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31&rec=23&run=13

青岛解放前没有专门经营农业生产资料的商家, 只有一些土产杂品商兼营镰刀、
铁锨、锄头等小农具和砷石、砷石精等土货。1930年前后, 外国化学肥料开始进入青
岛市场,农民称之为“肥田粉”,其品种多为硫酸铵、硝酸铵、硫酸钾、过磷酸钙以及
混合品种, 最受农民欢迎的品种是硫酸铵。当时,进口化肥有“元宝牌”肥田粉,还有
德商“孚德洋行”经销的“狮马牌”肥田粉, 由英商的“内门洋行”、“南昌洋行”
到莱西、海阳、栖霞、诸城、高密等县推销。随后,农药进入青岛,日商的“三井洋行”、
“三菱洋行”经营少量的六六六粉和滴滴涕,农民开始只用于灭杀臭虫、虱子和蚊蝇,
很少用于农作物, 后来“复兴恒”、“天顺德”、“义聚东”、“福聚隆”、“福义
泰”等土产杂品商店开始兼营农药和化肥。
50年代初期,供销合作社受国家的委托,担负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工作。全市各级
供销社建立机构,配备人员,修建设施,使经营业务逐渐扩大。当时,供销社供应的农业
生产资料大体可分为肥料、农药、农业机械、中小农具、农用塑料薄膜、耕畜六大类。
青岛市各级供销合作社根据党和国家不同时期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组织货源,扩
大供应,改进方法,加强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对生产资料的需要,促进农业生产的
健康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工作不断改革完善,到1984年,全国农
业生产资料供应改革经验交流会明确提出,要“坚持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思想,以本业为
主,扩大经营范围,提高服务质量,讲究经济效益”,逐步使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从过去的
封闭式、单纯分配的管理型,向开放式、经营服务型转化。随着生产力的持续发展,青
岛市供销合作社供应的产品不断更新换代, 供应数量逐步增长。1952年全市供销社供
应总额为1044万元, 1957年增长到12239万元,1978年增长到14627万元,1984年增长到
18677万元。到1990年, 全市供销社系统已拥有农业生产资料经营企业(包括批发、储
运、加工、零售)159个,供应总额达到5.42亿元,比1952年增长5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