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机帆船捕捞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28&rec=20&run=13

青岛市群众渔业使用机帆船始于1952年。其时崂山郊区双埠村终立江渔业互助组
由政府拨款购15马力小机帆船1艘,至1954年增至4艘。由立成渔业生产合作社进行流
网、钓钩生产试验。
1959年群众渔业机帆船共11艘,以后数年发展缓慢。1961年台西渔业社、浮山公
社、 西流庄公社开始经营机帆船4艘,崂山县增加到10艘,并开始进行机帆船底拖网
作业生产试验。 是年,群众机帆船渔业产量171吨,占总产量的1.7%。1962年市区及
崂山县60马力以上的机帆船9艘, 大部分从事底拖网生产,对船年产量最高的64吨,
最低的3~6吨, 经营状况不佳。青岛市水产局随即组织机帆船进行尼龙胶丝流网捕捞
试验, 经济效果良好, 机帆船渔业遂有转机。 1964年群众渔业机帆船崂山有31只
(3240马力),台西渔业社7只(655马力)。机帆船亏损状况开始扭转,渔获量已占
群众渔业捕捞量的8.1%。1965年,群众渔业机帆船增至58艘,常年放流网的船为多,
一部分船春流秋拖,少数船开始参加秋季渤海湾捕对虾(高产的对船产虾18吨),机
帆船产量在总产量中占14.2%。
1966年,群众渔业机帆船增至68艘,台西渔业社(1967年改为东方红养殖场)仍
为7艘, 崂山县61艘,因鳓鱼、鲅鱼资源逐渐衰退,部分60马力以上的船多有亏损,
无力经营者甚多。 1967~1968年群众渔业减少机帆船20艘,占总船数的33%,马力数
减少54%, 卖船风一度很难制止。70年代初,国营渔业公司把部分小渔轮处理给崂山
县经营,群众渔业大马力机动船再度增加,12马力、20马力的小型船亦有发展。1975
年崂山县机动渔船343艘, 9620马力,1977年达到726艘,15754马力。原有的一部分
60马力、 80马力的船逐步淘汰,所留大马力船多为135马力,以底拖网作业为主;12
马力、 20马力的船675艘,多以流网为主兼营拖网,少数船专营流网或拖网。是年,
群众渔业捕捞总产量为2.7万吨。 1973~1975年,每年递增2500~3400吨,主要为机
动船所增。
1979年, 青岛市辖区群众渔业共有捕捞机动船1471艘, 3.7万马力, 年渔获量
2.85万吨, 占捕捞总产量的70%以上。60马力以上的“大马力”船134艘,年产量1万
吨左右, 约占捕捞总产量的1/4。大马力船渔民占渔业劳力总数的9%。这批船多数因
主机质量差、故障多,技术水平跟不上,获渔率低,部分船仍有亏损。
1979~1982年,青岛市调整渔业生产结构。为加强水产资源繁殖保护,采取“拖
改流” 的措施,减少底拖网,压缩定置渔具,发展流网、围网、钓钩等渔业。国家4
年拨给网具改革费173.8万元,与自筹资金共增加流网和锚流网约4万条,一部分小马
力船由以拖网为主改为流网为主,12马力船一律不准拖网作业。1980年,优质水产品
及流网产品的比重比1979年各增加3%。崂山县1980年流网渔获量4973吨,占县渔获总
量的34%。 即墨、崂山渔业管理部门发挥本地区流网作业技术优势,分别在千里岩、
沙子口、连云港等港口设生产指挥组,掌握渔场渔情,加强对流网生产的指导。70年
代后期至80年代初,青岛市机动渔船在吕泗、大沙、海州湾渔场作业的拖网船保持在
40~50对, 流网船850艘左右, 年产量1.1万吨,流网渔业产量逐年上升至7000吨。
1980年县区各种渔业产量总计3.49万吨。1981年县区海洋捕捞产量中,优质鱼虾1.28
万吨,占总产量的39.04%,优质鱼比重微弱上升。当年流网产量7824吨,占海捕量的
22.42%;钓钩产量119吨,占海捕量的0.57%;定置网产量8615吨,占海捕量的24.68%;
拖网产量11164吨, 占海捕量的31.99%;其他网具产量7431吨,占海捕量的20.34%。
1980年以后,推行流网捕鲳鱼和锚流网捕虾生产,为机动船渔业开辟新的生产领域。
1981年青岛市群众渔业流网、 锚流网机动船1160艘,比1980年增加143艘。在捕虾生
产中,锚流网产量占总捕虾量的61%,开始超过拖网捕虾的产量。至1982年,全市544
艘20马力船, 已有520艘常年从事流网作业。春季流刺网捕鲅鱼、鳓鱼、鲳鱼,秋季
锚流网捕对虾,成为青岛市海洋捕捞生产的主力。1980~1981年,在吕泗和连云港外
海渔场试验鲳鱼流刺网取得极好效果。 1981年春汛参加试验的5艘20马力船,平均单
产18922公斤,比鲅鱼流网船高37%。江苏沿海春季鲳鱼资源稳定,青岛近海和山东南
部沿海6月份以后鲳鱼资源亦甚可观。1982年鲳鱼流网174船,平均船产1.56万公斤,
为春汛流刺网单产最高量。 1984年,鲳鱼流网船增至400艘,成为流刺网渔业的主力
之一,鲳鱼总产量达4082吨,经济效益甚佳。1985年,从事鲳鱼流网的船增至615艘,
但因鲳鱼资源锐减,产量仅3573吨,渔场向南推进50海里,达舟山北部海域。
1972年开始,部分小船用锚流网秋季到止锚湾近海捕对虾,取得成功,以后逐年
发展,为机动船锚流网捕对虾打下基础。1980年开始,推行机动船锚流网捕虾取得好
效果。群众渔业绝大部分船改用锚流网捕虾,拖网捕虾的比重明显下降,仅67对,锚
流网525艘, 渐次成为捕虾主力。1982~1985年期间,机动船春季使用流网,秋季使
用锚网已成为捕捞作业的主要方式。 1983年从事底拖网作业的机动船尚有200艘,占
机动船总数的12%, 比1979年减少一半。 1984年大马力锚流网船秋汛捕虾平均船产
3500公斤,盈利1.74万元。1985年到渤海湾锚流网捕虾船622艘,拖网船减少到20对。
是年秋汛,南北两个渔场共投入锚流网船2044艘,拖网船63对,捕对虾总量2705吨,
比1984年增产1倍,锚流网船的产量占92.8%。一些大马力船改拖网为锚流网捕虾以后,
经营状况普遍好转,锚流网捕虾的比重逐年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