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无害化处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41&rec=23&run=13

1965年10月,青岛市环境卫生管理处的干部、工人和青岛市卫生防疫站的技术人
员朱昭安、陈大军、张梦麟等组成的粪便无害化处理小组,在1958年各项试验的基础
上继续试用高温生物发酵法处理粪便。 1972年10月试验室模型试验和容积3.3立方米
的现场小型试验, 均取得较好成果。1973年在双山建成320立方米的长方形发酵池,
进入中型投产试验,结果证明高温生物发酵处理粪便,可达到趋利避害效果,既杀死
病菌和病虫卵又提高肥效。 1978年双山粪场的3个贮粪池被改建成3组680立方米的长
方形发酵池,总容积为2040立方米,有效容积为1500立方米,一次投料成功,每组出
气量为800~1000立方米。大肠菌值在未发酵前的粪便中为10~10,发酵后为10~10;
蛔虫卵的死亡率在未发酵前的粪便中为5%~40%,发酵后为95%~100%,达到了国家规
定的无害化要求。 经高温发酵处理后的粪便,速效氮含量提高30%,总氮和磷略有降
低, 钾不变。崂山县城阳公社东郭庄大队980年施用发酵后的粪水,黄瓜亩产比用氨
水增产20%,韭菜亩产比用氨水增长40%。在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这项试验
成果荣获一等奖。1978年7月至1983年,国家和地方共投资155万元,分别在青岛市近
郊的双山、 逍遥山和大枣园建成3座城肥无害化处理厂、 建成7个发酵池 (总容积为
4040立方米)。青岛市区每年清除的18万吨粪便,可基本得到无害化处理。
青岛是全国率先实行粪便无害化处理的城市。在《卫生研究》(1975年第3期) 、
《中华医学杂志》(1976年第6期)和《沼气杂志》(第2期)等刊物上都分别介绍过这一
试验成果。1978年7月至1981年间,国内除台湾、西藏、内蒙古、新疆等少数地区外,
大部分省市的有关部门均派人来青岛考察过粪便无害化处理工程;国外先后有泰国农
村卫生考察组、世界卫生组织基层卫生考察团、马里执政党人民民主联盟访华团、世
界卫生组织助理总干事戴赫达、陈文杰等50多个国家、地区和卫生组织的官员来双山
参观考察。戴赫达对这项试验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20世纪80年代,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加快,大部分粪便进入地下污水管道,经
污水排泄处处理后排向海洋。1985年后,该市3处城肥处理厂合为1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