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饮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29&rec=53&run=13

网点 青岛建置初期已有酒馆、饭铺9个。
德国侵占青岛时期,中菜馆有顺兴楼、春和楼等。德商有亨利亲王饭店、水师饭
店、海滨饭店等。日商有6个咖啡店、1个酒楼。
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时期,据《青岛商工便览》记载,旅馆及下宿业华商21个,
日商22个;料理店华商18个,日商3个。
1923年后,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青岛饮食业的发展。1928年,华商饭铺269个,
饼铺14个。 1934年,华商饮食店增至756个,资本额18.37万元,从业人员3780人。
1935年,有春和楼、聚福楼等较大饭店90个,较大的西餐咖啡馆24个。
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时期,1943年市区有大、小中西餐馆505个。
1945年日本投降后, 市区饮食店计850个,资本额341.8万元。据《青岛指南》
记载,1947年有餐馆481个,酒吧、咖啡店150个。由于经济崩溃,1948年市区仅有饭
馆223个,西餐咖啡馆115个。
青岛解放后, 饮食业得到发展。1950年市区有中、西餐馆587个,包括西餐兼舞
厅的127个,酒吧75个,酒吧兼舞厅的3个。1956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后,组建公私合
营饭店67个,合作饭店10个,饮食合作小组120个。1978年,市区饮食网点233个。其
中,国营饭店73个、合作商店43个、街道办代营饭店117个。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饮食业进入新的发展时
期。在积极兴办各种经济性质饮食网点的同时,有计划地对名店、大店进行了扩建、
改建与装饰,提高了服务档次。市饮食服务公司所属春和楼和青岛饭店具备了涉外服
务的能力。1985年,市区饮食业网点1547个。其中,国营饭店83个,集体饭店44个,
市饮食服务公司系统外企事业开办的饭店141个,部队办饭店17个,街道办饭店180个,
个体饮食店1082个。 市饮食服务公司饮食业固定资产499.9万元, 较1965年增长
33.96倍。 1957~1985年,青岛饮食服务公司饮食业营业额共计29310.2万元,利润
额共计3066.5万元。其中1985年营业额1548.9万元,较1957年增长4倍;利润额164
.7万元,较1957年增长3.9倍。
名吃 青岛建置后,随着城市的发展,清朝遗老遗少,各地军阀、官僚资产阶级
及外国侨商群聚于此,饮宴之风盛行。山东半岛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丰富,为菜
肴提供了充足的原料。青岛地方菜系除具有山东(鲁)菜系香脆鲜醇的特征外,又以海
鲜珍馐闻名,在吸纳其他菜系特长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名店、名吃、名厨。厚德福
的烤鸭。可可斋的砂锅鱼翅,杏花村的黄河鲤鱼,三阳楼的红烧加吉鱼等均系岛上名
吃。春和楼的香酥鸡、扒原壳鲍鱼、燕窝凤尾虾,青岛饭店的白扒通天鱼翅、油爆海
螺,聚福楼的什锦小豆腐、糖酥丸子,天府酒家的麻婆豆腐、干煸肉丝、三鲜锅巴等
南北风味的菜肴,各有特色。1956年后,因片面强调“大众化”,降低了烹调水平,
失去了经营特色。1978年以后又恢复制作中、高档名菜和面点。由青岛饮食业第一代
名厨师杨保俊、孙云才、刘景伦、程元聚、王振才、王天佑、王旭洲、刘林周、于文
卿等创制的白扒通天鱼翅、清蒸加吉鱼、扒原壳鲍鱼、燕窝凤尾虾、雪里大蟹、葱烧
海参、清汤燕窝、银耳凤尾虾、博全虾、脯酥全鱼、龙凤双腿以及新近制作并用青岛
景观命名的十大风景菜,已被列入山东省及全国的名菜谱。公私合营前已被淘汰的西
餐,也在青岛饭店逐步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