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渔港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28&rec=48&run=13

青岛渔港,位于胶州湾东南侧,有中港和小港,为渔船和民间贸易船的良港。
小港, 1898年开始建港,1901年春竣工。建有两座防波堤,北防波堤长453米,
南防波堤长142米。港内建有1座木码头,宽6米,长150米,两边可靠4艘小吨位轮船。
小港水域面积3.4万平方米。 建成初期,码头由德国占领者控制,主要用于卸载军火
和其他物资。自20年代开始,青岛小港逐渐成为青岛渔业经济总汇所在地。渔轮公司、
渔业行栈多座落在小港附近的菏泽路、山西路。1948年莘县路、菏泽路、冠县路、小
港沿一带有大小200余家鱼行及渔业代理店。 青岛地区及外口渔船汛间停泊在小港,
拥护不堪,秩序混乱。
建国后,渔业恢复发展,小港渔业基地港已受限制,曾多次研究确定扩建中港渔
港, 以适应渔业发展。小港菏泽路港沿岸壁300米,为国营机轮渔业基地;莘县路西
段港南沿岸长200米,水域面积16950平方米,陆地面积5412平方米,是群众渔业及南
洋花鱼船使用港区,为历史沿用已久的渔业泊船装卸区。此区大体人分为两段:西段
130米主要供青岛地区及邻区帆船渔业使用, 东段70米主要供南洋花鱼船及外地大型
木帆船用。1958年,东段70米岸壁码头,因“大炼钢铁”需要由航运部门使用。此后,
渔业码头仅有130米, 东60米为陡岸壁,西70米斜岸壁。港区陆地面积2500平方米,
有卸鱼用陡岸堤式木质浮码头1座,长30米,可停靠渔轮两艘或小机动船4艘,附卸鱼
输送带2条, 计100米。另有旧船搭成的临时浮码头1座,供渔船上物资用。机动渔船
发展很快,渔港能力已不适用。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有一批外省、外地渔船以青岛
渔港为作业基地,春秋两汛多达500~800艘,3000~5000航次,进港船排号等码头更
显紧张。1958年前,小港渔港码头由青岛港务和水产部门共同管理;1958年后,由水
产公司自管自用。 1956年1月,交通部颁布港口收费规则,免征渔船的船舶港务费和
鱼鲜货物港务费。 1964年8月,青岛市水产捕捞公司于小港南岸壁建成30米×8.42米
浮码头1座,总造价10.7万元,总吨位160吨。
1977年第四季度, 青岛市水产局主持小港渔港水域清淤工程。国营渔业清淤区4
万平方米,群众渔业清淤区1.5万平方米,清淤费用共计35万元。
1981年6月, 小港南侧渔港码头翻建岸壁码头99.41米,护岸34.48米,钢质趸船
码头(30米×8米)1座及引桥(20米×3米)1座;卸鱼棚1800平方米及车库、机油库
300平方米, 服务用房2400平方米;设滚筒封闭电机输送带200米。工程总投资147万
元, 市自筹28万元,山东省对青岛水产投资119万元。翻建工程由交通部航务局第二
工程处施工。到1982年5月,岸壁、护岸工程竣工;7月,包括浮码头全部水工工程竣
工,两项投资为68.3万元。小港南侧渔港,属青岛市水产局管理,拥有重力岸壁码头
1座, 卸鱼浮码头2座, 共6个泊位, 卸鱼棚1260平方米,综合服务楼3400平方米。
1981年9月2日, 根据《青岛市总体规划》,对小港沿莘县路西段130米进行了改造和
扩建。
中港, 建国前有渔轮专用码头150米, 帆船专用码头356米。1965年进行扩建,
1970年建成东西两座卸鱼码头,可同时停靠8艘渔轮,日卸鱼能力2万箱。中港渔业基
地和小港西侧渔港,属青岛海洋渔业公司管辖。自50年代末,国家累计投资1600万元
改造扩建,渔港设施逐步配套完善。拥有卸鱼浮码头2座,4个泊位;固定直立式上冰
码头3座,4个泊位;舾装码头1座,2个泊位;渔轮航修码头1座,2个泊位,可停泊渔
轮250艘。
1985年10月,市水产局责成青岛市渔港管理服务站加强小港渔业码头固定资产的
管理,实行“以港养港”。规定:(一)小港渔业码头的固定资产产权属青岛市水产
局, 划归青岛市渔港管理服务站使用。(二)码头及护岸工程价值49.16万元,使用
期限50年; 钢体浮码头价值19.06万元,使用期限20年;调度楼价值1.82万元,使用
期限50年; 渔船供水设施价值3016元,使用期限30年;卸鱼棚价值16.02万元,使用
期限35年;旧木质浮码头价值3万元,使用期限5年。(三)折旧基金按单项固定资产
计提,按期上缴青岛市水产局,各项固定资产如须延长使用年限或提前报废,均由市
水产局决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