贮、配水池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45&rec=47&run=13

青岛供水管网长,用户建筑物高低差悬殊大,同一压力下无法满足用户用水。青岛
供水部门因地制宜, 选择适当的高地,建造贮、配水池,将输水管道的水加压送入位于
高位地的(基本在山头上) 贮、配水池,然后通过配水管利用水池高地的自然压力将水
送至各处用户, 有效地确保用户用水。建造高位贮、配水池,是由青岛的地形所使然,
亦是青岛城市供水的特点。
青岛供水的第一个贮水池, 是德国侵占初期1901年建造的观象山水池。水池占地
1.88亩, 位于观象山顶,水池为长方形,容量为400立方米。而后随着用水量不断增加,
1913年在贮水山顶建了东贮水池, 容量为2 000立方米。 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时期,
1922年开辟新水源, 相应地建了贮水山西池,容量为4 000立方米。日本第二次侵占青
岛后, 为适应白沙河水源地送水的需要,1941年建成了四方山水池,容量为3万立方米,
主要为四方区及台东部分地区用户供水。到1949年,青岛有观象山水池,贮水山东池、
西池,鱼山路水池以及四方山水池共5座,总容量为4.14万立方米。
建国后, 60年代兴建了楼山水池,容量为2万立方米;在青岛山兴建了容量为2.4万
立方米的2座水池。80年代兴建了佛涛山水池,容量为1万立方米;在芝泉山兴建了容量
为15万立方米水池2座。1990年又为引黄济青工程配套, 在孤山建水池1座,容量为1
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