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海珍品养殖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28&rec=67&run=13

青岛沿岸为基岩质地带, 海珍品资源丰富,适于增殖海参、鲍鱼的水域约有1.5
万亩。50~60年代海参干品年产2500公斤以上,鲜鲍鱼5000公斤以上。70年代,因酷
捕滥采,资源极度衰退,几至枯竭。1980年以后,海参、鲍鱼的增殖渐有开展。
海参 山东省海水养殖试验场于1958年在青岛进行海参人工育苗。70年代中、后
期,即墨盘龙庄海珍育苗室和青岛市第一海水养殖场,先后取得海参育苗小规模放流
增殖成功。1974年,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在青岛大黑栏海区投石,建立投苗增殖区
2处, 面积4亩,当年投放稚参1万头。1975年9月,投放0.5厘米稚参3万头,养殖3年
可达到采捕标准。 1978年,崂山港东村建海参育苗室200平方米,由黄海水产研究所
进行技术指导,海参育苗成功,到1984年共培育参苗40万头。港江沿岸设增殖区60亩,
投石100多立方米和一部分树枝, 1976~1977年分别投亲参8500头和5700头,人工育
苗成功后,继续投放稚参30万头。1980年12月经青岛市科委对增殖区和非增殖区各两
个点测定,增殖区平均15分钟采捞成参105个和114个,非增殖区24个和32个。1979年,
薛家岛镇和竹岔岛村建海珍品育苗室2处,共530立方米水体,当年培育稚参20万头,
以后逐年增加育苗量, 到1987年增育参苗达440万头。胶南县养殖试验场80年代初开
始大量培育海参苗种,供放流增殖。竹岔岛海域成为重点海参增殖基地,唐岛、灵山
岛、斋堂岛水域,相继成为海参增殖区。
鲍鱼 进入80年代,青岛开始鲍鱼(皱纹盘鲍)人工育苗增殖生产。1980年,山
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人工培育鲍鱼苗种初获成功, 获0.5~2厘米稚鲍鱼2万个。1981
年即墨建海珍品增殖站,1983年培育稚鲍鱼10万个,开始在小青岛海区放流增殖。黄
岛区竹岔岛海珍品育苗室,1981年开始培育鲍鱼苗种,到1987年共培育稚鲍鱼12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