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商业经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29&rec=5&run=13

青岛建置后,来往船商与青岛的渔民、农民和商人进行交易。以布匹、日用品等
换取水产品和农副产品。店铺业主和船商大都集于天后宫叫行,逐渐在天后宫东侧形
成市场。1891~1896年,进入胶州湾的船只年达百艘,进出货物30万担以上。出口商
品主要是披猪、花生、生油、豆饼、青梨等;进口货物主要是来自上海、宁波等地的
纸张、竹器、棉纱、食糖、茶叶等。1896年春,瑞顺、协昌福、庆泰三家商号进细白
棉纱127件,翌年春又进261件,行销畅利,生意兴隆。
德国侵占时期,民族商业虽有所发展,但资力微薄,新增店铺大多经营土产品、
洋广杂货、纱布绸缎、化学工业品、畜产品、铜铁器、菜果鱼肉等。
由于外商的垄断和殖民当局的控制,民族商业的投机性和依赖性大,成为外商的
附庸。一些人充当买办,替外国资本家推销商品,掠夺土特产品及手工艺品,从中渔
利。贩卖土、畜产品的企业,直接由产地收购,运至青岛供外商出口和转销国内其他
通商口岸。经营日用工业品的业户,多以批零买卖关系经销外商进口洋货及外商在青
岛所设工厂之产品。有些商人以包销、代销形式包揽外商生意。当时英国的亚西亚和
美国的美孚、德士古火油公司输入青岛的煤油、润滑油,除铁路、港务、汽车公司等
部门由其直接供给外,大部分由华商代理店和经销处为其代销。除供市区民用外,还
销往胶济铁路沿线及内地乡镇。1907年开业的协聚祥为德国洋行包销进口铁器及金属
制品,1914年资本金较开业时增长9倍,营业额增长1.25倍。
一些较有资力的企业并非完全依赖外商,视商品销路和利润多少,有的直接由上
海、烟台等地进货,有的派人驻香港、日本大阪采购。如洋广杂货批发商福顺泰、源
裕兴、裕东泰等都在上海及日本大阪设分庄,组织进口商品。购进的机械、金属制品
大多售给建筑工程业、手工业或经商贩转销农村。食品、化妆品、纱布、绸缎主要销
给外侨及官僚等上层人物。
日本第一次侵占时期,在殖民当局的统治和日商垄断下,华商经营大多受控。有
些商家如协蚨祥为牟取利润,依赖殖民者势力招揽生意。较有资力的棉布、杂货、金
属铁器业的批发商如义丰号、原生泰、恒祥茂、源隆、义生号等,为免受日商盘剥而
到上海等地采购或直接由日本进口。小本生意的零售业户,着重经销未被日商控制的
小路货。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进出口贸易操于数十家外商之手,华商仅对本国口岸稍作贸
易。1923年,进口洋货4197.8万两(关平银,下同) 。1928年,增至4449.7万两。由
于工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的需要,进口洋货主要是工业原料和设备,如棉纱、棉花、染
料、碱、石油、火柴材料、糖、车辆、铁材、电气材料、机械器具、机器配件等。建
筑材料如木材、水泥、玻璃等。其他还有布、绸缎、药品等日用消费品。洋货垄断了
青岛市场。
南京国民政府第一次统治时期,青岛的民族工业虽有发展,但设备简陋,技术落
后,产品质次价高,销路狭窄,外洋进口商品仍占据市场重要地位。1933年《国际贸
易导报》 记载:1931年,青岛由外洋进口商品额达4625万余两,比1922年增长33.5
%。1933年12月,胶济铁路管理委员会经济调查报告记载,青岛商业主要行业年交易
总值: 棉纱绸布业2370万元,杂货业1700万元,食粮土产业15900万元,油业1470万
元,旅馆饭店业226万元,煤炭业680万元,酒业50万元,药材业100万元。
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后,进行了疯狂的经济掠夺。开设大批日商企业,垄断进出
口贸易,强制华商参加日商同业组合,强迫华商创设的“物品证券交易所”与其“取
引所”合并,从而操纵控制了青岛物产、钱钞、证券交易市场。成立由日本驻青岛陆
海军司令官监督的“青岛市地方物资对策委员会”,发布命令和布告,物资出入境须
经日商控制的统制团体同意并经“物资对策委员会”批准,否则以军律处罚。棉纱、
棉布、钢铁、金属制品、化学工业品等列为军用物资,禁止华商储存,一律按限价收
购或侵吞。谦祥益、瑞蚨祥以基准价被运走棉布1100余匹。经营旧铜 铁器的企业被
侵吞运走铜铁200万斤, 其中祥泰号60万斤。青岛国货股份有限公司和同泰工厂等被
强行“租用” 和 “租借”,民族工商业受到进一步摧残。以往到国外采购的企业,
此时只能到天津、上海等地采购,进行投机经营;主要依靠本市进货以供应市民消费
的一般零售商,勉强支撑 维持营业。
抗日战争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商约”,青岛的市场商店堆满
美国货。 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青岛当局对解放区实行物资
禁运、限运政策,社会经济环境恶化,私营商业由畸形发展转向衰落。轮船、报关运
输业受物资出口限制,萧条之至;木业、汽车运输业苦于木材和汽车被征军用;土产
杂货业因胶济铁路中断苦苦挣扎;金店银楼因黄金白银禁止买卖而门可罗雀。1948年
8月,南京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并以不合理的比率强制市民兑换。规定以8月19日为
界,对商品实行限价。由于货币贬值,物价仍继续暴涨,人心浮动,市场抢购成风。
有的企业藏货拒售,有的半开半停,有的被抢。企业奄奄一息,市场近于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