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进口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33&rec=22&run=13

德国侵占初期,随着港口、铁路建筑的启动,港口、铁路建筑所必需的材料、器
材、机器、设备等,成为青岛进口的主流,这些进口物资均从德国进口。建港所需的,
有1台25吨浮吊、3台蒸汽吊车、1台军用吊车、2.1万米钢轨、7台机车、172部各为90
厘米和60厘米轨距的铁皮运货车、1台挖泥浮台、4只挖泥泥驳、1只拖轮、1只大汽艇、
1部汽夯、 1部25马力电能照明设施、1间带有蒸汽驱动的12台金属加工机械的车间,
其中还有汽锤和用于煅吹风的设备、 各种工具和器具(用于破石、工场)等、1部带
120马力电钻的潜水钟, 用于搅拌混凝土的机械等。铁路建筑所需的钢轨、桥梁、车
辆、 枕木、水泥等亦多从德国进口。1900年进口了8部机车、226节车厢、3台车厢起
重机等。 此外,纺织品的进口,亦为德占初期的大宗。胶海关开关前,就登记了1万
多件棉纱、 1.5万余包衬衫布和斜纹布,其中80%是1898年7月1日前免税过境的。胶
海关开关后,7月进口棉纱126件、衬衫斜纹布2670包,8月进口棉纱387件、衬衫斜纹
布7791包。
1901年青岛小港竣工投产, 1904年大港1号码头对外开放,铁路专用线进入港区
码头,青岛港初具规模为外贸货物集散创造了条件,吸引了外国客商和货物进口。
当时,主要进口货物有纺织品、轻工业品和化学工业品,有各色料子布,英国、
美国、日本斜纹布,英国、美国煤油,印度、日本棉纱,日本火柴及其他国家的肥皂、
染料、 金属、煤、食糖等。此外,1908年10月至1909年10月,还从德国引进700株三
个品种的樱桃, 1000株醋栗;从美洲引进400株苹果、500株樱桃,200株李子,1500
株醋栗。
进出青岛港的轮船,以德国为主,英国次之,其他为美国、日本、俄国、朝鲜、
挪威、 丹麦、瑞典等,1898年10月至1899年9月,共计进港轮船167艘,德国即占110
艘。
日本第一次侵占时期,由于日本在青岛的殖民地位,由于日本企图垄断各业,日
本在青岛港的贸易地位突出。1913年,日本在青岛港的船只数、船吨数、贸易额,分
别占各总额的29%、18%、37%,到1921年,则分别占各总额的74%、64%、87%。
进口货物有:火柴、面粉、汽水、水泥、棉布、棉纱、石油制品、油、毛织品、赤砂
糖、白砂糖、冰糖、大米、卷烟等。进口货物中,日货依然占主导地位。1918年,日
货占总进口额的77.6%, 而其他国家则很少超过1%。除正常的货物进口外,由于日
商和青岛日军司令部相勾结,同德国殖民当局一样,也大肆走私鸦片。
北洋政府统治和南京国民政府第一次统治时期, 和德国、 日本独霸时期不同,
“青岛顿成中外通商口岸。贸易公开,各国侨商,群来麇集,经营懋迁;于是本埠对
外贸易,不复为一、二国家所独占。”但日本经济仍占重要地位。进出港轮船,历年
日本均居高不下, 和位居第二的英国相比, 1923年多2.95倍,1924年多2.9倍,
1925年多3倍,1926年多2.8倍,1927年多3.75倍。
进口货物有面粉、高梁、米、卷烟及烟草、白糖、红糖、茶叶、海带和海菜及其
他海产品、酒、棉花、棉纱、麻袋、颜料及油漆、化学品及药品、煤油、火柴、纸、
煤炭、水泥、矿石、铁及旧铁、机器类、金属类制品等。主要通贸国家和地区有日本、
英国、美国、德国、印度、荷兰、苏联、瑞典、朝鲜、法国、意大利、香港、爪哇等
国家和地区。
1923年,青岛外贸进口额41978031关银两,棉制品,除色素羽绸及个别上等细棉
纱32~42支进口有所增加外,一般普通棉纱及棉布,进口数量大幅度下降。棉花进口,
却较1922年约增1倍, 大半来自印度。 美国面粉,进口甚多,1922年只有36113担,
1923年则有167313担。水泥、轻木及其他建筑材料,进口均有减少。美国煤油由1922
年的831万加仑, 增至1000万加仑。由日本进口的木梗及其他制造火柴的原料,仍在
不断增加。仅进口火柴原料一项(不包括油蜡在内),共值486621关银两。
1924年,外贸进口额44917266关银两。日本粗布、市布,进口减少。其中,上等
染色布、羽绫、泰西缎、罗缎等品,由365900匹减至357200匹,减少8700匹。各种五
金类物品, 均有增加,主要有铁条、钢管等。马口铁,进口45000余担,较1923年约
增15000担; 杂货类的麻袋,进口大增,由45700担一跃增加到66700担。另外,各色
颜料也均有显著增加, 由479300关银两增至604200关银两。其中,人造靛青由28400
担, 增至42300担。糖进口也十分引人注目,计红糖、白糖等共486400担,较1923年
