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兴建过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27&rec=98&run=13

“引黄济青” 工程,最初是1982年1月国家城建总局在青岛召开“青岛市水资源
研究讨论会” 上提出来的。是年9月,国家计划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计委)、经济
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经委) 、水利电力部(以下简称水电部),于1982年3月和城
乡建设环保部(以下简称建设部)联合考查后,认为“从黄河调水是解决青岛市供水
的重要途径” 。1984年7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领导万里、胡启立、李鹏及有关部委
的专家、学者乘直升飞机视察了黄河,听取了水电部长钱正英关于引黄济青方案的汇
报。是年10月,山东省政府将《山东省引黄济青设计任务书》呈报国务院,10月29~
31日,水电部会同国家计委、建设部在北京召开了审查会,初审确定近日向青岛市区
日供水55万立方米。后鉴于国家财力、物力限制,将供水规模缩小为日供水30万立方
米。 1985年4月,著名水利学家、清华大学原副校长张光斗教授,受国家计委委托来
山东及青岛对引黄济青工程实地考查、 论证。7月,山东省政府又将《山东省引黄济
青工程修正设计任务书》呈报国务院。国家计委按照国务院批示,会同水电部、建设
部, 并邀请有关专家审查了修正设计任务书,9月向国务院呈报了审批请示。经国务
院审批同意,国家计委于10月18日正式批准了引黄济青工程设计方案,把该工程作为
关系青岛市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一项战略性措施,作为地方重点建设项目列入国家
计划,由山东省政府执行。
1986年4月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郝建秀在青岛
八大关小礼堂仔细察看了引黄济青工程示意图,并和省、市领导及水利专家一起研究
工程建设,要求集思广益付诸实施。
在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成立了引黄济青工程指挥部,山东省副
省长卢洪任总指挥。 同时以招标竞争的方式组织了省内外200余家专业队伍、千余名
指挥者和工程技术人员、 近百万民工参加会战。4月15日,引黄济青工程正式开工。
在施工中采取了“突出重点,分期实施,确保质量,渠成水通”的总方针,按照系统
工程的要求,进行了科学的运筹。沿线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市、县各界积极支援工程
建设,并多次组织文艺团体到工地慰问演出,极大地鼓舞了全体建设大军的斗志。
按照“分段包干,各负其责”的原则,青岛市负责完成的工程有:一是棘洪滩水
库以上工程,主要有开挖、衬砌输水明渠73公里,大型泵站2座,以及倒虹吸、桥梁、
涵闸等建筑物;二是棘洪滩水库工程;三是棘洪滩水库以下工程,主要有输水暗渠22
公里(含1.8公里隧洞) ,净水厂、加压站、调节水池及市区输水干管等工程。青岛
段的施工得到了全国和省内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援。开工伊始,济南军区即调集5000余
名官兵,率先参加了桃源河改道工程。市区的大中学校师生也主动利用星期天参加义
务劳动。水电部五局一分局承担棘洪滩水库建设任务后,分别从河北岳城水库、唐山
引滦工程、山西张峰水库、东北吉林热电厂、烟台开发区等工地抽调精干力量参加施
工。青岛地质矿产局组织的第四地质队、第五探矿队、水文地质总站和区域地质调查
队,每天工作15个小时,为棘洪滩水库、市区输水线路及白沙河净水厂、蓄水池建设
提供了可靠的工程设计资料,为全线同时开工赢得了时间。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测
量队、山东省治淮安装工程队,也为青岛段输水河线路施工放线和亭口泵站的建设作
出了贡献。安徽省合肥市省建水泥制品厂、河北省保定水泥制管厂、北京第二制管厂
优先为青岛制做了优质大型水泥管3400根,计17公里。市内各县(市、区)承担的工
程,更是派出了精兵强将,提前完成了各项任务。
引黄济青工程得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的极大关怀和支
持。先后到工地视察指导工作的领导人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全国政协副
主席钱正英、水利部(1988年水利电力部分设水利部和电力工业部)部长杨振怀、中
共山东省委书记姜春云、省长赵志浩、济南军区司令员迟浩田、常务副省长李振、中
共山东省委副书记马忠臣、山东省副省长卢洪、王乐泉和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刘鹏、
省政协副主席陆懋增等。1989年11月25日引黄济青正式通水,国务院发来贺电,全国
政协副主席谷牧为通水典礼剪彩,国务院总理李鹏亲笔题词:“造福于人民的工程。”
引黄济青工程不仅解除了青岛市近期内的供水困难,而且还可向沿线供水6400万立方
米,向高氟区供水1100万立方米。同时也为中国远距离引水工程提供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