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文教体育建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42&rec=40&run=13

魏玛传教会会堂 位于市北区上海路。建于1899~1902年。由德国圣方济各沙勿
修会毛利公司承建住宅部分, 整座建筑由传教士住宅楼、华之安华人病院及德华书院
(寄宿) 组成,青砖红瓦。学校部分于1902年竣工。书院和病院是中国传统式四合院式
建筑群落, 学校的房屋各自封闭,形成单独院落,可容纳60名初、高中学生入读。中间
为正方形院子, 四边为教室。高、低年级学生宿舍都形成各自独立的四合院。1903年
书院增设商务技术、科学技术等课。当时学生来自30个不同省份。1911年在此又建礼
贤书院,设藏书楼和修研馆。礼贤书院的建筑为砖砌建筑,校院入口采用中国古典型处
理手法,两坡筒瓦、楣川、雀替、额枋,飞檐上飞人走兽俱全。而其他四合院建筑虽然
作了许多中国式样处理,但属民间居住建筑的特点,也稍带有西方建筑的符号。解放前
名为礼贤中学,青岛解放后改为青岛第九中学。
总督府童子学堂 位于市南区江苏路9号。建于1900年12月至1901年8月, 德国建
筑师贝尔纳茨设计, 皮科罗公司施工。建筑造型对称,大门设在中央,内凹的中段建筑
体高于两侧配楼, 为二层。主楼南墙呈开放式,底层以数根直立石柱构成拱门,顶层配
有中式雕饰的木制阳台, 建筑立面均由粗灰浮涂饰外面,东西两侧为较封闭的型体,拥
有4间教室和教师用房。青岛解放后为江苏路小学。
蒙养学堂 位于台东区台东六路。约建于1902年,1905年2月定名为蒙养学堂。教
学楼为一层建筑,建筑面积720平方米,呈“E”型。建筑立面三段式布局,中门居中,拱
形正门由花岗岩砌筑,装饰山花并排着9个钢盔式浮雕图案。门两侧嵌有雕花钢制壁灯,
建筑的两端山花突起,与中部呼应统一。楼内共有教室9间,办公室3间,“一”字长廊,
并有木制栏板、柱子及飞檐, 留有中西合壁的折衷主义手法。青岛解放后为台东六路
小学。
青岛俱乐部 位于市南区中山路1号。约建于1910~1911年,由德国建筑师罗克格
设计,工程指导和内部设计由德国建筑师拉查鲁维茨承担,由德国保尔·弗里德里希·
里希特公司施工。整座建筑严格按照德国青年派风格设计, 建筑物窗台和檐口用粗朴
的花岗石垒砌, 主入口砌筑花岗岩石柱,粗花岗石勒脚,屋顶开老虎窗,带阁楼,底层有
半地下室,三段式造型,浑厚美观。1922年该建筑物为国际俱乐部。青岛解放后为中苏
友好协会青岛分会办公场所,现为市科技馆。
德华高等学堂 位于市南区朝城路2号。德国胶澳建筑管理局规划设计,建筑造价
64万金马克,1912年建成。学校校址地处火车站西南,校园一直延展至海边。学校建有
教学楼、图书馆、礼堂和办公、实验楼等。教学楼高二层,长约80米。楼顶为四坡顶,
中部楼体盖有复折式屋顶。大礼堂和图书馆在教学楼后侧,与东翼相连,礼堂前的圆顶
山墙与有青年艺术派风格的青岛福音堂近似。外墙扶壁的花岗岩护脚增强了楼体的塑
性感,整个建筑为德式建筑。砖石混凝土结构,高约17米,设医院、政法、农村、机械4
个系。校园北区建有两幢学生宿舍,可分别容纳125名学生,学生宿舍为二层建筑,各有
一院落。此外,校园里还有服务楼和住宅楼各1幢,供3名德籍教师使用。青岛解放后为
青岛铁路分局办公楼。
青岛日本中学校 位于市南区鱼山路5号。建成于1921年, 日本人三上贞设计,公
和兴营造厂建造。砖木、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 立面对称,中部入口作门廊,三大开间
高起, 呈山墙形,山墙面高起二壁柱,中开三圆拱券窗,两边各开小窗形成虚实对比,由
