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园林建筑及其他建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42&rec=42&run=13

览潮阁 位于小鱼山公园山顶,为山顶主建筑,八角形平面的飞檐高阁,共三层,高
18米。建于1985年。环廊以汉白玉雕栏围合, 屋面多为绿色琉璃瓦顶。阁内有三幅壁
饰, 磨漆画“古代船只”、丝织挂毯“青岛建筑集锦”、铝腐蚀画“海底世界”。览
潮阁额枋打破了人工彩绘的传统手法,改用彩色瓷板额枋,以抗海雾、风雨侵蚀。该阁
建于60米高山顶,居高俯视,浩海绿丛尽收眼底,并与周围景色形成一体。
拥翠亭 碧波亭 拥翠亭位于小鱼山公园览潮阁以东,结合地形,顺山势而建飘台
式三层楼宇。建于1985年。平面呈方形,屋面覆盖绿色琉璃瓦,逐层楼台的外面以彩云
回绕的绿色釉面砖装饰,红缸砖铺地,室外楼梯镶嵌银白色铝合金栏杆。顶层飘台和二
层飘台均设茶座。建筑细部设计中国古典建筑“龙”、“凤”传统图案、符号, 以海
为主题,突出了“鱼”的造型。碧波亭位于小鱼山公园览潮阁以西,利用山坡而建悬挑
式六角亭。建于1985年。
览潮阁与拥翠亭以曲廊相接, 廊分东、北两翼,东廊壁上镶嵌大型釉瓷板,上彩壁
画“八仙过海”, 画幅长9米,高2.67米,山顶中心位置处是银白大理石壁画“鱼”,线
条拙朴,典雅,是小鱼山的山标。建筑细部装饰中壁画、额枋、雕栏皆承袁运甫教授等
名家指导, 中央工艺美院特艺系师生设计,上海、扬州、唐山、醴陵、掖县等地制作,
琉璃瓦、瓷板等来于曲阜。
栈桥回澜阁 位于市南区中山路南端,青岛湾北侧,隔海与小青岛相望。1892年胶
澳总镇章高元主持建造青岛栈桥。 初建时为伸向海面200米的石基灰面码头。1931~
1933年扩建时,在栈桥南端建了一座中国古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双层重檐飞檐八角亭,
定名回澜阁。该阁占地151平方米,建筑面积340平方米。阁身由24根朱红亭柱支撑,外
柱成廊内柱间墙,黄色的琉璃瓦顶。阁中有螺旋楼梯,扶梯而上可至顶层。顶层是一圆
形大厅, 四周全是宽敞的窗户。放眼眺望,澄碧空明,海天一色。栈桥与回澜阁构成壮
丽妩媚动人的景色,为青岛重要的标志建筑。
鲁迅公园牌坊 位于市南区汇泉湾西北侧鲁迅公园入口处, 1930年建。由中国著
名园艺家葛敬应设计, 是中国古典式中间高两边低的三开间飞檐牌坊。牌坊原为木结
构,40年代初木柱腐烂,改为花岗岩细石柱。上部有额枋斗拱,彩檩画椽,顶面为绿琉璃
瓦,琉璃石吻走兽。1950年将海滨公园改为鲁迅公园,牌坊的正面“若愚公园”匾额改
为“鲁迅公园”四个金字。背面嵌有“蓬壶揽胜” (中国著名碑贴书法家郑世芬1932
年手笔)。
观海台 位于市南区观海山的观海公园内,与海岸最近距离为600米。1923年在海
拔66米的山顶修建, 为两层砖混结构方形无顶观海平台。凭栏远眺,万顷碧波,一览无
遗, 尽收眼底。1984年,续建有长廊大型壁画“海底世界”和2座形似水母、扇贝、海
星的凉亭,以及以民间神话哪吒闹海为内容的雕塑。
俾斯麦兵营 又名万年兵营, 位于市南区红岛路5号。德国侵占青岛初期,自1899
年10月先后建造了三座兵营,其中以俾斯麦兵营最为典型。兵营共有营房四座,是在炮
兵营旧址——“嵩武兵营”建筑的。第一、二营房建于1903~1905年, 第三、四营房
建于1906~1909年。营房建筑古典构图,作横三段纵五段划分,中央与两端突出阶梯形
山花作重点装饰, 明显带有19世纪末期欧洲建筑的手法,门窗为四分阶段圆券,是当时
青岛德国建筑的常用手法;而密排工字钢梁,中间填以三合土的楼层构造则是当时青岛
德国建筑习见的构造技术。这四座营房的平面分别是“H”型,围成一练兵场。营房的
阶梯式山墙山花及新哥特式的装饰为当时德国兵营建筑的通例。先期完工的两座兵营
