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银钱号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38&rec=11&run=13

德国侵占青岛后,德华银行垄断青岛金融业,除一些小资本的兑换店外,中国钱
业在青岛无发展余地。 1905年4月,由烟台谦益丰、顺泰两钱庄合资设立的谦顺银号
在青岛开业,资本初为胶平银10万两,后增至40万两,成为山东官银号在青岛的代理
店,与德华银行青岛分行一样,经收关税。谦顺银号在上海、济南、胶州等地设有分
号,与当地官府有一定联系。
1909年上海经济恐慌波及青岛时, 山东劝业道向德华银行借款100万两,即以50
万两存放于谦顺银号, 备作青岛、胶州、济南等地经济恐慌放款资金。1911年6月山
东巡抚衙门又向德华银行青岛分行借款50万两,作为谦顺银号的放款资金。谦顺银号
的业务经营和普通银号一样,有存款、放款、汇兑及票据贴现等,后因受烟台谦益丰
钱庄破产的牵连而停业。德占青岛末期,钱庄有所发展,有复诚、瑞泰、裕泰、洪顺
利等大型钱庄开设,连同经营兑换的小型钱庄,共数十家。日本取代德国侵占青岛后,
提倡使用日金,凡以日金向官府及税费机关缴款者,可享有3%的照顾,商民贪图小利,
多购买日金缴纳,经营兑换业务的小钱庄遂逐渐增多。其中协源盛、义聚诚、和盛永、
利丰号、诚聚泰、和丰德、三和泰、鸿盛利、洪祥、洪顺利、同泰祥、德丰永、广源
盛、丰泰盛、聚丰厚等钱庄的业务较为发达。
1922年12月北洋政府接收青岛后,许多银行在青岛次第成立分支机构,钱庄也逐
渐增多,并以买卖日金为主。后因金票用途较少,又恰逢日本发生地震,金票暴涨暴
落,钱庄业吃亏不少,德义祥、丰泰厚等大钱庄相继倒闭。1925年后开始有以经营存、
放、汇业务为主的中鲁银号、义聚合、福聚和、福顺德等钱庄相继开业。1928年前,
青岛各银行对银号、钱庄持歧视态度,不受理银号、钱庄的支票,从而使银号、钱庄
的业务发展受到一定限制。1928年,大陆银行青岛支行复业,为招徕业务,开始与银
号、钱庄对存,其他银行相继效法。从此,各银号、钱庄可利用银行头寸增做放款,
扩大了业务经营。
1929~1932年,青岛局势稳定,经济繁荣,不论是经营存、放、汇业务的银号,
还是专以存、放款为主的钱庄,都颇为活跃。德聚隆钱庄、天合钱庄、益通银号、立
诚银号、东方银号、裕孚银号、惠大钱庄、福利银号等相继设立。其业务范围及资本
大小,可以分4种类型:一、银号,资本一般二三万元,多者如裕孚银号、福利银号为
4万元, 业务以存、放款为主,也有经营汇兑业务者。二、钱庄,资本大者不过万元
左右,小者只有几千元,钱庄多不经营汇兑,但也有通过与外埠庄号建立联系而经营
汇兑者。三、汇兑庄,以经营汇兑为主,如福顺德钱庄,总号设在烟台,营业以汇兑
为大宗,通汇地点遍及山东省内,无论款项数额大小,均派专人送达。四、兑换店,
仅限银元与铜元之兑换,资本不大,营业额也小,但有一些兑换兼营日本金票买卖,
营业额可达数十万元以上。银号、钱庄在资力上不及银行,但在业务上存款利率优,
放款利率低,无营业时间限制,无严格烦琐手续,这些都是银行无法做到的。因此,
银号、钱庄尽管资本有限,却可以做到数十倍于本身资力的营业额。
1935年,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青岛土产出口锐减,物价下跌,有些商号歇业倒
闭,部分钱业蒙受牵连,义聚诚、义聚栈、利丰、德隆、福利、大成等庄号相继倒闭,
青岛钱业再次呈现衰落现象。币制改革后,发行集中,国家银行的实力加强,再加国
内汇兑划定汇率,无法再做申汇套利,银号、钱庄业益发困难,利元、德聚隆、元泰
等庄号相继倒闭。至“七七事变”前,青岛银号、钱庄只有40多家。日本第二次侵占
青岛后,银行大部分处于停业状态,银号、钱庄自动停业的也不少,至1943年还能维
持开业的只有裕昌、 立诚、商业、福兴祥、福顺德、义聚合、福聚和等7家银号,连
同新开业的天成、中庸两银号,仅有9家。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 青岛的银号、钱庄又呈现活跃状态,一时曾达20多
家,后因取缔地下钱庄,只剩13家。由于通货膨胀,市场混乱,这些钱庄普遍设立暗
帐,进行囤积、投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