钢筋混凝土桥面板669.6平方米; 二、浇注混凝土(包括素混凝土、乱石混凝土、钢筋
混凝土) 672平方米;三、砌体653平方米;四、开挖土方2036立方米。该工程由青岛市
市政工程设计室设计, 青岛市第一市政工程公司承建。工程于1985年4月开工,12月竣
工,总投资为14.4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