约增154000担。在进口贸易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商品,即由日本运入的破衣服,共计
24700担,共值412万关银两。
1923~1928年,历年外贸进口额保持在4000万关银两以上。除经常进口的工业品
外,1925年开始进口化肥,当年进口硫酸氨945担,1926年增至3318担。
南京国民政府第一次统治青岛初期,正值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爆发。1929~1931年,
先后有24个国家改订关税,对外倾销,以转嫁经济危机。其间,青岛也遭严重影响,
进口猛增, 连续5年,外贸进口额在7000万元以上;1929~1937年,历年均为外贸入
超,最高1932年入超竟达4700 万元以上。1931年,外国棉花进口总值达1600万关
银两,在青岛进口贸易中,位居第一。其中,美国棉229000担,印度棉121000担。进
口的白色、染色及印花棉布,占进口棉布的多数。其中,本色布348470关银两,白色
或染色布4848799关银两, 印花布1680699关银两。外国杂粮进口,增至3600294关银
两。
1934年为转折, 进口额大幅下降,仅为前五年进口额最低的1933年的68.62%。
1937年亦仅为1933年的70.38%。 进口货物种类无大的变化, 车辆一项由1936年的
1070万元, 降为360万元,铁路机车进口由890万元降为170万元,机器与工具、日产
纺织机械进口由650万元降为620万元,金属进口由580万元降为570万元;棉花、杂粮、
面粉进口,续见消沉。进口增长的有糖品、木材。煤油进口亦有增长,共40162130公
升。其中,荷属印度31305107公升,美国7568406公升,日本1081967公升。
日本第二次侵占时期,进口货物主要有杂粮(含面粉)、烟、糖、棉制品、棉织
物(印染)、棉织物(漂白)、纸、书籍、棉花、医药化学制品、橡胶及制品、木材、
石油、玻璃及制品、水泥、机械及金属制品等。进口货物多半来自日本。
1938年, 外贸进口额4700万元(国币) , 比1937年仅减少5.6%。而日本货达
3869.3万元,占输入青岛商品额的82%。在进口外国货中,机器及工具跃居首位,共
值1350万元。 其中,为修建已毁各工厂进口日本纺织机器,计达850万元。金属退居
第三位,由570万元,落为150万元。其中,马口铁仅及1937年的1燉6;自英国输入的
铁条及三角铁等, 几至绝迹。 木材由1937年的417万元增为454万元。进口纸张共值
236万元。糖类自228904公担,退为52277公担。煤油自40162130公升,落为13156200
公升。其中,美国产品居其一半,其余则由日本及荷属印度两地运来。汽油,自1937
年的18027731公升, 减少为899235公升。自美国进口的烟叶,由1298734公斤,减为
428042公斤。化学产品,计其货值由320万元,减为160万元。
进口货品较1937年增加的有: 棉布增加130万元;杂类金属制品,以电气材料进
口最为踊跃, 增加120万元;洋米增加54675公担;面粉增加13124公担;颜料染料,
稍见好转。
1939年, 外贸进口增至12100万元,进口货物中,70%来自日本。进口纺织机械
及其配件, 因当地所制纱锭为数甚多,进口锐减,较1938年减少国币220万元。机器
及工具进口总值,则达1380万元,与1938年相伯仲。纸张进口激增2倍,达640万元。
其中, 普通印报纸270万元,纸烟纸78.9万元。木材由1938年的450万元,增为710万
元, 多为日、美货物。化学品因工业复兴,进口较1938年约增加2倍。其中除硫酸盕
系由德、比、英、日及瑞士分别进口外,其他化学品以日本药品为最多。鱼及其他海
产品,由100万元增为450万元。其中,海带即值160万元。面粉,由14880公担,增为
169262公担。 其中, 60%来自日本,30%来自美国,其他由朝鲜进口。食米,共计
169559公担, 激增1.8倍。其中,从朝鲜进口106118公担。年终朝鲜境内食米不足,
始转向泰国等处收购。
煤油, 由1938年13156200公升, 上升为24492463公升。 其中, 自日本进口
9654130公升, 美国4782439公升。汽油,自899235公升,增至6154875公升。其中,
荷属印度最多, 计达400万公升;美国次之,为120万公升;日本不足100万公升。生
胶及废旧橡胶,由11088公担激增为60343公担,价值为280万元,约增4倍。进口烟叶,
自435312公斤增为654909公斤,朝鲜最多,共达376510公斤;美国由428042公斤降为
163764公斤。 棉布由210万元降为200万元。专作包装用的麻袋从印度进口达20846公
担,价值为941000元。
这时期,青岛的外贸为日本侵占当局严密把持,吸收进口以扩大和支撑侵略战争,
