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宗教建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42&rec=41&run=13

太清宫 位于崂山太清宫景区老君峰下。三面环山,前濒大海,是崂山规模最大、
保存最完整的著名道观。属全真派。始建于西汉建元元年(前140年),明万历二十三年
(1585年) 改为海印寺,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毁寺复宫,并扩建,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
面积约2500平方米。宫分3院,东南为三官殿,中为三清殿,西为三皇殿。每个院落都有
独立围墙,单开山门,另建有忠义祠、翰林院,共240余间。砖石结构,一层平房,山檐硬
山式。宫后有康有为题诗摩崖。1983年被国务院定为汉族地区道教重点道观。
法海寺 位于崂山夏庄镇源头村东。佛教庙宇,始建于北魏,宋、元、清及民国多
次重修。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分前后两院,前院建大雄宝殿,殿前有
碑亭两座。殿内中祀释加牟尼,侧祀阿弥陀佛、药师佛。大殿系砖木结构,青砖灰瓦平
房, 高6米,重梁起架,朱漆4柱,雀替撑额,柱座为鼓形花岗岩石,单檐无斗拱,歇山式建
筑。后殿5间, 中祀如来,侧祀菩萨、地藏王。墙上绘有释加牟尼生平的壁画。后院有
僧窠20间。山门外南院墙东, 建殿堂3间,祀龙王,西边建殿堂3间,祀关帝,并建有僧侣
墓地。“文化大革命”时期遭严重破坏,仅存大殿、山门及院墙。
上清宫 位于崂山上清宫景区的龙潭瀑东北,昆仑山之阳,宝珠山之阴的山坳中。
崂山著名道观之一,被称为“三清”仙境。属全真龙门派。建于宋初,系宋太祖为华盖
真人刘若拙敕建的道场。元大德元年(1297年) 重修。清光绪年间曾被洪水冲毁,后修
复。占地1500平方米,平房,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为青砖灰瓦砖石结构,硬山式建筑,依
坡就势分前后两院。布局严谨,中轴线明确,前殿祀天清,后殿祀玉皇,左右偏殿祀三官
和七真。
华楼宫 位于崂山华楼景区华楼山上。元泰定二年(1325年)建。由全真教华山派
道士云岩子刘志坚创建。占地约2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278平方米。殿宇坐北朝南,自
东向西依山排列,有道房、关公殿、老君殿、玉皇殿等。砖石结构。宫前有夕阳涧,宫
后有碧落岩。院内古木参天。碧落岩下有清澈甘洌的金液泉、丘长春题诗及“金液”
手迹。宫内外刻石多为元明清时之作。华楼刻石之多居崂山风景区之首。宫附近有玉
皇洞、南天门、梳洗楼等景点。“文化大革命”时期,神像、石碑均遭破坏。
天后宫 又名天后庙、妈祖庙、中国大庙。位于市南区太平路。建于明成化三年
(1467年) 。明崇祯末年、清雍正年间、清同治四年(1865年)多次重修,并扩建大殿和
戏楼。1936年重建了戏楼。天后宫占地约3415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多平方米,砖木结
构。整个建筑坐北朝南,依次为戏楼(下为大门)、二进门、天后殿、龙王府、督财府、
二配殿等。除戏楼为二层建筑外,其余为平房。戏楼雕梁画栋,黄绿琉璃瓦,歇山顶,其
余建筑为青砖灰瓦。
海云庵 位于四方区海云街。始建于明朝。原为佛寺。1924~1926年翻修后, 始
由道士掌管。属道教华山派,占地733平方米,建筑面积331平方米,全为青砖灰瓦,砖木
结构,单檐歇山式建筑。有正殿、东西殿、钟楼鼓楼等。布局对称、严谨,轴线分明。
庵内供奉观世音菩萨、老子、鲁班、后稷、关羽等。
蔚竹庵 位于崂山北九水景区凤凰山下,为道教宫观,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建。
院内奇花吐翠,院外蔚竹环绕,故名。占地约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余平方米。二进
式院落, 正殿3间,客堂3间,道舍3间及其他用房共20间。全为青砖灰瓦的平房,砖石结
构。尚存三块碑刻。院外东约百米处有残塔底座。在崂山著名的12景中负“蔚竹鸣泉”
盛名。
华严寺 位于崂山太平宫景区, 原名华严庵,亦称华严禅院,为佛教寺院。明崇祯
间黄宗昌出资筹建。清顺治九年(1652年) 黄宗昌之子黄坦出资重建,清康熙二十七年
(1688年)增建前楼。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20世纪60年代,华严
寺有正殿3间,后殿3间,前后东西配殿共16间,僧舍16间,客堂5间。山门外右旁有塔院,
前有斋堂3间,放生池1个,塔院内有1座七级砖塔和2座经幢。“文化大革命”时期部分
