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饲料加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30&rec=22&run=13

管理机构 饲料实行统购统销后,青岛市的饲料供应工作由青岛市粮食局统一管
理。 1956年成立青岛市饲料公司,编制8人,隶属于青岛市粮食局。1957年因精简机
构撤销,其业务归市粮食局购销科办理。1976年2月,青岛市粮食局增设饲料办公室,
负责管理全市饲料生产、分配和供应工作。
1979年4月再次成立青岛市饲料公司, 隶属青岛市粮食局,负责规划全市饲料生
产工作。1988年,市粮食局决定将青岛市饲料公司与青岛饲料厂合并,实行一套班子、
两个牌子。随后几年,由于粮价敞开,饲料用粮退出计划调拨范围,青岛市饲料公司
并入青岛饲料厂,其资产、债权和债务一并划转,并作为青岛饲料厂下属的经济实体
进行核算管理。
饲料生产 青岛市除以粮食、水产品、果品为原料生产的加工副产品为饲料外,
1977年9月在植物油厂三分厂内建立青岛饲料加工厂,专门生产饲料,职工250人,其
中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50人, 工人200人,为集体所有制,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年
产混合饲料2100吨, 产值470万元。 1980年在青岛饲料加工厂的基础上筹建年班产
5000吨的配合饲料厂。 至1983年,全市建成大中小饲料厂12处,年班产能力为2.7万
吨。 1984年全市饲料厂增至48处,年班产能力达4.7万吨。1986年,在配合饲料加工
厂的基础上组建了青岛饲料厂,厂区面积48.84亩,1986年从澳大利亚引进年班产1万
吨的预混、 浓缩饲料生产线,可与另一座年班产1万吨的配合饲料车间配套生产,主
要产品包括蛋鸡、肉鸡、猪等系列预混饲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1988~1990年,
青岛饲料厂利用澳大利亚政府贷款引进大虾、水貂饲料生产项目,总投资1120万元人
民币, 投产后,形成年产虾饲料14000吨、貂饲料4000吨、其他颗粒饲料2000吨的生
产能力。
1990年,全市粮食系统有年产万吨以上的饲料厂3处,4000吨以上的4处,小机组
73处,年加工能力已发展到32万吨,饲料品种达到40多个。全市完成饲料产量163493
吨,比上年增长28.9%。饲料产品已创部优产品1个,省优产品2个,市优产品4个,省
粮食系统优良产品5个。
饲料供应 青岛解放前,饲料均由私人经营、自由买卖。饲料来源是粮食加工业、
制油业、制粉业、酿造业等厂家的副产品糠、麦麸、糟渣等。也有些农户直接用粮食、
瓜菜和山野青草、树叶喂养家禽。1953年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后,饲料经营全部纳入国
家计划。农用牲畜和农民饲养畜禽的饲料,均从农民每年生产粮食的总产量中留除一
定数量的饲料粮食,供畜禽全年食用。城市居民和单位饲养的畜禽,由粮食部门统一
供应。1955年城市人口实行粮食定量供应的同时,对畜禽饲料也实行定量供应,是年
供应饲料粮357万斤。1958年根据牲畜不同畜别的使役性质,制定出定量供应标准。
1959年,青岛市粮食系统大力支援农业,贯彻“以猪为纲,六畜兴旺”的方针,
大抓饲料供应,全年供应饲料近5000万斤。三年经济困难时期,饲料供应标准大幅度
下调,仅能保持畜禽成活。1964年农业形势好转,饲料供应标准开始恢复原来水平。
1977年组织全市17个以粮食、水产品、果品为原料的生产单位,将其生产的副产品酒
精糟、酱油渣、蚕纱渣、豆腐渣、粗稻糠、水产下脚、果品下脚等共计5459万斤,分
配给饲养单位,其中有国营养猪、养牛场,公社、生产队和部队养猪场。同时,组织
174处饭店、 工厂、院校食堂的泔水下乡,实行分散积攒、定期拉运的办法,为青岛
市郊区55个生产大队提供2456万斤泔水饲料。协助公社种青饲料487亩,采青饲料556
万斤,储青饲料789万斤,储藏干饲料1021万斤。1979年5月,对国营集体饲养的奶山
羊、 崂山良种猪供应饲料53.3万斤。1984年4月,实行产品换供饲料的办法,即交售
鲜牛奶2.5~3斤,供应饲料1斤;交售鸡蛋1斤,供应饲料1.5斤;交售大虾1斤,供应
饲料2斤。 由青岛市食品公司据实填写收购清单,出具购买饲料证明,到当地粮食管
理所或饲料厂购买。同年拨出1200万斤平价麸皮、2000万斤优惠价饲料供应养鸡、养
猪专业户,拨出190万斤平价、200万斤议价饲料扶植和支持养虾专业户的生产。1985
年粮食实行合同定购后,饲料供应也作了相应的改革,取消平价、优惠价、议价等多
种价格,统一按质分等论价,随行就市,任意选购。1985年,全市共销售饲料1812万
斤,比1971年销售626万斤提高了189.45%。
1989年, 青岛饲料厂销售收入达2885万元,实现利税153万元,出口新加坡浓缩
料1000吨。1990年,青岛市共销售饲料59796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