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资源渠道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32&rec=28&run=13

国家计划分配 1979年以前, 国家计划分配的机电产品是青岛市机电设备公司进
货的主要渠道,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按隶属关系申请分配。每年将青岛市各生产企业、
事业单位的生产维修、技术措施申请计划,由公司汇总结合库存平衡后,综合上报山东
省机电设备公司,由省机电设备公司根据各地、市机电公司申请计划,进行综合平衡分
配。具体分配办法:一是专用机电产品由省机电设备公司订货时直接订到申请公司;二
类电工、小型机械、仪器仪表、通用机械产品则按青岛市工农业总产值比例分配; 工
具、轴承、工矿配件以青岛市机床拥有量按比例分配。每年报两次申请计划, 上半年
预拨订货分配一次, 下半年补充订货分配一次。二是按地区统一申请分配。由市计委
和市物资局汇总向中央主管物资分配的部门申请, 然后由市计委和市物资局下达分配
指标。三是根据青岛市机电设备公司的需要, 由山东省机电公司直接分配。国家计划
分配的资源, 因多种原因往往出现产需之间的矛盾,产生供不应求的现象,一般只能满
足需要的50%以下, 有些短线产品仅能满足20%~30%。1965~1978年,青岛市由国家分
配的机电产品为16000万元,约占同期进货额的50%。
协作与调剂 开展机电产品协作和调剂,是弥补国家分配物资不足的重要手段,也
是青岛市机电设备的重要进货渠道。
协作会议 1965~1979年, 青岛市机电设备公司在市内、市外安排了一定品种和
数量的短线地产品, 以此为基础参加每年各大地区、山东省机电公司、各地市公司召
开的综合性或专业性调剂会议, 相互串换,调剂余缺。自1975年开始,为贯彻国务院清
仓查库、充分利用库存多余和积压物资的方针, 青岛市机电设备公司每年召开调剂会
议, 调出和调进急需的机电产品,弥补缺口,保证供应。仅1978年利用社会库存、挖掘
潜力即达100余万元。其中,轴承1.6万套,漆包线50吨,各种电器、仪表2000多台(件)。
1978年后,随着物资资源的不断丰富,各种调剂会议逐渐减少乃至停止召开。随着机电
产品的走入市场,青岛市机电设备公司大力发展生产资料市场,进一步加强横向联合。
1989年,公司开始参加由物资部门牵头举办的春秋两季生产资料交易会,仅1990年成交
额即达1000余万元。同时,还通过定期召开展销会及调剂会,抢占市场,增强竞争能力。
上门求援 1967年以前,按山东省机电设备公司规定,二类机电产品各公司只能在
省内自行联系,采用通信求援的方式进行物资调剂;山东省以外则由省机电设备公司统
一对外联系。由于规定过死,不久便停止执行。随着青岛市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机电产
品的缺口不断扩大。1968~1979年, 市机电公司每年组织人员到其他地市公司上门求
援,解决缺口物资。1979年,全年共派出100多人次至有关省、市协作串换,协作各类机
电产品1560万元,占总供应量的44%。1979年以后,随着市场调节和敞开供应,上门求援
的形式逐渐减少。
联营联销 1977年, 包括青岛在内的12省25个地、市机电设备公司协商成立“二
十五地市地产品协作联营组织”, 每半年轮流召开一次会议。第十四次二十五地市联
营会议,于1983年10月由青岛市机电设备公司主办召开,会议成交额达1637万元。会议
上接纳江西宜春地区机电设备公司为正式会员, 此后改名为“二十六地市机电设备公
司机电产品协作会”, 协作会员包括青岛、大连、惠阳、郴州、宜春、湘潭、烟台、
衡阳、黄岗、潍坊、蚌埠、萍乡、苏州、南通、株洲、九江、铁岭、柳州、荆州、马
鞍山、宁波、建阳、金华、开封、三明、淮南。1979年, 青岛市机电设备公司与上海
市机电设备公司在青岛组织联营联销,共销售机电产品1000多万元。1980年,青岛、大
连、烟台、潍坊四地市机电设备公司联合成立“机电产品协作联营组织”, 每年两次
轮流召开会议, 后因四地市均为二十六地市机电公司协作会会员,会议过多,于1982年
停止活动。1987年, 青岛市机电设备公司组织一市、六县、一区成立青岛机电产品联
营体, 召开联营会议,相互交流经验,调剂物资,并加强了联营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每月
提供一次经营情况信息资料,促进了联营工作。全年系统内销货3471万元,占总销
售额的23%。为进一步扩大机电产品的资源, 发展名优产品基地,青岛市机电设备公司
加强了与生产企业的横向联合。1988~1990年, 汽车贸易中心先后与一汽、二汽及天
津、沈阳、南京等地的生产厂家开展联营业务,设立特约经销处,并同天津汽车工业公
司签订销售服务协议。汽车贸易中心还与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青岛第二汽车运输公
司维修站联合建立了产销技术服务一体的青岛销售技术服务中心,方便了用户,扩大了
购销渠道。1988年, 仅沈阳、天津就供给汽车735辆,占总进货量的37%;一汽合同兑现
率达87.5%;二汽合同兑现率达98%。市机电公司还加强与商业及其他经营单位的物贸、
物商联合。全市商业五金交电、百货店、土产店、贸易商行、服务公司等来机电公司
进货的有160多家, 各供应站及时提供物资,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物商联合的销售
额约占二、三类机电产品的30%。
地产品加 工青岛市机电设备公司的地产品加工始于1965年。在“调整、巩固、
充实、提高”方针的执行中,工矿企业对机电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由于货源缺乏,供
不应求的现象较为严重。其中二类机电产品共56个品种,用户申请90万台件,而山东省
机电设备公司只分配30万台件, 占需求量的33%。为保障供应,公司除积极抓资源、检
修改制、串换调剂、深挖社会资源外,主要是扶持青岛地方企业生产急需的机电产品,
以弥补供应上的不足。1965年下半年, 公司组织技术人员到青岛工具三厂、青岛红星
阀门厂和青岛红卫电线厂,试制丝攻板牙、低压阀门和布电线等产品。1966年,正式开
展地产品的加工工作,当年完成产值323万元。1970年,市机电公司成立加工科,专门管
理地产品的加工业务。加工单位由20多个发展到80多个,产品总值增长到1000多万元。
在开展地产品加工时,技术人员深入各企业进行调查研究,结合全市工矿企业申请计划
和库存情况, 向青岛市物资局和市计委汇报,并提出安排地产品加工的意见,每年调拨
钢材800吨用于地产品的加工。1965~1979年, 共解决钢材15200吨左右。对未能解决
的原材料,公司采取挖(帮助生产厂挖潜力)、收(回收废旧铜线和旧轴承等)、求(到大
连钢厂求援轴承钢等) 、带(由用户带料加工)、调(调剂余缺)等方法解决。自己求援
解决的钢材约计3800吨。同时, 公司组织技术人员为厂方及时提供技术资料、商情信
息、产品信息反馈、产品图纸和质量要求, 帮助企业解决机床、锻压设备和热处理设
备, 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另外,公司每年将回收的150吨左右的废旧铜线、铜材等运往
上海,加工成电磁线、橡套软线、铜芯橡皮线、铜芯塑料线等,以保证供应需要。开展
地产品的加工, 增强了串换能力。每年公司都用地产品与山东省内外的公司进行调剂
余缺, 组织串换,换回急需物资,弥补缺口,扩大了公司的进、销额,满足了青岛市工农
业生产的需要。1979年以后, 工业形势好转, 市场竞争激烈, 地产品受到较大影响。
1980年加工科撤销,业务转各专业站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