凸面乱石镶嵌和花草纹雕饰;其后屋顶竖立高耸方塔楼,上覆四坡瓦顶,强调了中轴线,
雄伟庄重,是一座富有特色的建筑。现为青岛海洋大学入口主楼。
圣功女子中学 位于市南区德县路。建于1930年10月, 青岛教区的德国主教和美
国天主教圣方济各会共同创办,主教学楼为美国建筑师比路克设计。该楼三层,有地下
室,建筑面积2496.03平方米。一楼用于办公,二楼为教室,三楼是学生宿舍。地下室设
锅炉房、厨房、面包房和缝纫室等。为“三段式”建筑,楼门居中,三面女儿墙居中部
分稍砌高,强调轴线。该建筑素雅大方吸收了欧美教会学校的建筑风格,是当时全市唯
一有暖气的中学,解放后为青岛第七中学。
青岛市物品证券交易所大楼 位于市南区大沽路西端。始建于1931年9月,由建筑
师刘铨法设计, 建筑面积1100余平方米,建筑整体4层,局部5~6层,建筑以山墙面对道
路并形成主要入口,以4条壁柱式立柱直通顶部。造型庄重挺拔,4层又以柱间立条分隔
窗口, 给人一种高耸庄重的感受。室内中间为交易大厅,周边为经纪人办公用房,是一
幢证券交易专用建筑。青岛解放后曾为青岛市工业展览馆。
山东大戏院 位于市南区中山路97号。始建于1930年,前楼分四层,下两层为剧场,
上两层为宿舍,建筑面积1810.66平方米。剧场内坐席地面为斜坡式,并有2层挑台坐席
和小舞台。建筑立面竖向线条分隔, 有雕花图案,门窗拱形,风格独特。60年代为新中
国电影院,1985年始为中国电影院。
青岛水族馆 位于市南区莱阳路。1930年由蔡元培、杨杏佛、李石曾等筹建, 由
青岛观象台海洋科设计,青岛鸿记义合工场营造。1932年建成并对外开放。砖木结构。
平面呈四方形, 东西长31米,南北长15.6米,建筑为三层,展出面积300余平方米。建筑
周边均为花岗岩石墙垣, 雉堞式女儿墙,上有城楼,共有两层,城楼墙体为红灰砖,三合
土砌筑,屋顶为歇山双重挑檐顶,覆绿色琉璃瓦面。似中国传统古城堡式建筑。用红色
花岗岩砌成。1955年与山东产业馆合并,改称青岛海产博物馆。经几次内部改造,新增
回游水槽和大型混养池, 共展出海洋中的鱼、虾、蟹、贝、海龟及珊瑚礁达60余种。
该建筑造型优雅,统一自然,构成青岛一景。
胶济铁路青岛中学 位于四方区杭州路。1931年8月建成, 建筑面积1188平方米,
两层, 拥有标准教室15间,并建有大礼堂、图书馆两座辅助建筑及400米跑道操场。建
筑“一”字平面, 单面廊大门居中左右对称,中上部山花突起,强调中轴线。花岗石勒
脚,墙面以米黄色浆粉面,为中国30年代中小学校建筑格式。青岛解放后为青岛铁路中
学。
市立贵州路半日学校 位于市南区贵州路。1933年冬建校,主教学楼建于1936年。
这座临街的两层教学楼,为日本式学校建筑,建筑面积1365平方米,砖石木结构,分12个
教室。二楼设雨篷式木制内走廊,正门为扇形立面。青岛解放后为青岛市贵州路小学。
青岛学院商业职业学校 位于市南区。始建于1933年, 该建筑为规模较大的日式
公共建筑, 建筑面积4948.25平方米,砖木结构。“三段式”建筑手法,主体为两层,两
翼突起形成阁楼,有地下室和礼堂,室内为红漆木地板。1950年起为青岛第一中学。
青岛体育场 位于市南区文登路。1932年冬始建, 1933年7月建成,青岛工务局体
育场建筑委员会设计组根据山东大学体育教授宋君复提供美国洛杉矶体育场图缩比例
后参考设计,青岛华丰恒营造厂完成大门工程,青岛天泰兴营造厂完成自来水管和下水
道工程,上海馥记营造厂完成运动场主体工程(看台与跑道)。田径赛场内部安排长105
米, 宽70米的足球场,各项田赛场地均配置其中,标准400米跑道为兰曲式(德国地姆博
士所创),与美国洛杉矶世界运动场相同。跑道外为草地及看台。看台外圈长590米,内
圈长为540米, 配置东西向对称观众坐席15级, 每级高0.42米、深0.75米,可容纳观众