维护殖民统治为目标,若干进口货物100%来自日本本土。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国、
美国等欧美国家基本断绝向青岛输出,外贸进口来自日本的现象更为明显。外贸进口
额亦逐年下降,1940年为2.204亿元,1941年降为2.191亿元,1942年降为1.347亿元。
南京国民政府第二次统治时期,美国利用在中国攫取的种种特权,以及《中美参
加国际关税与贸易一般协定》的签定,使110种减免关税的美国商品,大量输入青岛。
青岛港对外贸易的入超现象日趋严重。1947年,进口额达13791885万元(国币),竟
占进出口总额的74.64%,入超的数额接近是年出口额的2倍。
尽管南京国民政府于1946年11月修改公布《进出口贸易暂行办法》,禁止饼干、
糖果、化妆品等类商品进口,对生产资料类商品和工业原材料及日用品类商品,实行
定期限额配给外汇,但对美货的倾销并没有丝毫的约束。
当时,进口青岛的美国货,除军火、武器外,其他有石油、塑料制品、卷烟、棉
毛、纺织品、纸张、文具、化工品、车辆机械、火柴、雨衣、牙膏、服装、鞋帽、水
泥、金笔,甚至香水、口红等;另外,农产品有小麦、面粉、棉花、桔子等。美货象
潮水般涌进青岛和其他地区,乃至普通的农村集镇,也充斥着美国货。
从青岛进口商品的流向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外国商品进口青岛占大宗的有:
原棉、面粉、小麦、电器用品、五金制品、车辆及附件、洋杂货。美国均占上述各项
进口的首位,其所占的比重,一般都在80%以上。染料、油漆、化学品及药品、木材、
机器油、西洋纸等其他的主要进口商品,美国也都占绝对的优势。
1946年,生产资料的进口占61.6%,其中原料就占46.4%。原料进口棉花占据首
位,达94622公担,价值1142920万元。1948年生产资料的进口,占58.8%,其中原料
为43.5%。棉花进口为7876吨。
石油、电器用品、车辆及附件、五金制品和洋物杂货的进口,美国商品占总进口
量的50%以上。1946年进口石油产品的价值为517440万元,其中有汽油1113万公升,
价值151300万元;煤油2222万公升,价值311990万元;润滑油187万公升,价值48630
万元;柴油403吨,价值5520万元。该年进口电器用品8530吨,五金制品29377吨,车
辆及附件40190吨, 杂货15714吨,共计93814吨。其中,美国货总量为150914.2吨,
占总进口量的62.16%,香港为2338吨,加拿大为4794吨,日本为15122.8吨,其他国
家为7466吨,共计为180635吨。1948年还从美国进口小麦10285吨,面粉18359吨。美
国以特种物资的形式大量输入,使小麦及面粉的商品性进口数量急剧下降。
由于国民党统治区及其所辖市场急剧缩小,人民购买力越来越低,加之大量走私
入口的货物未予统计,故进口额由1947年的国币13791885万元减至15024881元(金元
券)。
1949年1~3月,进口货物额达279007568元(金元券)。
青岛解放初,对外贸易完全集中在香港。1950年,美国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禁
止战略物资输入中国。 在美国的指使和压力下,香港也于1950年6~12月,先后公布
了4个“禁运令” ,明令禁止钢铁产品、石油制品、化学原料、交通电讯器材、药品
及医疗器材、 军用物资等10多类200多种货物输入大陆,以后又公布了几个“紧急法
案”,对违反禁令者规定了明确的处罚措施。1951年青岛市贯彻全国对外贸易管理会
议精神,迅速改变结汇办法,采取“以进带出”、“双边结汇”等具体措施,与17个
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进出口总额达到4500万美元。
1951~1952年,青岛市贯彻执行组织农副产品出口换回急需物资进口的方针,组
织出口的乙、丙类次要物资占全部出口额的55%,1953年达到78%,换回国家和地方
急需重要物资。1952~1953年,争取进口之重要物资及建设器材(均为甲类物资)占
全部进口物资总值的86%~89%。青岛市还积极发展与苏(苏联)新(社会主义、新
民主主义国家)的贸易往来,组织进口国家和地方急需的物资和先进的技术设备。
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外贸进口货物分为重工业物资、轻工业物资、农业物资和
其他四大类。重工业物资有煤、焦炭、石油、金属矿物、铁矿石、钢铁、生铁、矿物
性建筑材料、机械及设备、农业机械及农具、化肥及农药,以及其他重工业物资;轻
工业物资有盐、日用工业品,以及其他轻工业物资;农业物资有粮食、工业原料作物、
棉花,以及其他农副产品。钢材进口,1958年突增至21.1万吨;化肥,进口14.3万吨;
