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近海资源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28&rec=8&run=13

青岛沿海水产资源素负盛名。据30年代初调查,因有暖流经山东高角折向东北,
故暖流性鱼类洄游至胶州湾及邻近海域, 春秋两季产卵索饵的鱼类有近100种,形成
丰富的水产资源。常见的主要鱼类有黑鲷、真鲷、牙鲆、高眼鲽、木叶鲽、舌鳎、鲅
鱼、鲐鱼、鳓鱼、带鱼、小黄鱼、黑裙鱼、鲈鱼、★鱼、★鱼、花尾胡椒鲷、鳗鱼、
鲳鱼、鳕鱼、黄鲫鱼、针鱼、燕鳐、红娘鱼、梭鱼、鲻鱼、黄姑鱼、青鳞鱼、鲨鱼、
沙丁鱼、银鱼、黄鲼鱼、鳐、虾虎鱼、河豚等。虾蟹类主要有:对虾、鹰爪虾、站虾、
梭子蟹等。软体动物主要有章鱼(蛸)、乌贼等。贝类有菲律宾蛤、泥蚶、红螺等。
海参、鲍鱼、扇贝、海蜇等在青岛沿海也有一定数量。藻类主要有海带、紫菜、裙带
菜、石花菜等。
青岛近海至海州湾的真鲷资源曾闻名遐迩。但在20年代初,却因日本渔轮大量掠
捕, 开始衰退,至30年代由原年产四五千吨下降为1000吨,50年代初仅有100吨。胶
州湾黑鲷、牙鲆、黄姑、梭鱼等资源,自50年代后期开始,因过度捕捞和污染危害,
从年产三四千吨降为二三百吨,唯菲律宾蛤在1985年前维持在5~10万吨。
青岛临海各县、区地方性水产资源丰富。
崂山县沿岸主要有斑★、青鳞鱼、牙鲆、黄姑鱼、舌鳎鱼、墨鱼、鲈鱼、鳗鱼、
光鱼、梭鱼、鲻鱼、面条鱼、蠓子虾、站虾、虾皮虾及海蜇等。石花菜主要分布于港
东、难抓锚、麦岛及小黄山至东嘴、下长岭至青山等一带沿海,面积1200亩。港东至
峰山西,泉下岭至小黄山,难抓锚至兰壁山及东嘴、三亩前、泉岭、石老人、麦岛等
沿海有海参、 鲍鱼分布,资源面积为海参1300亩、鲍鱼600亩。黄岛沿岸适于海参、
鲍鱼生长的浅海水域约5000亩,优于其他海域,尤以竹岔岛为盛。胶州海域以鲻鱼、
梭鱼产量为佳;即墨沿岸以黄鱼(六线鱼)、黑裙鱼、鲈鱼、虾虎鱼、对虾、鹰抓虾、
海蜇为多。近海岩礁、岛屿有海参分布,石花菜分布面积有3200多亩,在青岛沿海占
首位。胶南县海域的黄鲫、星鳗、鳗鱼、石斑鱼、鲈鱼、短鳍红娘鱼、河豚、宽纹虎
鲨、团尾鳐、孔鳐、扁鳄、针鱼、乌贼、章鱼、海蜇、梭子蟹等,较其他海域为多。
青岛沿海几种主要鱼、虾、蟹、贝类资源状况及洄游路线:
真鲷, 又名加吉鱼,属名贵鱼种。5月上旬在海州湾产卵后,群体向东北方向索
饵洄游,青岛近海5月下旬为盛产期,以后逐渐游向渤海湾,9月开始南移,10月分布
于千里岩、潮连岛东南部海域,形成秋汛,尔后南移越冬,翌年3月下旬北返。
带鱼,春季产卵,群体自大沙海域经连青石南部北上进入海州湾,5月下旬至6月
中旬产卵后,在海州湾东部至青岛外海索饵洄游,形成汛期。30~40年代沙子口外海
和董家口外海为带鱼的集中产区,50年代后期资源明显衰退。
蓝点鲅,4月中旬南部海域的鱼群向北洄游,4月下旬进入海州湾及青岛近海产卵、
索饵,时间较长。灵山岛东南及近海水深20~40米水域广有分布。鲅鱼因适温性强生
长快,近海资源较稳定。
鲐鱼,沿海分布很广。3月初开始北上生殖洄游,5月初进入青岛外海及石岛外海,
渔汛在5月中旬及7月上旬,青岛沿海及海州湾渔场资源较好。
鳓鱼, 又名白鳞鱼。4月下旬开始进入青岛近海及海州湾,5月中旬为旺期,6月
下旬向北游至渤海湾。青岛外海的鳓鱼为过路群体,停留时间不长。