1.5万人以上。看台为砖墙承重的混合结构, 看台下供运动员休息之用,计有运动员休
息室32间、浴室4间,男女厕所共8间。看台东西两面分设司令台和贵宾席,贵宾席可容
纳近百人。体育场设观众入场门11个,运动员入场门2个,看台内圈中设运动员出入口4
个, 做到了观众与运动员的分流。体育场大门为三层,第一层为大门通道;第二层为会
议室;第三层为办公室。入场门为2个拱形门,门楣用崂山花岗石,墙面饰以水刷石。场
内引自来水浇灌草地, 用明沟和雨水管解决场内的雨水排放。 全部工程造价预算为
146582.02元,后经几次追加,工程决算为192618.10元。体育场的设施设备、施工质量
为30年代中国一流。青岛解放后为青岛第一体育场。
青岛市礼堂 位于市南区兰山路1号。始建于1934年,次年建成。建筑主体为钢筋
混凝土结构,平面为凸字形,正前面是两层楼房,中间主体部分三层,轴线居中对称。整
个前两层为办公用房,与中部凸出部分同宽的后边为大礼堂。建筑面积共672平方米。
正门是个木制并由铜皮包面的大门,门两侧是凸出的壁柱,柱顶用花纹刻石。礼堂外墙
壁用3遍剁斧石面,正前上方装设大钟1座。大厅内地面为黑白相间的磨光人造石,厅顶
雕有图案。礼堂是解放前青岛最大的公用礼堂, 一些重要集会均在此举行。青岛解放
后曾为青岛市群众艺术馆。
中国海洋研究所 位于市南区莱阳路。1936年建成, 1938年改称山东产业馆。主
体为仿古建筑,二层,歇山式屋顶,黄琉璃瓦,为折衷传统中国建筑形式。1955年与青岛
水族馆合并, 改称青岛海产博物馆。展览面积1000平方米, 展出海洋动、植物标本约
2000件,馆藏2万余件。
青岛映画剧场 位于市北区李村路。 日本海军退役武官三浦投资兴建, 初建于
1929年, 1930年5月建成并开业。该建筑仿照日本20世纪初的现代剧场式建筑,占地13
亩, 建筑面积2410平方米,主体四层,门前设小广场,建筑外型模仿了轮船的塔楼,有圆
形“舷窗”。观众厅内有木制舞台,除有4个灯光室和8个包厢外,东面两层均有休息厅。
整个建筑,柱石为水磨石,外墙均用蓝红白三色马赛克拼贴,水形图案,给人以航行的感
觉。现为青岛剧院。
青岛市工人文化宫 位于市北区上海路。建于1953年, 该建筑由工人剧场和俱乐
部两部分组成。其中,工人剧场建筑面积350.04平方米,砖砌主体,木结构房顶,油毡屋
面;俱乐部建筑面积1354.09平方米,钢筋混凝土两层平顶楼房,以石灰沙浆筑砌大块石
做基础,外墙以白灰水泥沙浆做游板面,刷银灰色浆。
青岛纺织工人俱乐部 位于沧口区四流南路。 1953年6月由青岛市纺织管理局设
计室设计, 青岛市建筑公司施工。建筑由工人剧场和俱乐部组成,共占地7920平方米,
建筑面积2204.9平方米。其中, 工人剧场850平方米,俱乐部1354.9平方米。俱乐部东
西向沿四流南路,剧场南北向沿开平路布置。俱乐部为两层平顶,层高3.83米。设游艺
室、讲座室、儿童游艺室、进厅及办公室等。外墙勒脚腰线,为挂花岗石饰面,其余为
清水墙面。剧场为单层,钢木屋架,砖木结构,进口位于西南拐角处,包括进厅、观众厅
等,观众厅跨度为17.5米,夹层设放映室、整片室、变电室和库房。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教学楼 位于四方区抚顺路。1954年落成, 采用中国四五十年
代的一种设计模式,并吸收了苏联的某些设计思潮。为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四层建筑,
立面采用对称三段式构图手法, 高台基,女儿墙形成厚厚的檐部;中间体部凸出,下辟3
个半圆券门, 檐口高起,冠以山花,强调了主入口。细部设计采用中国古典建筑构件纹
