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水产供销公司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28&rec=153&run=13

青岛市水产供销公司,位于河北路71号,是经营水产品购销、冷藏、加工及渔需
物资供应业务的综合性国营企业。1949年6月,人民政府接管官商合办的青岛鱼市场,
建立国营青岛鱼市场,后改为青岛水产品交易市场。1956年以业务部与山东省供销社
青岛渔业供销站为基础,成立中国水产供销公司山东省青岛市分公司,接山东省青岛
市水产公司冷藏第二分厂改称山东省青岛市水产供销公司冷藏厂,在小港、沧口分设
第一、第二批发部和港东、沙子口两个供销站,经营水产品批发和渔需物资供应业务。
1958年,青岛市水产供销公司由市水产局改归商业局领导,以后曾数次更名和改变领
导关系。 1975年改归青岛市水产局领导。1981年1月,山东省水产供销公司青岛分公
司下放为市属企业,改称青岛市水产供销公司,辖有冷藏厂、水产品加工厂、汽车队、
水产货栈、水产商店、黄海商场、永平路水产综合商店、徐州路水产副食品商店和海
天服装厂。青岛市水产供销公司成立30余年,水产品经销、渔需物资供应、水产品加
工冷藏业务不断扩大。1986年拥有固定资产额792万元,流动资金50万元,职工945人,
年盈利107万元,为国家中型一类企业。
水产品经营 1956年水产供销企业建立后,统一执行国家水产品收购计划,对国
营渔轮水产品实行包购;对群众渔业水产品实行收购或代销;对国营养殖场的产品全
部包购包销。到50年代末,水产品年收购量2~3.5万吨。60年代初,采取派购加奖售
办法, 对群众渔业经济鱼类收购70%,杂鱼、杂虾收购60%,珍贵鱼品收购90%以上,
对虾全部收购出口;对国营渔业执行调拨计划,自产自销。1961~1963年,年收购量
2.2~2.9万吨。 自1964年5月,青岛水产公司的鱼货由水产供销公司统一经营,60年
代后期至70年代初,年收购量一般为3~5万吨。70年代末,青岛海洋渔业公司按计划
交售鱼货1万吨。 在青岛小港收购和从外地港进货,年约2万吨,年经营水产品约6万
吨。 1980年,水产品收购政策开始放宽,收购量降至3.3万吨。1981年开始,对虾全
数收购交外贸出口,其他水产品派购60%,议购40%。1985年通过各种渠道购进议价水
产品3073吨,省水产局安排由青岛渔业公司交售1100吨。80年代初成立海上收购船队,
有冷藏收购船3艘,总吨位746吨。渔汛期间到南北渔场收购鱼虾,连同租用生产船代
收购,海上年收购量在1000吨左右。
青岛水产供销公司成立初期,年销售量1.3~1.8万吨,其中,市内销售7000吨左
右, 调出3000~6000吨,出口500~1000吨,加工3000吨。50年代末期,水产品年销
售量2.2~3.3万吨,其中,供应市场6000~8000吨,调出量增加到1~1.7万吨,出口
增至3000吨,这个时期年营业利润100万元以上。60年代前期,将投放市场的水产品,
按水产专业店60%、兼营店40%的比例分配销售。年销售量在万吨左右,水产品出口量
压缩, 由1961年2500吨降为1963年600吨。60年代中后期,水产品收购调拨计划不能
正常进行, 年销售量保持在1万多吨。70年代初,外地渔船到青岛港卸货增多,水产
品年销售量增至2.5~3.6万吨,调出约1~2万吨,供应出口1500吨左右。80年代,水
产销售公司水产品年销售量保持在1.1~1.3万吨。 1982年盈利147万元。1983年出口
水产品1700多吨。 1985年,全部实行议购议销,公司运销汕头冻鲳鱼300吨,港养去
头虾13吨。从舟山调进带鱼800吨,从烟台调进鲐鱼324吨,商品销售利润170万元。
渔需物资供应 1955年以前,青岛市水产交易市场主要渔需物资年销售额约20万
元。1956年青岛水产供销公司成立后,直接组织渔需物资供应工作,当年供应渔用棉
纱150件,毛竹2.24万支,红麻3900担,血料590担。50年代,公司直接供应市内群众
