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保护与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44&rec=127&run=13

青岛地区古树名木比较集中的地域是崂山,经普查登记建立档案的有225株。其中
树龄最长为2 100年以上的有2株,1 000年以上不满2 000年的有13株,500年以上不满1
000年的有25株,300年以上不满500年的有28株。
由于历史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影响,一部分古树名木生长情况不良,尤其是在“文化
大革命”时期,由于疏于管理和保护,不少古树名木生命垂危,濒临死亡。
1978年, 青岛市园林局接管崂山后,开始对濒于死亡的部分古树名木进行救治,延
缓了这些树木的死亡期。特别是曾入《聊斋志异》的山茶“绛雪”,树龄高达600余年,
由于缺乏养护, 长期被虫蛀菌腐,直径63厘米主干的朽洞口径达43厘米,深度几乎延及
根基,整个大树仅仅依靠周围不足10厘米厚的树皮支撑和维持营养,而且在这片树皮上
直径在10厘米以上的腐洞就有59个,主枝多数腐烂枯死。
1979年, 青岛市园林局对“绛雪”进行第一次救治:清除主干朽洞内的腐烂物,填
入既能防虫又起支撑作用的填充剂,密封朽洞的口部,以防雨水灌入造成继续腐烂。
崂山太清宫初步恢复开放后, “绛雪”的立地条件受到较大影响,地面板结,既不
透水又不透空气,再加上庙里香火的薰蒸,“绛雪”危在旦夕。
青岛市人民政府于1986年5月下达了对崂山太清宫古树名木加强保护的文件,由分
管城市建设的副市长带领市建委、园林局、宗教局的有关领导及园林科研所、白蚁防
治所的工程师10人在崂山召开现场办公会议, 就古树名木的救治和保护工作进行研究
布置。会后,市政府拨款43万元给宗教局,宗教局划拨其中的22万元给青岛市园林
科研所, 由园林科研所负责实施研究、救治和保护。同年6月27日,青岛市副市长主持
召集城乡建委、园林局、宗教局的有关领导和部分专家, 对救治“绛雪”的工作进行
了现场研究落实,委派青岛市园林局科研所实施救护工作。
第二次救治采取措施后, “绛雪”慢慢地恢复了生机。《青岛日报》、青岛市人
民广播电台、青岛电视台均对此作了报导和宣传, 以提高全市人民对古树名木的保护
意识。
1989年, 青岛市人民政府又一次拨专款3万元,青岛市园林科研所对崂山太清宫周
围的古树名木采取救治措施, 这一次救治的有位于翰林院东客堂院内的广玉兰、位于
三清殿院内的四季桂和金桂、位于关岳祠院内的四季桂、位于“逢仙桥”边的糙叶树
“龙头榆”,还有分布在太清宫周围的一部分山茶、黄杨、侧柏、棕柏、棕榈、紫薇、
核桃等古树。
为贯彻国家对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有关规定精神,1989年12月起,青岛市园林局会
同崂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联合组成普查小组, 对崂山风景区内的古树名木进行了全面
普查登记, 对每株古树进行挂牌、照相、测量、设立标志,建立了古树名木档案;与此
同时林业局对市属各县(市)的乡村所有古树进行登记。1990年1月8日青岛市人民政府
颁布了《青岛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 崂山风景区管委会亦制定了《崂山风景名
胜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实施细则》,把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工作纳入法制管理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