样装饰, 通体红砖砌筑。使整个建筑色彩明快、简洁、体现公共建筑的性格特征。80
年代已改为该院的图书馆和办公楼。
山东国际贸易展览中心 又名对外贸易中心。位于市南区南海路11号。1976年始
建,1981年竣工,青岛市建筑设计院设计,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800平方米。
展览中心楼四层平屋顶,共有四层展厅,每层面积1400平方米,可容纳400余个标准摊位。
设计形式类似广州广交会大楼,“一”字形,大玻璃幕,建筑功能以展览为主。
青岛大学图书馆 位于青岛大学门后中心位置。江苏省建筑设计院设计, 铁道部
第三局施工,始建于1987年12月。图书馆高五层,建筑面积18900平方米,呈双菱形框架
结构。该建筑中心部分为书库,四周边为阅览室及办公用房。建筑特点为:各层同荷载、
同层高、同柱网,采用塑料膜隔建筑新工艺,建筑造型畅快、大方、富于时代感。
青岛市图书馆 位于市南区山东路99号,青岛建筑设计院设计,铁道部建厂局二处
施工,1989年建成。主楼约9300平方米,四层,采用框架式结构,中部是采用大跨度的借
阅厅,屋顶采光,建筑主体采用塑料模壳工艺。
青岛体育馆 位于市南区武昌路,南临汇泉湾,北依汇泉山。青岛市建筑设计研究
院设计, 青岛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施工。1985年11月动工,1989年底建成,是一座兼手
球、篮球、排球、羽毛球、大型体操、文艺演出、电影放映、群众集会等多种用途的
现代化多功能体育馆。总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比赛馆为体育馆的主要功能空间,建筑
面积达1.4万平方米。平面呈卵圆形,南北长轴87米,东西短轴72米。馆内固定看台588
座, 活动看台766座。比赛场地32×44米,体育馆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均设有出
入口, 与一层门厅、休息厅相通;看台下方的二层平面布置办公室、辅助用房,地下层
为设备用房及器械库。 馆内具备先进的电声、照明和空调控制系统。建筑物周围设5
部疏散扶梯并配有宽大的室外平台,平台不仅起到缓冲人流的作用,而且可作为露天休
息茶座或内庭绿化休憩空间, 结合室外大面积绿化,广场有喷泉、雕塑等小品,形成了
灵活可变的多元、多向优美环境空间。比赛馆屋盖采用钢筋混凝土交叉拱和两个非对
称双曲面悬索网大跨空间结构。拱跨109米,拱顶距地26米。索网周边以钢筋混凝土矩
形环梁拉结(梁截面1×2米)。基础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建筑设计巧妙利用交
叉拱形成的菱形开口,作为比赛馆的天然采光带。采光带之外的屋顶为6厘米厚复合板,
表面刷湖绿色防腐涂料。建筑造型与结构形成统一,建筑物整体和谐、稳重,雕塑感强,
表现了体育竞技的力量和速度。该项工程荣获山东省优秀工程一等奖。
青岛第十七中学 位于四方区杭州路。建于1954年, 学校占地4万余平方米,属解
放初期为解决工人子女就学所建, 拥有初中、高中共36个教学班的山东省重点中学。
教学主楼为三层, 建筑面积4300余平方米。整个建筑长90余米,钢筋砼砖混结构,教学
楼为解放初期青岛中学通用教学楼设计,大门居楼中,正对校门,左右对称,砖墙米黄色
粉面,四坡顶红瓦屋面,整个建筑显得明快、大方。学校大操场位于楼后,形成有400米
跑道的体育活动场地。学校中教学、实验设施等较齐全,为一所解放后新建的较标准、
较完整的中学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