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沉积类型及分布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4&rec=16&run=13

现代沉积区 主要为胶州湾口及滨岸沉积区,青岛北部浅海沉积区和青岛南部浅
海沉积区。
胶州湾口及滨岸沉积区 胶州湾口内外为一海底深槽,水深流急,冲刷强烈,海
有基岩出露,岩块碎石很多,岩块大小20~30厘米,其表面生长着大量苔藓虫等附着
生物,沉积物分选程度很差,口外深槽表层为薄层粘土层沉积,其下沉积物类型杂乱,
有粘土质粉沙, 沙-粉沙-粘土及砾石等,深槽南侧现代没积物厚度为3.3米,其下为
陆相褐黄色粗沙和砾层, 土柱深度4米处,古地磁则量出现哥德堡事件,表明此陆相
沉积的形成时代属于晚更新世, 深槽南北两侧各有一条突出海'底的沙脊,平行于深
槽延伸方向沙脊由中沙组成,混有少量粘土,北则沙脊表面呈不规则起伏,南侧沙脊
表面则较为平整。
湾口东北侧沿岸花岗岩侵蚀产物多在沿岸小湾内沉积,潮上带及潮间带海滩上沉
积物以中沙和细沙为主,特别是沙子品一带有沿岸有在量沙砾沉积,崂山北湾,青山
湾,等小海湾内有少量泥质沉积,沉积物工由近岸向浅海方向逐渐变细,过渡为粘土
质粉或沙-粉沙-粘土沉积,它们大致呈条带状平行海岸分布,有些海岸沉积物外缘厚
度减至很小,仅0.55米厚,这层沉积物为黄褐色含粗沙,砾石及绿色粉沙粘土的陆相
残积与坡积物。
湾口南侧象脖子以北近岸沉积物为沙-粉沙-粘土,以南为中沙,离岸逐渐变细,
竹岔岛水道沉积物以粉沙质沙为主,含少量粘土,有些地方沉积物中的粘土含量增多,
变为沙-粉沙-粘土沉积,分选差。
胶州湾口外附近海底沉积物主要是海岸基岸的侵蚀产物,它们受风浪作用呈现出
平行于海岸的条带状分布。口外深槽在极薄层泥质下面垫伏着陆相粗沙砾石沉积,说
明深槽在海侵前即已存在。
北部浅海沉积区 从崂山头至丁字湾口外至水深28~30米的海底,为黄灰色及青
灰色粘土质粉沙所占据,沉积物中含贝壳碎片,可见虫管,泥团,粒度由里向外逐渐
变细,粘土组分含量增多,在崂山头以东海底甚至出现在片粉沙质粘土,垂向出现粉
沙质粘土与粘土质沙的交替,厚度约为10米,其下出现更新陆相沉积,总的看来北部
浅海沉积类型单一,沙粒级含量低,为低能环境。
南部浅海沉积区 在水深20米以内及大公岛周围海底,为滨岸沉积区,呈平行岸
线的条带状展布,沉积物以沙及沙-粉沙-粘土为主要类型,粒度参数变化范围大,由
于沿岸岩性的变化,沉积物中石英/长石比值不同,琅琊台以南该比值小于1;以北为
1~3。多晶变质石英的含量南多北少,粗沙粒级石黄颗粒圆度为次菱角状 (平均圆度
为0.29) ,滨岸沉积几乎全是陆源物质,灵山岛东北水深大于20米的海底为陆架沉积
区, 这里的主要沉积类型为沙——粉沙——粘土与粘土质粉沙, 分选很差, 大于
0.032毫米粒级中的石英/长石比值为4~8。 多晶变质石英的含量,20米等深线以浅
海域低于10%,以深增至10%~20%。
残留-残余沉积区 残留-残余沉积物在海侵以前形成陆相或滨海相沉积,经过风
化,侵蚀和淋滤作用之后,又在沉积物中形成了钙质和铁锰质结核,在全新世海侵过
程中,由于这里沉积作用缓慢,陆相或滨海相沉积有的经过改造,形成残留沙和残余
沉积。
残留-残余沉积主要分布于灵山岛以南至岚山头一带,现代沉积物以东水深大于5
~15米的海底,自西向东粒度组分依次为中细沙和细沙在斋堂岛以乐及石臼所以南附
近海底为中粗沙含沙量砾石残留的沉积物分赞赏极差正中极正偏峰态多异常沉积物中
推移群占20%~40%,跃移群占30%~40%,悬移群占20%~50%,残留沉积物中富含结核
其最高含量可达70%~80%。结核直径数毫米到数厘米,大者可达10~20厘米,以钙质
结核为主杂有铁锰质结核结核外形呈球状峰窝状块状皮壳状等,它们的表面常被有一
层氧化铁膜。残留沙中杂有贝壳碎片,其表面有褐色铁锰质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