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市域规划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42&rec=8&run=13

青岛解放前历次城市规划, 除1939年的《青岛特别市地方计划》中把即墨、胶县
纳入青岛的市域之外,都未作市域城镇规划,《地方计划》只是把上述两县纳入青岛市
域规划, 而对两县城镇未作规划。1957年《青岛市城市初步规划》提出设立楼山工业
区和城阳工业卫星城镇, 这两个区距市中心22~30公里。楼山工业区于1957年为安排
“二五”计划的工业项目,在苏联专家指导下拟定了初步方案,分别于1958年和1961年
两次修改。该区总用地21平方公里,可安排钢铁、化工、机械等工厂31个,人口控制在
22万人,在工业区东、西两侧设置生活居住用地。城阳工业卫星城镇主要是安排钢铁、
炼焦、化工、建材等有污染的工业项目,以补楼山工业区的不足,人口规模8万人,用地
8平方公里。这两个工业区规划从青岛城镇和功能分区出发,为安排新建工业、调整搬
迁原有工业建设新区、改造旧区提供了条件。1960年《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以青岛
市建成区包括楼山工业区为重点, 将崂山郊区、胶县、即墨县的部分人民公社作为卫
星城镇统一规划。根据1960~1962年青岛市的工业发展计划, 工业项目全部安排在市
区有困难, 因而在1960年相继编制了南泉、蓝村、马戈庄3个居民点规划,以便安排工
业区和居住区。
1984年《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为进一步搞好卫星城镇建设,确定发展即墨、
胶县、 胶南县、崂山县四个县城和蓝村、 灵山卫、沙子口、古镇口四个小城镇。重
点发展胶县城和蓝村。四个县城根据现有的基础、条件和工业调整的情况, 确定不同
的发展特点。如蓝村,发展为铁路枢纽和运量大的工业小城镇;灵山卫发展为渔港、修
造船的小城镇。1989年起,对原规划提出补充调整。其中,在城市环状布局中主要强调
环胶州湾地带与环海公路及铁路相联的不同功能的小城镇, 组成中心城市的城市环。
并且, 以胶南、胶州、平度、莱西、即墨五县(市)为卫星城市群。这五个小城市联系
不同职能的城镇,组成中心城市外围的卫星城镇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