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再生资源加工企业简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31&rec=52&run=13

青岛市利废化工厂 该厂始建于1966年, 地址在团岛二路8号,时称青岛利废加工
厂,其前身是滋阳路废品合作回收店。
1966年底,该厂十几名职工在团岛海边的沙滩上搭了几个棚子,开始了从照相馆的
废定影液中提炼白银的试验。经过200多次的试验,终于从废定影液中提炼出了白银。
1970年该厂又开始从回收的有色金属灰渣中提炼铜锭, 并直接用这些废有色金属
的灰渣生产硫酸铜、硫酸锌,还利用废镀金件提炼出少量的黄金。
1971年,该厂更名为青岛市利废化工厂,并由集体企业转为国营企业。同时该厂被
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指定为白银定点加工单位, 其主要产品白银最高年产量达万
两以上。该厂生产的硫酸铜、硫酸锌由青岛市化工站包销,一度成为支农的紧俏物资。
1974年起, 由于废有色金属灰渣原料减少,生产开始下滑并逐渐开工不足,终于1980年
停产。
青岛铁桶木材加工厂 该厂始建于1966年,称团岛铁桶修配加工厂,1980年更名为
青岛铁桶木材加工厂,地址在团岛二路6号。
该厂前身为菏泽路旧五金合作店。1966年建厂后, 主要是将回收的旧大铁桶经过
除锈、整圆、喷漆后销售给使用单位。1971~1973年又利用工厂的下角料生产保温瓶
外壳。随着旧铁桶回收价格的上升和加工费的增加,以及社会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两
种产品逐渐被淘汰而停产。1980年该厂又新上木材加工项目,同时兼做家具,产值和经
济效益逐年增长。1990年, 青岛市旧城区改造,该厂属动迁对象,因无合适的生产场地
而下马。
青岛麻制品加工厂 该厂始建于1967年, 是在西江路麻刀合作加工厂基础上改建
而成的, 原名西江路废旧制麻合作加工厂。该厂主要是利用简陋的设备将回收的废麻
袋片、麻绳头弹成麻刀供应市场。1967~1975年增置了麻袋编织机, 为外贸企业生产
麻袋。随着出口质量要求的提高,该厂编织的麻袋达不到出口质量的标准,企业自身又
无力更新编织设备,加工麻袋逐渐被市场淘汰,该厂于1978年撤销。
青岛金属加工厂 该厂始建于1966年,原名五金加工厂,后改为废金属加工厂。该
厂主要利用回收的轻薄料、钢屑、铁末,加工成压块、球铁;利用废铅板及从废钢中挑
选出的各种类型的料铁加工成建筑用盘条或小型圆钢。 1972年杂品加工厂并入该厂,
仍保留用废砂轮生产金钢砂这一产品。1982年因生产设备陈旧, 金钢砂质量不达标准
和粉尘量过高影响职工身体健康, 企业无能力更新生产设备而下马。该厂生产的压块
分冷压、热压两种。热压因粉尘烟雾影响环境,于1986年停止生产,只生产冷压块。轧
钢车间因生产工艺落后,轧制改型的小型圆钢无材质、无型号,于1986年停止生产。
青岛再生胶厂 该厂始建于1965年,原名延安路废旧橡胶合作加工厂,是在1956年
组建的旧胶商店的基础上改建的。旧胶商店成立之初以分割废旧轮胎、割鞋底、火补
轮胎为主营业务。1965年建厂后, 该厂开始利用回收的旧鞋底、旧轮胎下角生产再生
胶鞋底。1974年以后,购置了炼胶机、硫化机,以废软杂胶、硬杂胶为原料生产胶鞋底
和一些橡胶制品。1980年,该厂逐步淘汰了旧设备,又购置了破胶机、硫化罐等新设备,
开展技术革新, 提高了产品质量。因该厂建于居民区中,生产噪音及烟粉尘量过大,受
到环保部门的多次通报, 只允许白班生产。由于企业无财力购进更先进的设备和迁移
工厂,造成生产开工不足。到1990年,该厂只能维持一般生产。
青岛皮角加工厂 该厂于1966年由东平路回收商店组建而成。建厂之初, 利用旧
皮鞋的皮革和皮革厂的下角料加工成粉末销往农村作肥料。产品一度出口到日本。后
因原料不足和皮角粉含氮量低而导致生产萎缩。 1971年该厂并归青岛洗涤加工厂后,
继续维持少量生产。后因产品含氮量低而被尿素化肥替代,于1975年停产。
青岛织布厂 原名“青岛织棉厂”, 是1970年由青岛棉麻站转入市物资回收公司
的企业, 并改名为青岛织布厂。该厂主要利用纺织厂的下角棉弹棉花做被套。1971年
购进纺织厂淘汰的旧设备自纺自织再生布, 由青岛纺织品站调拨供应生产劳保用品和
包装布。1973~1979年购进了帆布机等设备,由棉麻站供给七级棉,生产细帆布和平纹
布, 产品由棉麻站销售。同时,该厂还自产自销苫盖篷布,1980年平纹布因市场无销路
下马, 改产苫盖大篷。1984年因自纺棉纱成本高,纺部下马,而织部则自购棉纱生产帆
布加工大篷。又因产品质量、价格等原因,在市场中无竞争力,1988年被划归料瓶经营
部,到1990年,该厂只生产苫盖大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