粮食1961年进口18.2万吨,1964~1968年进口22.4~30.9万吨;非金属矿石,1958年
以后,除1962年未有进口外,历年均有进口,但进口量均不大。
70年代和80年代,进口货物分为煤炭、石油、金属矿石、钢铁、矿物性建筑材料、
水泥、 木材、 非金属矿石、化肥、盐、粮食等。1973年,钢材进口53.7万吨,粮食
50.6万吨,均为进口较多的年份。1978年以后,仅成套大型设备的进口就有山东省30
万吨乙烯设备、石臼所建港设备、胜利油田钻井设备、齐鲁石化总厂成套设备、烟台
合成革成套设备、兖州采矿设备、黄台和邹县电厂设备、河南中原油田成套设备等。
1986年, 青岛市使用留成外汇安排进口6114万美元,其中生产资料占98.15%;生活
资料占1.85%。主要进口商品有钢材、原木、电子元件、医疗器械、纺织配件、化工
原料、机械配件、照相器材、彩电散件、电冰箱零部件、洗衣机配件、汽车及配件、
纯碱、复合包装材料、教学设备、西药、铝合金啤酒罐、聚乙烯、聚丙烯等。进口商
品主要来自香港、澳门、日本、联邦德国、美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
1987年, 青岛市使用留成外汇安排进口5804.46万美元。 进口商品中生产资料
5324.97万美元,占进口总额的91.74%;生活资料479.49万美元,占进口总额的8.26
%。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初级产品有3765.07万美元,占进口总额的64.97%;工业
制成品有2039.39万美元,占进口总额35.13%。主要进口商品有钢材、原木、聚丙烯、
聚乙烯、橡胶化学纤维、铝合金啤酒罐、电子元件、医疗器械、汽车配件等。其中,
钢材占进口总额的16.19%,木材占2.84%,家用电器散件占18.19%,橡胶占3.79%,
化学纤维占13.58%,聚丙烯和聚乙烯占12.54%。进口商品来自香港、日本、联邦德
国、美国、英国、丹麦、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
1988年, 青岛市使用地方留成外汇和自有外汇进口总额6366万美元比1987年
5804.46万美元增长9.7%。其中进口生产资料5322万美元,占进口总额的83.6%;生
活资料1044万美元, 占16.4%。初级产品1991万美元,占31.28%;工业制成品4375
万美元, 占68.72%。主要进口商品有轻工机械、成套工业技术设备、家用电器、化
工原料、电子计算机等。进口商品主要来自香港1914万美元,日本1615万美元,联邦
德国1074万美元,意大利852万美元,美国382万美元。1989年,青岛市使用地方留成
外汇和其他外汇安排进口到货11530万美元。 进口商品以生产资料为主,金额8044万
美元,占进口总额69.77%;生活资料进口3484万美元,占进口总额的30.23%。初级
产品进口1149万美元, 占进口总额9.97%;工业制成品进口10381万美元,占进口总
额的90.03%。 进口商品主要有轻工业机械、成套工业设备、家用电器、化工原料、
电子计算机等。 列前10位的进口商品有: 纺织机械及零件2192万美元,占进口总额
18.50%; 涤纶886万美元,占进口总额7.70%;显像管744万美元,占进口总额6.50
%;化工原料685万美元,占进口总额的5.90%;粘胶人造棉671万美元,占进口总额
5.80%;有色金属制品616万美元,占进口总额5.30%;羊毛574万美元,占进口总额
的5%; 家用电器零件525万美元,占进口总额的4.60%;天然橡胶485万美元,占进
口总额4.20%;轻工机械及零件462万美元,占进口总额的4%。进口商品来自24个国
家和地区, 居前10位的是:香港2819万美元,占进口总额的24.40%;日本2795万美
元, 占24.20%;联邦德国1217万美元,占10.60%;意大利759万美元,占6.60%;
美国745万美元,占6.50%;台湾462万美元,占4%;新西兰321万美元,占2.80%;
英国320万美元,占2.80%;马来西亚314万美元,占2.70%;丹麦227万美元,占2%。
1990年,青岛市使用地方留成外汇和其他外汇进口总额8120万美元。其中,生产
资料进口4937万美元,占进口总额的60.80%;生活资料3183万美元,占39.20%。初
级产品进口1100万美元,占进口总额的13.55%;工业制成品7020万美元,占86.45%。
主要进口商品有纺织机械及零件、电视机关键零部件、涤纶、天然橡胶、有色金属制
品、汽车零件、粘胶人造棉、轻工业设备、化学工业设备、显像管、棕榈油、羊毛及
其他化工原料等,进口商品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