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新构造活动与地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4&rec=6&run=13

喜马拉雅运动时期,太平洋板块向亚洲大陆俯冲,大陆架相对向东仰冲,地质力
学称之为径向运动。新构造运动促使部分地区老断裂面力学性质发生反向转化,特别
引起一些北西向断裂重新活动。青岛沿海北西向的基岩裂隙富水即与此期新构造活动
有关。北东向断裂同样受此运动影响重新活动,崂山山地西部的抱头青断裂活动即很
明显。青岛地区陆地地貌特征显示,喜马拉雅山运动以来自晚第三纪到第四纪时期,
青岛地区一直处于地壳缓慢上升剥蚀夷平过程中。胶莱剥蚀平原形成即是新构造相对
稳定期的产物,山地、丘陵、平原地势高差较小,第四系沉积厚度差异是由侵蚀作用
形成的原始地形决定的。
地震是新构造活动的显示,青岛虽然临近沂沭深大断裂强震活动带,因地质构造
性质不同,青岛地区较少6级以上强烈地震。1346~1932年间,发生6级以上有感地震
9次。 1346年6月2日胶州湾地震;1506年9月20日及10月1日,即墨地震;1511年即墨
地震;1517年胶州湾地震;1533年9月19日即墨地震;1672年1月24日即墨地震;1906
年胶州湾地震;1924年2月19日青岛地震;1932年8月22日,潮连岛地震等。沂沭断裂
带是中国东部沿海的大地震带,强震较多,对青岛有一定影响,故将青岛定Ⅷ度烈度
区。
青岛邻近的南黄海区,存在一条北东向地震活动带,位于中、新生代凹陷中,平
行于山东半岛南部海岸。 该地震带发生的地震多属于6级以下浅源地震,但活动次数
较多。从公元999年以来,共记载到22次4级以上地震,其中6级以上9次。这些地震大
部分发生在断陷与块断凸起构造单元交界处,以及两组断裂构造交接带上。小地震密
集成群,发生频率较高。黄海地震带远离青岛沿海,对青岛沿海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