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第二海水养殖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28&rec=126&run=13

青岛市第二海水养殖场,位于东海路10号,场部和太平角试验队两处占地面积为
38074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为12141平方米。第二海水养殖场的前身为青岛市海产养
殖场。 1957年秋海产养殖场成立,1962年6月解体,分建青岛市第一、第二和第三海
带养殖场。1963年1月第二海带养殖场并入第三海带养殖场。1965年3月第一海带养殖
场改为青岛市第二海水养殖场。 1966年1月第三海带养殖场并入青岛市第二海水养殖
场。1969年,青岛市第二海水养殖场由四川路迁至东海路,并在湛山、太平角、棉花
石、五号码头设4个生产队,全场职工290人。是年,台西渔业社并入。1977年,棉花
石生产队由四川路青岛造船厂东侧迁至团岛新场区。1979年12月,团岛生产队改为一
分场, 五号码头生产队改为二分场。1985年1月,一分场改为青岛市海带食品厂,二
分场改为青岛市海水养殖加工厂,脱离青岛市第二海水养殖场,成为市水产局直属企
业。 1986年,全场职工737人,固定资产原值315.8万元,流动资金107万元,工业总
产值557.26万元,盈利总额10.3万元,企业经营由以养殖生产为主,转以海藻化工生
产为主。
养殖生产 原青岛市海产养殖场,于1959年最多养殖面积达2000亩,海带收获面
积仅为放养面积的50~60%,三年平均亩产仅有0.66吨,1958~1962年累计亏损345万
元。 1962年养殖海带836.5。 1963年定额流动资金为51万元,职工345人,养殖海带
715亩,产量416吨,仍亏损17万元。1964~1969年,养殖海带500多亩,职工200人,
经营扭亏为盈。1969年增加场前和太平角养殖区400~500亩,养殖面积达1000多亩,
是年亏损11万元。1972~1974年,养殖海带面积由1500亩降为800亩,平均亩产0.6~
0.8吨。 紫菜养殖增至200亩,产量8吨。养殖生产亏损90多万元。1976年,全场海带
养殖面积减为300~400亩,平均亩产量增至1.5~2吨。五号码头海区重点养殖贻贝,
一般保持在300亩左右,最多达400亩,年产2000吨左右,最高年产2700吨,养殖经营
状况好转。1984年以后,在太平角海区养殖海带、扇贝等40~50亩。1986年仅养殖海
带40亩,年产盐干海带50吨,养殖生产已不属主要项目。
化工生产 1970年开始,海藻化工产品褐藻酸钠(褐藻胶)、甘露醇、碘相继投
入生产。1971~1975年,化工生产职工由98人增至200多人,年产碘1.5吨左右,甘露
醇14~16吨,褐藻酸钠70~90吨。1973年生产的碘和甘露醇全部达到一级标准,褐藻
酸钠一级品56%。1976~1977年,生产褐藻酸钠分别为120吨和168吨,碘分别为2吨和
2.5吨, 甘露醇分别为33吨和39吨。1976年生产的褐藻酸钠全部销往国际市场。1977
年,出口甘露醇39吨,褐藻酸钠74吨,创利润74万元,改变连续三年亏损状况。1979
年,褐藻酸钠一级品率达到100%,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名列前茅。1981年,从日本引进
螺旋压榨机、 造粒机、烘干机、分离机和吸铁器等9台设备,褐藻酸钠年产200~400
吨;甘露醇从40吨提高到100多吨,最高150吨;碘从3吨提高到5吨左右,最高6吨多。
1986年胶、 醇、碘产量分别为288吨、151吨和5吨,褐藻酸钠和甘露醇在国际市场竞
争实力增强。 1981,出口褐藻酸钠191吨,甘露醇44吨。此后,褐藻酸钠年出口量一
般在250~300吨,甘露醇为40~55吨。
食品生产 70年代初,增加贻贝食品、海味食品罐头等生产项目。1978年,生产
食品罐头250多吨。 后因产品销路不畅,于80年代初渐次停止生产。1982年以后,一
分场海带食品生产规模逐步扩大,二分场仍以加工淡菜(贻贝干)、冻鲜贻贝肉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