渔业和国营渔业公司,海带养殖场等13个单位。县区渔业所需物资,由所属各渔需物
资供应站供应。公司设立渔需物资零售店,负责对青岛辖区渔船和外埠来青卸港渔船
生产及生活资料的供应。对市区渔业所需物资采取系统内调拨、系统外调拨和直接向
渔民零售三种供应方式。经营利润一般不超过1%。50年代末,主要渔需物资的年供应
量为:麻类4000~7000担,毛竹2.5万支,桐油100多吨,渔盐1000~2000吨。1964年
渔需物资总额达547万元。 1969年渔需物资供应已达13个大类,5000多个形式,1976
年供应金额达846万元。 1980年,供货金额300多万元。年供应渔用柴油指标1万吨,
实行“鱼油挂钩”供应办法,鼓励渔民多向国家交售水产品。1981年柴油供应指标分
季安排,超指标不供应。1983年规定柴油供应总指标为70%,另30%与调拨派购水产品
挂钩。 对来青卸港的渔船,每交售1吨优质鱼或2吨杂鱼,供应1吨柴油,多交多供,
不交不供。1985年开始,扩大海上和外地收购水产品业务,渔需物资供应相应扩大,
年销售总值350多万元。 渔需物资经营范围逐渐改变,主要有柴油、钢丝绳、包装物
料、 聚乙烯丝4大类,其他品类渔需物资和渔业生产需要的生活资料,由渔民自行采
购,公司停止供应。
储运 公司成立初期,有仓库4处,建筑面积3579平方米,储存容量3461立方米。
至60年代, 发展为长山路、包头路、广州路、山西路、东阿路、菏泽路6处仓库和莘
县路、 普集支路2处货场,仓储水产品和渔需物资。1956年以后,公司负责青岛地区
水产品和渔需物资的运输、仓储、包装,并受省公司委托,担负文登、石岛一带水产
品及渔需物资的“中转”任务。50年代,每年运往外地的“中转”水产品及渔需物资
2万吨左右, 至70年代初期,运输和“中转”的水产品总计21万吨。1973年,公司成
立汽车队,并设有大修车间。1978年调进日产汽车10部,共有运输货车23部。
水产品加工、冷藏 50年代前期,主要加工海米、鳓鱼、带鱼、鲅鱼、鲐鱼等30
多个品种, 年加工量500吨左右。1958年7月,公司成立加工厂,有大瓷缸200多口,
租用鱼池40多个, 总容量650吨。 有晒鱼场地2处,近4万平方米,腌鱼池2处,容量
1600吨所有水产品加工全部手工操作。50年代后期,水产品年加工量1000多吨。50年
代末至60年代初,在团岛建立综合利用生产车间。初期产品有海豚脑油、珍珠粉、鱼
鳞胶、甲壳质等。先后试测加工的主要品种有鱼泥、鱼粉、蟹酱、鱼卤油、甲壳灰化
肥及饲料等。 甲壳质1966年达150吨,被列入国家计划。70年代末,水产品综合利用
相继停止生产。60年代初,海珍品产品增加鱼翅、明骨等10几个品种,鱼类加工产品
增加到几十个品种,代外贸加工墨鱼干、大虾干、安康鱼干、河豚鱼干等产品,销往
国际市场。至70年代末,总计加工水产品9000吨。1985年水产品传统加工全部停止。
原加工厂改为水产商行和肉食品车间,建立30吨冷库座,经营加工冷冻业务。1986年
有职工153人, 占地面积23527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5207平方米,工业总产值30.51
万元。1987年拥有固定资产160万元,流动资金40万元。
公司冷藏厂, 系由兹美冷藏厂改建,1970年工程投资172万元,1974年11月建成
投产。建筑面积4287平方米,日速冻能力80吨,冷藏量为2000吨。1977年扩建冷藏库
1座, 建筑面积2937平方米,冷藏量1000吨,工程总投资74万元,1979年竣工投产。
50年代, 冷藏厂理鱼、摆盘、运输多为手工操作,年冷冻水产品在500吨以下。60年
代冷藏加工鱼肉、鱼段、蛤蜊肉等水产品。至1977年,已达68个品种。1985年冷冻水
产品3865吨, 冷藏品达75.9万吨/日。冷藏加工、脱盘、运输、分类、出入库实现机
械化。1986年,公司冷藏厂有职工243人,固定资产310万元,流动资金68万元,冷藏
品68.4万吨/日,冷冻品2426吨,盈利总额71.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