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企业环境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40&rec=40&run=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以后,青岛市各工业交通主管部门、
工业企业,先后建起环保管理机构或配备环保管理人员。青岛港务局、各工业局、中
央及省属工厂企业、青岛碱厂、染料厂等一些大中型工厂均建立环保管理科,有的建
起监测化验室(站),无环保管理机构的企业,设专职或兼职环保管理人员,1990年达
2352人。这些企业环保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在市环保局的业务指导下,在企业主管
局和厂长(经理)领导下,在企业内部行使双重职能,一是负责贯彻、执行环保法规、
政策、方针、实施环保管理职责;一是直接组织污染源治理。
企业环保管理部门和环保管理人员,在企业产品试制、工艺改革和生产管理中,
监督其“三废”处置情况,普查“三废”排放源头,搞清污染物种、污染量,积累数
据,建污染档案、台帐,制定污染源治理方案,组织污染源治理。建立企业环境保护
的有关“三同时”、污染事故、环保设施、环保监测(化验)等项管理制度、规章;组
织开展“三废” 综合利用。据700多个主要工业企业统计,“六五”期间综合利用产
品产值4215.6万元,利润1388.5万元;“七五”产品产值15414万元,利润5092万元。
并且开展创建无泄漏工厂、清洁文明工厂和“六好”企业活动。70年代末以来,涌现
出一批环保先进企业、清洁文明工厂和环境优美工厂。
1982年前青岛泡花碱厂,碱尘、烟尘、砂尘和化工废水污染周围果园、菜地和居
民生活,群众来信、来访不断,曾发生过近百名社员推倒工厂围墙,切断电源事件。
1982年新上任的吕可棣厂长,带着几位科长挨家挨户走访调查,看到群众家里窗台上、
门板上、水缸里都落有砂尘时,回厂随即选了新货场,只用十几天时间,把砂尘危害
群众多年的污染问题解决了。随后又组织技术人员改革工艺,当年采取了砂、碱密闭
运料、混料,自动密闭称量,仪表自动换向,窑炉两边落层均匀下料等工艺,取得了
明显的效果。1983年就被青岛市评为“无泄漏工厂”。继而又建成二级喷淋冷却塔,
使废水全部闭路循环, 安装余热锅炉,年少排烟尘370万标立方米。同时,对厂区重
新进行规划, 建花坛,铺草坪,整修道理,植树绿化覆盖率占可绿化面积的90%。该
厂1984年为青岛市首家被山东省化工厅命名的“清洁文明工厂”。
70年代初,胶县第一水泥厂因陋就简,仓促上马,加之管理混乱,整个生产过程
的所有场尘点没有一个不“冒烟” 的,群众“誉”为灰色的“世界”。该厂只有4万
吨的生产能力,环保部门监测,每年排出水泥粉尘超过2000吨。四邻深受其害。1983
年,山东省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书记兼厂长况绍义,深入生产第一线调查研究,
成立粉尘治理小组,走遍全省同行业30余个单位进行考察,把准备盖办公楼的20万元,
也投入了治理粉尘工程中去。创造了立窑水浴喷雾除尘的工艺,使降尘率达90%以上,
年可回收生水泥料600余吨, 摘掉了污染大户的帽子。1987年被《中国环境报》评为
环境优美工厂。是年,全国各地同行企业来厂考察的达上千人次。在取得第一步除尘
成功的基础上,水泥厂在扩建一条新的8.8万吨生产线中,又投资近百万元(占工程投
资1/9),配备除尘设备51台,立窑喷雾除尘又实现了提水、增压、喷雾、降尘、沉淀
回收、利用一体化。1990年被国务院环委会命名为“全国环境保护先进企业”。1989
年,青岛电冰箱总厂通过国际间的技术交流和国内科研机构的协作,在电冰箱生产中,
着手进行减少50%氟利昂的研制工作并取得突破, 每年少用氟利昂近百吨,为保护大
气臭氧层作出努力。1990年荣获了“欧洲绿色标志”,成为中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企
业。
青岛市由于强化了企业环境管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涌现出许多环保先
进企业、环境优美工厂和清洁文明工厂。其中,国务院环委会命名的环境保护先进企
业有青岛港务局第四港务公司(1989年度)和胶州第一水泥厂(1990年度)。1987年中国
环境报命名的环境优美工厂有青岛港务局第四港务公司、青岛泡花碱厂、胶州第一水
泥厂、青岛染料厂。山东省环委会命名的环境优美工厂有北海船厂、胶南水泥厂、青
岛手表厂、青岛第二橡胶厂、青岛第六橡胶厂、青岛化纤材料厂。1984~1990年经山
东省化工厅、机械厅和环保局验收命名的清洁文明工厂有青岛泡花碱厂、青岛氧气厂,
青岛橡胶九厂、青岛橡胶六厂、青岛化纤材料厂、平度化肥厂、青岛农药厂、同泰橡
胶厂、青岛化工厂、青岛耐火材料厂、莱西磷肥厂。
另外,1979~1990年,经山东省环委会命名的环保先进企业32家,乡镇企业环境
优美工厂18家;青岛市命名环保先进企业2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