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出口商品收购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33&rec=13&run=13

青岛解放前,出口商品主要由各地小贩、庄号收买,再经市内商号集中收购,通
过买办出售给洋行,销往国外。有势力的外国公司,则在腹地设点,或派员收购。典
型的是牲畜的收购,1906年已发展到具有规模的铁路运输,该年共运进6621头(只)牲
畜, 其中牛5144头、驴564头,马412头、猪180头,骡166头、羊155只。除本地消费
和转口国内港口外,主要出口俄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青岛解放初期,全市能生产出口商品的行业极少,出口商品收购由山东省外贸公
司组织实施。1950年,出口商品仅有农副产品、海产品、医药、印刷器材、丝及丝织
品、杂货等6大类130个商品。此后,青岛市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
方针,走挖潜、革新、改造的路子,对原有的工业进行了全面改造。1956年出口商品
收购品类,发展到粮油、矿产、畜产、食品、水产、土产、工艺、丝绸等8大类440余
个商品。
1959年,青岛市建立了对外贸易职能部门,逐步组建青岛市的外贸企业,负责青
岛市出口商品的收购业务,出口商品收购额和出口商品的品种逐年增多,商品质量和
档次亦逐年提高。当年出口商品收购值为18574万元,1966年达到25156万元。其中,
纺织品收购值为8764万元,居第一位;化工医药收购值为5231万元,居第二位。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工农业生产遭致破坏,商品货源短缺,出口商品收购数
量连年下降。1975年进行了全面整顿,1976年出口商品值达到40155万元。
“文化大革命”后,尤其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青岛市工农业生产恢复和发
展,商品货源转旺,收购额迅速增长。1978年,外贸收购完成4.1016亿元,占全省收
购总值1燉4以上。特别是纺织品收购完成1.8656亿元,占全省纺织品收购总值62.1%。
到1983年, 全市共提供出口商品货源83.0312亿元,提供出口商品9.9567亿元,在全
省14个地市中居第一位,在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中居第六位。全市出口商品中,工
矿、轻纺出口商品的比重上升为92%,农副产品下降为4%,形成粮油、食品、纺织、
土产、畜产、五金、矿产、机械、设备、轻工、化工、抽纱工艺等12大类428个品种,
远销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1979~1988年,出口收购值由4.9亿元增加到19.5亿元,
平均年递增8.8%。
1988年自营出口,出口创汇2.17亿美元,合计创汇3.57亿美元。1989年,自营出
口创汇达2.9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在自营出口创汇总值中,香港占8331万美元
居首位,其次是日本7479万美元,美国2237万美元,新加坡1260万美元; 在全市出口
商品创汇总值中, 创汇额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商品有55种。其中,创汇额超过1000万
美元的有:啤酒2917万美元,棉涤纶坯布1907万美元,纯棉坯布1389万美元,羊毛手
工打结地毯1057万美元。
1990年, 出口商品收购额完成22.62亿元,完成自营出口创汇额3.35亿美元,出
口商品结构逐步完善。其中,轻工业产品1.57亿美元,重工业产品8094万美元,农副
产品9735万美元,初步实现了出口商品由初级产品向制成品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