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裙带菜、紫菜、石花菜养殖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28&rec=59&run=13

裙带菜 青岛沿海裙带菜繁殖始于30年代初。1933年,朝鲜人设昌成养殖部于青
岛贵州路,自济州岛运进附有裙带菜苗种的石块,投于青岛沿岸,移植成功。1935~
1944年共运苗石31次11万公斤,分别投放在团岛、台西镇附近沿岸及黄岛、栈桥、小
港、炮台、太平公园、大麦岛附近海域,所附苗种有裙带菜、石花菜、鲍鱼、赤贝等,
以裙带菜繁殖为佳。 尔后数年,年产干品裙带菜约1.5万公斤。1946年黄海水产公司
接办养殖部,从事海藻繁育,裙带菜一般年产鲜品约10万公斤。1948年因当地居民滥
采,裙带菜资源破坏严重。
1950年开始,国营山东水产养殖场开展裙带菜生产繁殖。养殖区北自胶州湾内孤
山、岬山起,中经六号灯浮标,南至前海小青岛沿线,划定海域1030万平方米,以裙
带菜为主,紫菜、石花菜、海参、鲍鱼等资源渐有增加,裙带菜年产鲜品200~400吨。
1951年4~6月用孢子叶移植法在马蹄礁和鲁迅公园附近约20亩的海域内进行裙带菜繁
育。1953~1957年,在小港至大港、贵州路至后海沿岸炸礁投石扩大裙带菜繁育海区
100多亩。 1958年以后在小黑栏以西、棉花石等海区投石移植孢子叶,发展裙带菜繁
殖海域。董家湾、鹿角湾海区均有裙带菜资源。这时期,青岛沿海裙带菜资源为山东
沿海首位。1961年山东省水产养殖试验场在福岛湾筏式培育裙带菜幼苗30万株。1962
~1965年,沙子口水产养殖场承担裙带菜试养任务,筏式养殖5亩,亩产鲜品5~6吨。
70年代,青岛有少数单位实行裙带菜与海带混养,规模甚小。因自然资源屡遭破坏,
裙带菜产量逐年减少。80年代初,一度有盐渍裙带菜向日本出口,裙带菜养殖稍有恢
复,后因经济效益不佳而停止生产。
紫菜 在胶州湾中港、四方海区、前海、大小黑栏、栈桥、太平湾、大麦岛、太
清宫、沙子口、福岛等海域均有分布,多生长在海湾内较平静的潮间带岩石上。建国
前, 无从事紫菜人工养殖者。1956年,山东水产养殖场开始人工育苗试养2台筏子,
因效果不佳而中止。1958年,青岛市水产品管理所在山东水产养殖场技术人员指导下,
筹备竹篮子、 筐子、棕绳网、草绳网等800多件,布于青岛前海及四方海区礁石间,
以图自然采苗,移植紫菜未获成功。1959年,青岛市水产研究所在青岛几个海区进行
紫菜养殖试验, 选六号码头挡浪坝处为采苗区,9月初挂棕网自然采苗,移植到棉花
石、太平湾和四方发电厂附近海区,进行养殖测试,因附苗不佳和风灾袭击,试验工
作失败。
60年代初开始,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青岛进行条斑紫菜半人工采苗养殖实验,初
获成功。至70年代初,以浮动筏式养殖生产实验2.5亩,产紫菜312公斤,对紫菜生产
颇有推动。1970~1972年,青岛第二海水养殖场先后在湛山村前、南海路、前海栈桥
以东海区养殖20亩,1973~1976年,将栈桥以东和南海路海区养殖面积扩大到四五十
亩。 1973年,青岛市两处国营海水养殖场均建有紫菜加工室,以5.6万美元(合人民
币28万元)自日本进口加工机2台,紫菜生产颇兴一时。1974年扩至400亩,产20吨。
1975~1977年养殖面积分别为196亩、 210亩、 170亩,产量(干品)分别为7.2吨、
9.63吨、1吨。1979年以后,紫菜养殖无利可图,国营养殖场不再生产。
石花菜 建国前在团岛湾、四川路沿岸一带,曾有少量人工移植。在崂山、即墨、
胶南沿海广有分布。
1950年夏,山东水产养殖场将团岛海域自然生长的石花菜连同石块移植于小黑栏
海区,自然繁殖区域扩大。1955年下半年,在浅海梯田内人工试养,因成本太高未得
推广。1958年以后,驻青岛水产科研单位经多次对石花菜人工育苗养殖进行试验和深
水层越冬试验,取得成果。1981年,胶南县海水养殖场试养石花菜42绳,产量14.5公
斤, 每亩按400绳计,一年分夹两茬苗,可产约280公斤。到1983年推广到7个养殖场
和养殖联合体, 养殖水面扩大到49亩,一茬亩产高者173公斤,经济效益甚好。1985
年, 琅琊、★口、薛家岛等海区人工养殖面积达83亩,可收干品300公斤,石花菜养
殖呈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