燕鳐,青岛近海分布在千里岩、潮连岛、灵山岛海域,春季随鲐鱼游向沿岸产卵。
燕鳐在青岛近海资源量不大,停留时间不长。
远东拟沙丁鱼,属沿岸中上层鱼类,4~6月份青岛近海、海州湾20~60米深海域
均有分布,生产旺季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系80年代初开发利用的资源。远东拟沙丁
鱼适温最高为21℃,6月下旬青岛外海即不多见。
★鱼,俗称鲅鱼食,属温水性中上层小型鱼类。4月下旬至5月上旬洄游至胶州湾
及青岛近海索饵产卵,常有★鱼集群,为定置网具的重要渔获资源。
鲆、鲽类,胶州湾及邻近海域较丰,主要有牙鲆(牙片)、偏口油鲽(油偏)、
黄盖鲽(沙板)、木叶鲽(鼓眼鱼)、舌鳎(牛舌头),以牙鲆产量最高。鲆、鲽属
近海温水性或冷温性底层鱼类,4月中旬鱼群向浅水区产卵洄游,5月份资源增多,捕
捞盛期7~8月份,此时浅海水温增高,移向深水海域,直至越冬场。60年代开始,鲆、
鲽资源衰减。70年代后期,海洋水产科研部门在胶州湾作牙鲆鱼放流增殖。
黄姑鱼, 属暖温性近海中下层鱼类。5月上旬开始进入海州湾和青岛近海,渔期
在5~7月,秋季随水温降低,逐渐游离青岛沿海向深水区转移。
梭鱼,近岸浅水鱼类,是胶州湾和沿岸港湾的地方资源。在水温降至6℃以下时,
由近岸游向深水处越冬,密集成群,渐处半冬眠状态,故有经验的渔民常有“打垛鱼”
网获数千斤乃至数万斤之幸事。 至3月中下旬,梭鱼游向沿岸,4~5月间群体到近岸
浅水区产卵、索饵,形成近岸捕捞旺汛。
鲻鱼,属近岸浅海半洄游鱼类,多分布在河流入海口“两合水”处。胶州湾所产
称“沽鲻”,因产自大沽河口得名。沽鲻出产不丰,唯“出沽河者佳”,为胶州湾特
产。60年代以后因大沽河下游生态环境改变,鲻鱼资源逐渐减少。
东方★,亦称河豚鱼,俗称廷巴鱼,已知有红鳍东方★、假晴东方★等10多种。
青岛近海资源量较少,多为条纹东方★。河豚鱼味甚美,唯内脏含毒,误食可使人致
命,故须善为加工,血液肝脏断不可食。
对虾,因个体大,又称大虾,属名贵海产品。青岛近海春秋两季均产,一般年产
100~300吨,因其生长快成熟早,资源较稳定。80年代初开始在胶州湾、丁字湾实行
对虾放流增殖,为青岛近海主要资源之一。
鹰爪虾,学名鹰爪糙对虾,俗称立虾。青岛近海分布很广,产卵区多为沿岸海湾
或河口附近海域。挂子网等定置渔业以此为主要捕捞对象。沙子口沿海用鹰爪虾加工
的海米,名“金钩海米”,颇享盛誉。
三疣梭子蟹,因其甲壳呈布梭形,中部有赘疣得名,繁殖力强,生长快,个体重
250克左右者为多。青岛近海资源量较大,以初秋为盛。
菲律宾蛤,又称蛤仔。胶州湾水质肥活,有利于蛤的生长繁殖,资源量稳定,为
青岛近海渔业资源优势。
海胆,系棘皮动物,俗称“刺锅”。青岛在80年代初,开始用以加工海胆酱出口,
始得采捕利用。崂山湾资源较多,沙子口外海、胶州湾资源尚丰,年产约数十吨。
海参,产于青岛近海的为“刺参”,属海参之上品。沿海分布面很广,但数量较
少。青岛前海大黑栏、小黑栏、太平角湾、竹岔岛、斋堂岛等海域资源较集中。1960
年调查,大小管岛、兔子岛、狮子岛、马儿岛、女儿岛等海域均有,但数量甚少。鲍
鱼岛、大福岛深水海域有海参、资源量亦不多。
石花菜, 生长在低潮线下,水深8~12米水清流急的岩石上,青岛市区、崂山、
即墨、胶南沿海均有分布。50年代以前资源较好,年产数百吨,60年代以后因过度采
捞,资源渐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