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第三粮库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30&rec=49&run=13

青岛第三粮库,占地面积192916平方米,建筑物占地面积130452.9平方米,固定
资产原值8785.52万元。
该库系“一·五” 期间由国家全额投资兴建的大型现代化粮库,1953年6月破土
动工, 1954年12月建成。全部为苏式标准房式仓,设计仓容5万吨,建库同时为切实
保证各类粮油调出、 调入的可靠性,还同步配备了有效长度384米、可同时装卸40个
标准车皮的铁路专用线一条。投入使用以后,资产规模、人员结构、企业冠名变动较
大。 1955年3月为青岛市粮食局第六粮库,人员编制30人。1958年青岛市粮食局撤销
青岛第五粮库(即后来的第三粮库永平路第二分库)、第六粮库、粮食局草场行政编制,
合并为青岛第三粮库,主营业务为粮食保管储存。1965年沧口粮食局米面加工厂划归
青岛第三粮库管理。至1985年,该库的经营规模、职工队伍、经营格局已发生很大变
化,内设机构由建库时的3个专业组发展为7科1室、3个分库、2个车间、1个装卸队、
1个加工厂。全库职工人数由1958年并库时的74人发展为384人。仓库容量也由建库时
的5万吨增加到8.2万吨。主营业务仍为粮油储存保管。同时增加了粮食加工,粮油经
营,代存、代中转、代收发等其它三产、服务类经营项目。
计划经济时期,该库的商品流通活动在上级统一计划下,本着合理调拨粮食、稳
定大局、促进工农业生产、保证军需民食、保障供给的原则,基本满足了社会需求。
平均年度实现粮油经营量42万吨,平均库存量4.5万吨,整修各类周转用装具700余万
条(个),铁路中转收发3万余吨。充分发挥了国有大粮库的调拨、库存、供应作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国家对粮食政策和粮食体制的不断调整和改革,
该库以改革总揽全局,以仓储主业为中心,坚持“一符三专、四落实”保粮制度,两
个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连续荣获“国家粮油保管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粮油仓
储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粮食系统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标兵”等称号,
在坚持本业为主、多种经营前提下,不断强化管理,实现了社会效益、内部管理、内
部效益同步提高的目的,竞争能力不断增强,1988年粮食经营量达56万吨,实现利润
129.9万元。 “四无”粮仓连续多年保持100%,“四无”质量不断提高,铁路专用线
常年保持年装卸量10万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