的山墙、山花、墙基和外廊护栏均用花岗粗石砌成, 后来日本建造的另外两座楼房兵
营的外形、结构则较简单。营房的南面筑敞廊, 营房均建有同宿舍和厕所分开的盥洗
室。现为青岛海洋大学教学楼。
世界田中国总会青岛分会建筑群 又称万国道德总会、青岛道院, 位于市南区鱼
山路37号, 建于1932~1937年,由刘铨法建筑师设计,公和兴营造厂施工。整个建筑群
分前、中、后三大部分。前部为办公楼,三层,建筑对称,大门处设三大开间柱廊门楼,
四根仿欧柱式石圆柱, 加上柱顶上部的额枋局部加高处理,形成庄重、大方之感,柱头
饰以小天使石雕, 增加基督教气氛,大厅屋顶为穹隆顶,整个建筑仿罗马建筑。中部是
一组中国古建筑的道院建筑,由山门、礼亭、中殿、正殿等组成。正殿高30米,长42米、
宽20米,建筑面积333平方米。屋顶为重檐歇山顶,黄琉璃瓦。檐下圆柱林立形成柱廊,
3椽整齐,斗拱额楣完整,是一座仿曲阜孔庙大成殿的建筑。所有构件都为钢筋砼结构,
建筑宏大、壮观华丽, 为青岛市仅存最大的中国古建筑式建筑。后部为一幢二层局部
三层的宗教建筑,建成于1941年。正面三开间,两边各一间为三层,中间三开间为二层,
窗间以偏倚柱直通檐顶,中间开间中部退缩后又立起有二层高的塔楼,整个建筑对称、
庄重。中部一、二层各四根偏倚柱和檐部属仿西洋古典爱奥尼克柱式, 属折衷主义类
建筑。现为青岛市图书馆、青岛市博物馆。
青岛市人民会堂 位于市南区太平路。1959年5月施工,1960年5月30日竣工,青岛
市城建局设计室设计, 市房产局负责施工建设。建筑平面呈正方形,占地面积1.7万平
方米,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建筑共四层,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可容纳4000余人聚会和
活动, 有两处中型会议厅可容纳600余人,和多处小型会议室。其外墙为白色水刷石饰
面、南向正面有8根巨大的花岗岩方立柱,上下各有花饰,中间为7扇双开木制大门。是
青岛市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
青岛市革命烈士纪念馆 位于太平山东南麓、 市南区芝泉路20号。建于1977年,
1981年竣工。总占地2.62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约4000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烈士纪念
堂、烈士事迹陈列馆、业务资料楼和“山河魂”革命烈士群雕。
纪念馆总图设计是利用山坡地形,自北向南通过二级平台形成三个空间,整个场地
中轴线自北向南, 由高向低与前部的湛山寺中轴线贯通。纪念馆大门设于南边中轴线
处, 依此通过台阶、群雕, 直对最高平台的烈士纪念堂。中间台阶的中轴线处坐落高
9.7米、宽6.8米、厚5米的花岗岩“山河魂”烈士群雕,平台左右端部各建有形式相同、
对称布局的烈士事迹纪念馆。下边平台除西侧建有业务资料楼外, 其余皆为广场。全
馆总体布局对称、严谨、庄重, 空间逐次升高。极有纪念性场所的个性。建筑物都采
用大体量整体处理,外墙以米黄色石质砌体,檐口用大、宽的女儿墙,外贴黄琉璃瓦,庄
重、华丽。其中, 烈士纪念堂长55米,宽23米,檐高14米,中间部分开间严谨,四周窗及
窗间墙排列规律, 中间部分四周外围形成围护柱廊,檐高低于中间檐高半层,形成重檐
效果,又类似中国古典大殿建筑传统处理手法。烈士陈列馆为二层建筑,外装修材料及
色彩都同于烈士纪念堂,使整个纪念馆的建筑浑然一体,加上全馆绿化布局整齐、松柏
花草繁茂,更增加“英名不朽、万古长存”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