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渔 具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28&rec=44&run=13

帆船渔具 1934年前后,青岛沿海地区帆船渔业沿用较多的网具有三四十种,分
为六类,即抄网类、建网类、掩网类、曳网类、刺网类、敷网类。抄网类包括扒网、
推网、抬网;建网类包括插网、小眼网、海蜇网、小张网、挂网、大网、大虾网、六
袋网;掩网类包括旋网、小拉网、大拉网;曳网类包括圆网、风网、海参网、地网、
合网、小虾网、汽船曳网、帆船曳网;刺网类包括碰网、蟹网、鼓眼鱼网、站网、摔
网、流网;敷网类包括筝网、吊网、乌贼网。30年代后期,青岛近海及胶州湾地区捕
捞网具,以圆网为多,其次是流网、挂网、拉网、站网、袖网、裤裆网、挡网、钓钩
等。沿岸使用的小张网、大网等定置网具和旋网、抄网等小网具,逐渐淘汰,钓鱼业
及潜水渔业有所发展。自50年代胶州湾蛤蜊资源被广泛利用,沿岸渔业转为挖蛤生产
并逐年增多,到80年代初已有数千只小渔船挖蛤蜊,小型网具生产再度减少,采蛤耙
子迅速增加,成为近海渔业的主要渔具。
机动船渔具 青岛机轮渔业有底拖网、 围网和流网3种。50年代初,山东水产公
司有5艘渔轮从事单拖作业, 网型不一,结构为背腹、左右侧四片式网具。当时渔轮
动力小, 拖曳速度慢,网口水平扩张,产量仅为对拖底网的1/4,不久即被淘汰。双
船拖网。早在1913年,双船底拖网随日本渔船进入青岛,当时称手操网。30年代后期
青岛渔轮生产以双船拖网为主,网具结构由撑杆、袖网、天井网、背腹、侧网、舌网
和囊网组成,全长45米,称“四拼头网”。50年代末,青岛水产公司和黄海水产研究
所研制成功轻网快拖网,改进了手操网的网型结构。网身由背腹网组成,去掉了侧网
和舌网,袖网改成上、下袖,去掉撑杆,增加了空纲。这种网具,扫海面积大,阻力
小, 网产量比手操网提高50%。获1978年全国科技成果奖。70年代后期,轻拖网的网
身前部及触网目边长由原来11.7厘米改为30厘米,网口周径由原来117米,增大为165
米, 扩大了扫海面积,提高产量30%左右。大型机动渔船全部使用轻拖网,小机动船
使用者亦不少,唯对资源保护不利,提倡改为流网作业。围网作业50年代兴起,开始
有少数船采用双船作业,稍后即以单船围网为主。双船围网和单船围网基本相同,沿
用传统围网作业方式。60年代以后,围网作业在渔轮业中已不属主要生产项目。70年
代初开始灯光围网生产试验, 数量不多。围网灯有水上灯和水下灯两种,水下灯分5
米和10米两种深度。灯光围网的作业方式有了望、瞄准和光诱三种,作业海域扩大。
青岛于60年代初开始使用尼龙丝作流网,多用于机动船和大木帆船,为捕捞鲅、鲐、
鳓鱼的主要网具。锚流网于70年代初开始使用,逐步发展为捕捞对虾的主要网具;鲳
鱼流网于70年代末兴起,到80年代初,在流网类中占重要部分;沙丁鱼、黄鲫鱼和黄
姑鱼流网等比重甚少。
渔具数量 1922年,青岛地区渔具数量始有最初统计,总数为3392件。其中:各
种延绳钩550件,渔网2842件(圆网1335件,流网10件,挂子网22件,拉网1475件)。
1932年渔具总数为3702件(其中:沧口区174件,李村区864件,阴岛区2664件)。翌
年,各种延绳钩1600件,渔网2730件,流网较20年代增加较多。1948年市属浮山、李
村、崂东、崂西、沧口、阴岛6个区,共有各种渔网10399件,各种鱼钩42.48万把。
建国后,渔业得到发展。1950年,崂山郊区有钩线6634筐,各种网具8688件,波
螺网(皮) 12.58万个;1954年青岛共有渔具25036件,其中流网10516条,挂网5315
条,坛子网104条,圆网690条,拉网111条,钩线5504筐,其他2796件,4年间各种网
具增加近两倍。 1955年以后, 主要网具除圆网外,挂网、流网、钓钩等逐年增加。
1957年各种网具达565723件。 1959年青岛市共有各种渔网58834件,其中:市区及崂
山郊区15961件, 即墨县31770件,胶南县10424件,胶县679件。另有各种鱼钩753万
把。
1961年, 青岛市共有渔网33123件,其中圆网690合,流网14175条,挂子网5936
扣, 坛子网328扣,轻拖网185合,插网4410合,拉网99合,圈网200个,滩网10条,
其他网7090件。 另有底钩2288筐,带鱼延绳钩1622筐,滚钩160杆。各种渔具比1957
年增加50%。 1963年,青岛市渔网总数达到35264件,10种主要网具已达31135件,比
1962年增加31.4%, 经济困难时期所造成的网具下降已有恢复。1964年流网增置5200
条,大部分为尼龙胶丝网,到1965年尼龙网具占网总数50%左右。
1966~1979年期间,机动渔船有发展,增加拖网约1000盘。1980年,青岛市共有
网具163044件, 其中青岛海洋渔业公司268件,市属企业和群众渔业162776件。1982
年以后, 各种流网大量增加。到1986年,青岛市网具总计65万件,为1980年的4倍。
淡水渔业网具1063件,比1980年增加1倍。
网具材料 天然纤维:历史上广泛使用棉纱,用量最大,直到60年代初,沿海群
众渔业和远洋机轮渔业网具,仍用棉线材料,并采用栲皮(胶)桐油、猪血染网防腐。
1959年开始用煤焦油染网,成本低且无自然之患,唯工艺掌握较难,染后不易干燥,
影响网具使用。蚕丝多用于对虾网、旋网等小网具,染网工艺同棉线渔网。蚕丝网具
质量甚好,但价格昂贵,不能大量用作网具材料。麻类有黄麻、大麻、苘麻数种,从
30年代以来的资料看,青岛沿海多用作网纲材料,未见直接用于结网。化学纤维:青
岛地区应用化学纤维于网具始于60年代初,1961年试验推广,尔后,国营机轮渔业,
流网、拖网、围网逐步采用化学纤维。化学纤维网具有不须油染、滤水性能好、减轻
劳动强度等优点。其拖网、流网、挂子网比棉纱网分别增产50%、100%、10%。1963年
到70年代末,群众渔业网具材料和多种绳索所用棉纱、麻类、棕片等材料基本为化学
纤维取代。用于渔业的化学纤维主要有:锦纶棕丝,俗称尼龙胶丝,多用于编结流网,
1961年开始迅速推广应用;聚乙烯单丝合股线,用于编结拖网、围网和定置网及其他
小型网具,60年代后期应用;聚丙烯单丝,用于制做各种绳索,在70年代大量使用;
锦纶复丝、涤纶复丝等用量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