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名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29&rec=40&run=13

瑞蚨祥 是山东省章丘旧军镇人孟雒川独资经营的绸布商店。初设总号于济南,
1874年后陆续在天津、 烟台、北京、上海设分号。1904年投资银2万两,由总号经理
沙文峰来青岛主持建立分号,位于胶州路35号,占地2800平方米。1905年11月正式开
业, 陈文轩任经理。1937年注册资本9万元。经营方式,批发、零售、加工。经营范
围,本号是纺织品、百货;另外,设店兼营药品、报关行、房地产。本号货源主要由
上海分号调拨,联号代购,本地添补。
1904年员工3人,年销货银1.21万两。1913年,销货达22.19万两。其中,棉布
占70%, 40个品种,英国货占90%;绸锻50个品种,国产。1916~1925年,商品700
余种,新增皮货商品,扩大了呢绒经营规模,开始承制服装。1925年,销货32.34万
银元,绸锻占60%。1937年,商品3000余种,年销货27.33万银元,绸锻占35%,棉
布占50%。其中,日、英棉布各占40%和20%。企业经营自此趋向下降,青岛解放前
夕仅勉强维持营业。
解放后,1951年员工30人,资本金14.59万元,年销货32.12万元。1956年,实
现公私合营。1958年,胶州路拓宽时拆除了该店临街房屋,改变了瑞蚨祥统一的建筑
式样。 1965年, 并入青岛谦祥益绸布店统一核算,名为东风绸布店胶州路门市部。
1985年8月,恢复老字号瑞蚨祥,独立核算,职工33人。1986年销货100万元。
谦祥益 山东省章丘旧军镇人孟传珠自1821年起投资,先后在周村 (初店名恒祥
布店)、北京(定名谦祥益)、郑州等地开设谦祥益布店。1912年,其孙孟养轩投资5.
8万银元将烟台谦祥益迁至青岛北京路9号, 经理包希九。初期仅有门市平房5间,员
工30余人。 1922年在原址扩建三层楼房,员工100人。以销绸锻、呢绒为主,棉布、
百货次之,兼营皮货及金银首饰等。为了广采天下名锦绸锻,由上海申庄联号为其代
办上海、杭州、苏州产品。为使货全,除本市外,还从周村、潍坊、张家口、北京等
地进货。并在日本大阪设庄,采购青岛适销的大路货。
1951年, 资本金9.95万元, 年销货57.31万元。 1955年12月实现公私合营,
1966年成为国营企业。“文化大革命”期间老字号招牌被砸,更名为青岛东风绸布商
店,1970年又更名为青岛绸布呢绒商店。1979年扩建了地下商场,营业面积增至1300
平方米,职工160人。1985年复名为青岛谦祥益绸布呢绒服装店,是全国性“祥联会”
成员。1986年,经营品种达4000余种,销货达1302万元,实现利税101.2万元。
震泰时装公司 原名震泰洋服店, 1916年开设,位于中山路112号,经理董阳华
(浙江鄞县人) 。员工4人,营业面积40余平方米。主营来料加工高档毛呢西装,兼做
少量布装。1939年注册资本2000元,1940年员工曾达24人。
青岛解放初期,震泰洋服店改名为西装店,以加工男式中山服和女式列宁服为主。
1951年资本额3.85万元, 年营业额5.46万元,员工7人。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
与太古、 时代、玉华、利德、裕昌等8家服装店合并,定名震泰服装店。共百余人,
营业面积近百平方米。1964年迁到海泊路75号,既经营呢绒等衣料,又定制各种服装,
并对定型服装进行批量生产,以做工精细、考究著称。
1979年,在原址重建了五层楼房,总面积达7000平方米。经营时令服装,高、中、
低档衣料,并设来料加工、代客剪裁和寄邮等服务项目。
1986年, 震泰服装店改为青岛震泰时装公司,共有职工360人,年营业额904.9
万元,总产值331万元,实现利税50.4万元。
亨得利 创建于1924年3月,位于中山路114号,经理郑章华(浙江鄞县人)。专营
中外优质名牌表。座钟、挂钟由烟台、上海等地进货,手表则从上海、广州购进国外