毁坏,80年代修复。华严寺建筑宏伟典雅,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原为那罗宝殿)高7米余,
斗拱飞檐,殿堂内四楹挺立,雕云刻龙,极为壮观。
青岛基督教堂 又名德国礼拜堂、 福音堂、总督教堂。位于市南区江苏路15号,
沂水路东端高8米的山丘上。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由德国建筑师罗克格设计方案,汉
堡阿尔托纳区F·H·施密特公司施工。由柏林德意志福音教会投资,于1908年4月19日
奠基,1910年10月23日落成,初时为德国信徒专用礼拜堂。
教堂建筑与地形成功结合, 平面呈巴西利卡式,长轴南北向布置,建筑主体由礼拜
堂和钟楼两部分组成。礼拜堂面积429平方米, 分两层。两侧有较低的边廊,礼拜堂净
高11米, 檐高9.36米。钟楼平面呈方形,总高36.47米,上部装两面时钟,内部有一大两
小三口德制宏钟。礼拜堂内部顶棚为钢丝网水泥拱形吊顶,厅内前方正中设祭台,内廊
柱为粗短的红花岗岩柱身, 青花岗岩斗形柱头。教堂大厅设3个出入口,主出入口对南
面小广场, 西门由江苏路拾阶而上,从钟楼处入边廊,东门由礼拜堂北端入东边廊。建
筑外墙为淡黄色带有浪线划痕的粗灰泥抹面, 粗条石檐口,粗犷的磨菇石勒角,转角处
用粗石包脚。大厅屋面为红瓦坡顶, 钟楼顶部为钢架承重,铜皮覆面,涂以深绿色。整
个建筑平面布局合理, 建筑形体高低错落、层次分明、格调统一、富于变化。建筑风
格属青年艺术派和新罗马风格的结合。室内装修的某些样式可见拜占廷时期的痕迹。
1983年进行过大修。
圣弥厄尔教堂 又名天主教堂。位于市南区浙江路北端。德国建筑师阿·毕娄哈
和阿·弗莱波尔设计, 1932年开工,1934年竣工。建筑面积2623.57平方米。教堂沿用
了巴西利卡拉丁十字形型制, 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一层(局部七层),南北长65.88米,
东西宽37.6米。南向山墙为主立面, 正门朝南,门西侧起双塔,体型和立面具有新罗曼
式风格。主出入口位于中部,两侧分别设次出入口。建筑主立面和平面的中轴线明显。
教堂的北向尽端, 半圆形墙龛与半圆形的西式古典柱廊,强调圣坛、祭坛为中心,十字
形两翼,为次祭坛和辅助出入口。中厅是教堂的主要空间,宽12米,净高18米,带有唱诗
班楼座。主厅作井字假梁,西廊做十字拱吊顶,运用文艺复兴时期手法。中厅顶部是带
井口的天花平顶,厅两旁的侧廊较低矮窄小,装饰型假拱顶,拱顶高7米。侧廊与中厅的
分间方柱用装饰型半圆拱相连。主立面边部, 原设计为55.4米,带有钟形弯顶的塔楼,
后将弯顶改为钢筋混凝土八棱锥形的尖角帐篷顶。塔楼总高56米(包括十字架4米),是
中国北方教堂最高的塔楼。整个主立面,形成较为完整的三段式划分,构图严谨。中部
有圆形玫瑰窗。主次入口采用拱柱结合的洞口形式,周边采用层叠式线脚,主入口的拱
券周边镶有花饰。低层以及建筑物上部转角部位外墙贴砌毛面天然花岗岩。其余墙面
抹土黄色灰泥, 块面划分,逐层变小。墙表面用小比例密集重复排列的浮雕式半圆券,
作为装饰腰线, 其形与窗洞口形成呼应。窗洞以及内部顶棚形式反映了哥特式教堂一
些传统表现手法。该建筑体型和立面是仿罗马式和哥特式的折衷。现为天主教堂。
湛山寺 位于市南区芝泉路太平山南麓。湛山寺主要由中国建筑师卢森树、赵深
设计, 建筑于1934年动工兴建,历时11年分五期工程,于1945年全部竣工。是一座东中
西三院五进布局的中国传统风格建筑群。占地共22244平方米, 建筑面积3741平方米,
房间144间。 建筑群依次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藏经楼及东西跨院、
配房以及院外的药师塔、放生池组成。山门为青砖石结构,入口为一大二小三个山门,
中门为单砖歇山顶, 上覆青筒瓦。门洞为石拱券门,上架石额枋、雀替,两侧小山门为
青瓦硬山顶。各殿均为单层、砖木结构红柱, 雕梁画栋,歇山青筒瓦顶,具有明代建筑
特点。药师塔塔基为八边形花岗岩基座, 塔身为八边形,七级重檐砖塔,每层各边都砌
青石质拱门, 内有汉白玉浮雕佛像。门楣花岗岩上刻有“药师琉璃光如来33”字样。
1984年对其进行全面修缮,构成青岛“湛山清梵”一景。
圣保罗教堂 位于市南区观象二路。俄国建筑师尤力甫设计, 1938年鲁东信义会
兴建, 1940年落成。占地2252平方米,建筑面积1482平方米,地上二层,地下一层,平面
是“L”形,大厅和钟塔楼通过边廊柱插入体相联,大厅建筑面积200平方米,高10余米。
钟塔临街耸立, 呈方形,部分二层重檐式,每层以三联拱,陶立克柱式小分隔柱,底部至
钟楼为60级石阶, 塔内有电控大钟。整个建筑为红清水砖墙、红瓦,花岗岩勒脚,券窗
联拱以及墙面上砖砌装饰受“仿罗马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