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外国企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33&rec=5&run=13

德国侵占时期,德商企业48个,资本金总额2.09亿马克。德商企业大多自营外贸
进出口,或兼营外贸进出口以及代理轮船公司有关业务。主要有哈利、拍德、美最时、
礼和、培浮、太隆、大利、大成、培隆、萨德、天利、捷成、世昌、禅臣、亨宝等洋
行。
除德商外, 日商于1905年后相继开设三井株式会社(资本金1.5亿日元,堂邑路
11号)、日本棉花株式会社(资本金1.28亿日元,馆陶路11号)以及三菱、大仓、东
和、清喜、大杉、吉泽、汤浅、日信、江商、大文、磐成等商行(支店);英国有和
记、富罗、汇昌、亚细亚、太古、怡和等;美国有美孚、绍和、滋美、祥泰等;法国、
俄国、瑞典、比利时、荷兰、新加坡、印度、意大利、西班牙、奥地利、香港等国家
和地区,也在青岛设行,从事外贸进出口。
日本第一次侵占时期,德商的进出口贸易业务相继停止,日商企业发展到143个,
资本总额达26.5亿日元。1922年,日商企业增至1153个,资本额129.2亿日元。其中,
资本金50万日元以上的80余家,进出口贸易额占外商进出口总额的71%,进出口贸易
主要由三井、三菱、大仓、东和、清喜、大杉、吉禅等洋行控制。
北洋政府统治和南京国民政府第一次统治时期,外国企业仍以日本为主,1933年
统计为929家,且多系资本充足、实力雄厚的大商号。
日本第二次侵占时期,日商在进出口贸易中仍居垄断地位,次为美、英、德商。
这期间, 日商几乎囊括电气材料贸易。1944年,日商有食品饮料企业238个,棉、丝
类及纤棉织品业139个,被服、服饰、纤维加工品、洋杂货业137个,工业药品及原料、
附属木工品、金属制品业124个,其他行业37个,各行业共计1943个,资本金88.02亿
元。
南京国民政府第二次统治时期,青岛德商企业绝迹。至1946年,外商企业61个,
资本总额1.45亿元。其中,英国有汇丰银行、卜内门有限公司、茂记有限公司、仁德
有限公司、 亚细亚火油有限公司等8个,美国有滋美洋行有限公司、美国烟草有限公
司、 美孚火油公司等6个,捷克有浦坎得、维拉斯打2个,伊朗有源纳茶食店1个,波
兰有3个, 苏联有鲁信洋行、西多罗夫、宝罗洋行等18个,白俄罗斯有崂山制酒所、
太平洋行、尔木劳木、沙俄耶等14个;此外,希腊、立陶宛、拉脱维亚、丹麦、乌拉
圭等国有企业9个。 这些企业多系经营石油、医药、食品、杂货等。1947年,外商企
业增至75个,资本总额为2.72亿元。
青岛解放后,市工商局在1950年对全市工商企业总登记中,外国企业登记有58户。
是年起,美孚火油公司、德士古火油公司、亚细亚火油公司、汇丰银行、大丰公司、
仁德公司、宝隆公司等10家外国企业经青岛市人民政府批准歇业。其余48户生意萧条,
于1953年先后撤离、停歇、关闭。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先后有日本、英国、美国、联邦德国及香港地区51家
商社至青岛设事务所或办事处。这些办事机构主要从事业务联系、产品介绍、市场调
查、技术交流、咨询服务、和有关外贸公司建立业务联系等,对发展中外经贸技术合
作关系、扩大青岛进出口贸易及促进利用外资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不直接从事
进出口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