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员 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41&rec=51&run=13

建国前,青岛环卫机构的职员多由警察部门派遣,着警服,佩警衔,待遇与警官
或警士相。工人多数来自城市贫民、逃荒农民或其他行业的失业工人,被称为清道夫、
粪夫或统称清洁夫。他们身有文字标记的工作或佩戴职业符号,从事肮脏、笨重的体
力劳动。在正常年景,其工资仅可勉强糊口,无力承担房租。单身工人住马号,上班
与缧马共劳动,下班又和这些牲畜同居一处;成家的工人住席棚、门洞、山洞、地下
室。1932年台西第一、二平民院建成时,共有16名清洁夫成为其第一代居民。由于工
人生活待遇差,社会地位低,队伍不稳定,一年之中不断地进出流动。
1922年, 北流洋收回青岛前夕,城区共有环卫职工279名;南京国民政府接管青
岛后, 1930年,市清洁队有员工369名。“九·一八”事变后,员工每周进行军事训
练。 1937年12月27日,300余名青壮员工编入国民革命军海军陆战队,随市政府撤至
临沂地区。 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期间,1939年,清洁队成立初期有513人,1943年最
多时达700余人。 工人不堪日本人压迫,难忍长年的饥饿,纷纷流散。清道夫刘炳臣
1943年夏天在八大关疗养区扫街时,无故被两名日本宪兵当作拳击和摔跤的靶子,打
得遍体鳞伤,他毅然回到家乡日照参加了八路军。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工人所剩无
几。 南京国民政府第二次统治青岛时,1946年,清洁队有516人,其中不乏空名顶薪
者。1949年春,青岛解放时,清洁队队长崇际盛约同消防队官员一起驱车至沧口北面
营子村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城。 当时,清洁队录用在册员工共385名。1956年环境
卫生队扩大业务,直接清运粪便,收编个体粪工354名,使职工总数达969人。50年代
60年代初,工人劳动强度大,劳动保护差,工作十分艰苦,招工困难。1964年,市环
卫管理处成立后,工人的劳动保护有明显改善,1971年一次招收300名高初中毕业生,
出现了第一代有文化的环卫工人,使职工总数达1093名。1978年,市区共有环卫职工
1357名。以后连年招收社会知识青年和环卫职工子弟,1981年,青岛市环境卫生管理
局成立时有职工2050人, 其中一家两口以上从事环境卫生工作的有400余户。1985年
市区共有环卫职工2198名, 下放到市南区363名,市北区249名,台东区255名,四方
区271名, 沧口区219名,环卫管理局直属单位有814名。以后由于环卫机械化作业度
高提高和招收时工、季节工,1990年市区共有固定环卫职工1915人。其中,市环卫管
理局属的493人,各区环卫管理处有1422人。
1987年,市区各道办事处的民办街道保洁队有职工1291人。其中,市南区370人,
市北区204人,台东区445人,四方区192人,沧口区80人。1990年市内5区共有区办街
道保洁职工1257人。
建国后,环卫行业的各级干部定期加体力劳动,按时参加卫生突击活动,与工人
一起打扫卫生,并形成了制度。从50年代的爱国卫生运动到80年代的精神文明建设,
环卫职工的社会贡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尊重。青岛市党政领导曾多次接见环卫劳动摸
范和先进人物。春节期间,市各级领导曾登门慰问环卫职工已成惯例。各种新闻媒介
经常宣传报道环卫职工的工作业绩,表彰他们“宁愿一身脏换取众人净”的高尚品德。
工人每月除了有保证生活需要的固定工资以外, 自1977年3月起,青岛市为环卫职工
颁发了岗位津贴; 1980年9月国家也为环卫职工发放岗位津贴,并随物价一再上浮。
自1987年起,政府有计划地每年为老环卫工人在农村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办理转城市
户口的手续,至政府两次解决环卫工人的住房困难,共拨33套商品房。至1990年,市
环卫局职工建成设施配套的正式宿舍18500平方米、临时宿舍2000平方米。
从50年代起就从事环卫工作的女工、共产党员朱翠兰,干遍了环卫工作的主要工
种,在每个岗位上,都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或劳动模范。80年代参加工作的知识青年孟
鹂1986年,在山东省城乡建设委员会组织精神文明建设演讲比赛中,以《我爱扫街这
一行》为题现身说法,获得一等奖,被选送到国家建设部组织的精神文明建设巡回演
讲团,到北京、济南、广州等各大城市对城市建设职工宣讲自己从事环卫工作的意义
和光荣, 感动了千万听众,受到一致好评。1981年9月“14号台风”袭击青岛市,海
浪冲垮了团岛垃圾场的院墙,院内存放的器具物料有即刻被冲走的危险,市环卫管理
局关和市南、市北环卫站的60多名职工迎着风浪,从水深及膝的现场抢救出30多部机
动车和价值6万多元的208个垃圾箱、桶及95包水泥,还帮助5户职工迁移到安全地方。
1982年3月, 全市开展的第一个“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中,市环卫局决定由环卫专
业队伍接管大寨路、小村庄、上四方一带往年划给农有清粪的80座旱厕所,为民排扰
解难,解决了粪便长期积压、厕所淤塞的问题。肥料一厂有26名工人自原组成突击队,
分3个组利用业余时间掏挖淤塞的厕所,从3月1~6日,他们进入发酵20余度的粪坑内,
掏挖粪便和杂物1470余吨,为以后实行粪便日清打下了基础。1985年8月19日,“9号
台风” 造成青岛市区8万棵树和40万株苗木倒伏,交通阻断,垃圾一时运不出去,环
卫、 园林职工连续奋战8天,扶架树木8万株、苗木32万株,清除垃圾18000余吨,较
快地恢复了市容园貌。截至1990年,环卫职工有31人被推选为市、区级人民代表和政
协委员,26人被命名为省、市级劳动模范或先进工作者。市北区环卫管理处街道保洁
工宋瑞勋和他的儿子宋全臻(汽车司机)、女儿宋秀英(拖车司机),都因为热爱环卫工
作并做出了成绩,被评为青岛市劳动模范。
1983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城市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先进集体、 先进个人代表大
会上,青岛市四方环卫管理站被评为先进单位(全国共14个,山东1个)。
建国后, 青岛市环卫职工队伍的文化技术结构有很大变化。1949年5月清洁队具
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不到20人,其中工人只有3名进过初中。1950年,全市有304名
环卫职工进入业余学校学习, 占职工总数的85%。自1971年起环卫机构便有计划招收
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知识青年当工人。1982年,青岛市环卫局按国家规定和上级部署
成立了职工教育委员会及教育科,对“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参加工作的青壮年职工
进行文化技术补课教育, 采取自办脱产学习班和“外送代训”的办法,以4年时间分
期分批地对1116名职工完成了再教育。1985年,环卫职工队伍中,有1428人具有初中
以上文化程度, 占职工总数的67%。其中,有62人在大专院校进修,27人已经毕业于
高等院校。 1987年, 市区环卫职工队伍中,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者已达1600人。
1990年前有4名职工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其中1保又考取了清华大学的博士研究生,专
攻环境卫生和环境保护学科。
1986年, 环卫职工中有554名技术工人,是1949年的39.5倍,其中,除了各种机
动车辆的司机和维修工以外,还有车、钳、铣、刨等机械工、粪便无害化处理工。至
1990年,全市已形成一支30余人环卫科研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