进口货。1936年2月,在中山路117号开设亨达利。青岛解放后,仍销进口表兼维修业
务。国内自产手表后,主要销售上海、天津、青岛等地产品。1958年同业中的长城、
金龙、金星并入亨达利,与亨得利统一核算。1966年,三山城眼镜店撤销,一部分并
入亨得利。“文化大革命”期间,分别将亨得利和亨达利改名为“长城”和“红岩”。
1980年恢复亨得利。1985年改名为青岛亨得利钟表眼镜公司,设2个门市部、1个批发
部、钟表维修车间和眼镜磨制车间。实行钟表零售、批发、维修一条龙服务;眼镜生
产、 定制、零售配套经营,经营品种达960余种。1986年已与全国60多家钟表厂、眼
镜厂和150多个单位建立供销关系,与130多家商店建立维修关系,是全国“两亨”钟
表眼镜联合会和保修会成员。员工131人,年销货额1002万元,实现利税81万元。
青岛国货公司 1930年2月7日,在反帝爱国提倡国货运动中,青岛各界推举代表
成立“青岛各界国货运动委员会”,在河南路86号兴办国货陈列馆,并开设了青岛国
货商场, 7月1日正式开业。陈列馆陈列国产商品,每年举办1次国货展览。国货商场
专营国产商品,招国货工厂和国货商人承租经营。1933年,在青岛地方当局的组织下,
一些绅商集资20万元,以促进国货发展为宗旨,在青岛国货商场旧址创建青岛国货股
份有限公司,12月正式营业。从事国货的零售、批发并承办委托代理业务。
1934年,上海五和织造厂、中国化学工业社、中华法琅厂、华昌钢精厂、华生电
扇厂等, 共13个厂家先后至青岛,在中山路101号开设“上海国货公司青岛联合营业
所”。1936年青岛国货股份有限公司与其合作组建“青岛中国国货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市长沈鸿烈任董事长,王新三任经理,年营业额80余万元。1937年店址迁中山路
149号。 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打破了青岛民族商业长期沿袭的封建式组织形式和经
营管理方式。
1938年初,营业大楼被日本海军占作司令部,继由日商白石洋行开设银丁百货商
店。抗日战争胜利后,收回公司房产,1947年4月4日复业,股金2.5亿元(法币),董
事长孔士谔。经理柏坚,员工103人。当年营业额130亿元,零售占80%。
青岛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青岛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1951年资本金37.22
万元, 员工99人,年营业额108.1万元。1951年8月实行公私合营。“文化大革命”
期间,先后更名为中山路百货商店、东方红百货商店,1979年恢复青岛国货公司店名。
1986年营业面积由800平方米增至1250平方米,员工320人,经营品种7000余种,销售
总额3602万元,实现利税192.8万元。
青岛百货商店1950年,中国百货公司青岛分公司移至中山路51号。一、二、三楼
为所属第一门市部商场,四楼设批发部,五、六楼设舞厅和管理机构。同年5月1日开
业,共有职工近百人。经营日用品、文化用品、绸布呢绒、鞋帽服装和烟酒糖茶等,
月销售额20万元左右。
1952年12月11日,百货分公司改组为中国百货公司山东省公司青岛采购供应批发
站和青岛市百货商店,第一门市部归百货商店领导。1954年市百货商店改为中国百货
公司山东省公司青岛市公司,第一门市部改称第一百货商店,实行独立核算。四楼辟
为零售商场,后又在中山路对面增设专业门市部。
1967年更名为青岛百货商店,并由大楼南侧接建扩大了一至四楼商场,营业面积
增至3000多平方米, 成为青岛最大的综合性百货商店, 日均客流量达6万余人次。
1979年后,与全国25个省、市的800多家厂商建立购销关系。1986年,共有职工447人,
经营商品保持万余种,年销售额3892.4万元,实现利税230.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