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栖生物资源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3&rec=299&run=13

主要是指在海底活动缓慢, 通常是潜入沉积或在海底匍匐活动的有经济价值的无
脊椎动物和定着的海藻, 其中包括自然繁衍的蛤仔、盘鲍、刺参以及石花菜等珍贵海
产品和藻类等。
主要品种有笋螺、福氏玉螺、红螺、织纹螺、泥螺、橄榄蚶、泥蚶、毛蚶、麦氏
偏顶蛤、青蛤、菲律宾蛤、杂色蛤、四角蛤、明樱蛤、凹线蛤、截镜蛤、光滑河兰蛤、
牡蛎、 0蛏、长蛏、短蛸、宽壳全海笋、红线黎明蟹、端正关公蟹、泥蟹、日本大眼
蟹、寄居蟹、蝼蛄虾、虾蛄、糖虾、海地瓜、细雕刻肋海胆、哈氏刻肋海胆、海仙人
掌、沙海葵、日本沙蚕、长吻沙蚕、0虫、纽虫、海豆芽、柄海鞘等。
蛤仔 为潜底栖息的双壳类,以海底沉积和悬浮于底层海水中的有机碎屑为食物。
胶州湾的广阔潮下带区域的蛤仔资源量特别大, 在胶州湾水产资源中占绝对优势。胶
州湾蛤仔有春季和秋季两个繁殖期, 而以秋季繁生的幼蛤在蛤仔补充中起主导作用。
秋季繁生的幼蛤,在冬初低温(10~13℃)到来之前,其壳长可达3厘米,冬季低温时期停
止生长, 次年4月水温上升到10℃以上,再开始其生长过程。胶州湾蛤仔的产量可大体
上维持在10万吨(折肉重2万余吨)上下。
胶州湾幼蛤数量较多,每年除维持成蛤的资源量之外,可以开发部分幼蛤移至潮间
带滩涂养(也有一部分被用作了养虾饲料) ,可维持滩涂蛤仔产量达2~3万吨。胶州湾
内底栖经济贝类尚有红螺、扁玉螺及泥蚶等。
盘鲍、 刺参、石花菜和西施舌 前三种海产品均分布在岬角和海岛水下岩礁带,
水下岩礁带属高生产力区域, 盘鲍以藻类为食,刺参吞食岩石间沉积的有机碎屑,其食
物来源比较丰富。石花菜为初经生产者,夏季是生长兴旺时期,其生物量常达每平方米
数百克。西施舌主要产于胶州湾沙质滩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