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公共厕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41&rec=4&run=13

1901年胶澳德国当局在青岛及大鲍岛地区首次建立了4座有围墙的公共厕所, 用
活动的粪便盛运粪便。1922年,城区共有17座公共厕所。至1930年,城区公共厕所发
展到28座, 但其中近半数因年久失修, 地面毁坏,粪管堵塞。当年,修缮了10座。
1937年青岛市区有公共厕所32座,都在10个蹲位以下,城区公共厕所的设置已经不敷
应用。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后,公共厕所毁坏严重,1939年减为29座,1945年仅存20
座。日本投降后,1946年,市政府在前海栈桥西侧、安徽路第六公园、热河路和胶州
路口、台东一路和姜沟路口、威海路休息亭旁、辽宁路和章邱路口、莘县路小港岸边、
冠县路89号甲、 大港火车站原有铁路厕所外侧等处新建了9座公共厕所,在莱阳路海
滨公园西端原有男厕所处新建了一间女厕所。由于管理不善,公共厕所设施遭到严重
破坏。1949年5月,市区29座公共厕所中有25座残缺不全,15座下水道不通。
建国后,市区原有公共厕所得到保护和修缮。自1950年开始建造新的公共厕所,
3年增加15座, 1952年市区公共厕所达44座,1966年增至71座。“文化大革命”期间
市区公共厕所修多建少, 且有7座公共厕所先后被附近单位任意拆除或挪作他用。
1976年市区有76座公共厕所。1978年青岛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对市区公共厕所进行普查
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修建计划,加快了公共厕所的维修和建设,缓解了游客和居民出门
“上厕所难”的困难。自1980年起,市政府每年拨出专款用于公共厕所建设,当年即
投资50万元。 1981~1984年平均每年拨款30万元。青岛市环境卫生管理局于1981年7
月订出《公共厕所等级标准》,指导公共厕所建设。当年新建、翻建的公共厕所中,
有5座达到甲级厕所水平,这5座分别座落在前海栈桥、大窑沟汽车站、居庸关路、湛
山大路、韶关路口、第一体育场。1982年,鉴于旧城区改造加快的新形势,青岛市环
境卫生管理局规定凡在拆迁改造范围内的公共厕所,由建筑单位负责就近重建,先建
后拆。同年,在商业繁华区路边墙角设置了82个公共厕所指向牌。1985年,市政府00
万元,用于新建、翻建公共厕所,市区公共厕所总数达92座。同时,公共厕所的建设
力求定点合理。1987年,市区公共厕所总数增至125座。其中,有甲级公共厕所36座。
1987年8月, 青岛市环境卫生科研所接受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任务,在青岛
市卫生防疫站协助下,对1981年在前海栈桥和太平角建成的两座甲级公共厕所作了抽
样调查,为今后厕所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两座厕所形式美观、大方,与周围环境
协调一致;内结构比较合理、适用;通风面积与地面面积、自然采光面积与地面面积
的比例均大于国家1∶6的标准。
1990年, 市政府投资250多万元,根据国家建设部颁布的有关标准,新建公共厕
所18座, 翻建52座,改造18座,并使市区246座公共厕所全部成为水冲式。其中,达
到部颁二类标准以上的244座,符合国家建设部规定的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建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