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型水库灌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27&rec=66&run=13

全市中型水库灌区有19处(含书院水库灌区及王吴水库的墨河灌区、铺集灌区部
分),总设计灌溉面积66.59万亩,总有效灌溉面积32.12万亩。除吉利河水库灌区设
计灌溉面积大于10万亩外,一般设计灌溉面积均小于10万亩。其中设计灌溉面积小于
1万亩的中型水库灌区,唯有淄阳水库。灌区建设总投资2923.56万元,其中国家投资
2328.77万元, 群众自筹594.79万元。总投工2757.01万个,完成工程量1467.03万立
方米。
吉利河灌区 位于胶南县,受益范围有理务关、塔山、大场、大村4处乡镇108个
自然村。1971年3月开工,1975年11月开灌。设计灌溉面积10.0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
4.04万亩。 1987年有总干渠1条长8.95公里, 干渠两条共长18.6公里,支渠9条共长
27.91公里,干支渠建筑物416座。灌区内有扬水站8处,装机556千瓦。至1987年,国
家累计投资775.35万元, 其中灌区投资448.35万元,胜水渡槽投资327万元。总投工
888.55万个,完成工程量164.65万立方米。胜水渡槽是灌区一座主要输水建筑物,位
于西干渠上游, 跨越吉利、胜水两河,长2800米,引水流量5立方米每秒,最大高度
19.6米。1977年动工,1983年竣工,是山东省大型水利建筑物之一。1987年,灌区配
套占可开发面积的45%,渠系不健全,抗旱季节灌溉用水从渠道放入吉利河,再从下
游河中引水灌溉, 造成水源浪费。1981年,平均亩毛用水量507立方米,渠系利用系
数0.6。 开灌前粮食平均亩产230公斤,开灌后至1987年历年平均亩产350公斤,最高
年平均亩产525公斤。
北墅灌区 位于莱西县境内, 受益范围有南墅、日庄、院里、牛溪埠、武备5处
乡镇103个自然村。 1976年11月开工,1978年5月开灌。1987年有干渠1条23.6公里,
支渠13条共长56.6公里, 干支渠建筑物640座,斗渠以下建筑物84座。设计灌溉面积
5.7万亩, 有效灌溉面积4万亩,四级渠配套面积4万亩。1979年被山东省评为优质工
程。灌区累计总投资486.8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32.8万元(含丰收、白石山渡槽投资
33万元) ,群众自筹154万元。总投工307万个,完成工程量157.8万立方米。开灌前
粮食平均亩产220公斤,开灌后最高年平均亩产427.5公斤,1987年平均亩产350公斤。
灌区内有丰收、 白石山2座渡槽。 丰收渡槽位于刁家村西,1976年建,长339米,宽
5.2米,最大高度9米,共31孔,最大孔跨14.38米,设计流量7.2立方米每秒。白石山
渡槽位于邹家村东, 1977年建,长800米,宽4.8米,最大高度5米,共68孔,最大跨
度10米,设计流量6.2立方米每秒。
高格庄灌区 位于莱西县潴河上游东岸,1958年开挖了干渠及部分支渠,因配套
不全没启用。1965年开始配套,开发水稻灌区。1969年进行有计划配套,1975年支渠
改线,废弃部分支渠及建筑物,建扬水站5处。1987年有总干渠1条0.8公里,干渠1条
4.7公里,支渠2条共长9.4公里。受益范围有河头店、周格庄2处乡镇21个村庄和莱阳
市冯格庄一部分。 设计灌溉面积2.4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万亩,历年最大灌溉面积
1.5万亩。 灌区总投资18.4万元, 其中国家投资13.4万元, 群众自筹5万元。 投工
227.4万个,完成工程量18.88万立方米。开灌前粮食平均亩产98公斤,开灌后历年最
高亩产446公斤,1987年平均亩产350公斤。累计征收水费1.2万元。
黄同灌区 位于平度县北部,受益范围有石桥、两目、云山3处乡镇65个自然村。
1959年开工,1960年停建,部分渠道及建筑物遭破坏。1964年重建,至1987年,已有
干渠1条长20.3公里, 支渠10条共长29.5公里,斗渠56条共长40.3公里,有干支渠建
筑物350座。 设计灌溉面积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万亩。灌区总投资141.85万元,其
中国家投资80.65万元, 群众自筹61.2万元。投工158.09万个,完成工程量162.99万
立方米。开灌前粮食平均亩产100公斤,开灌后逐渐增产,至1987年平均亩产已达765
公斤。
黄山灌区 位于平度城东北部, 受益范围有崮山、 城关2处乡镇28个自然村。
1964年4月开发西灌区(崮山公社部分) ,10月开灌。设计灌溉面积1.73万亩,有效
灌溉面积1.5万亩。1966年开发东干渠。1987年,有干渠2条共长17.3公里,支渠15条
共长30公里, 干支渠建筑物135座。国家投资19.72万元。投工31.82万个,完成工程
量60.76万立方米。 开灌后粮食亩产逐年递增,1972年亩产275公斤,1982年亩产450
公斤,1987年亩产736.5公斤。在灌区建设中,由于不顾设计标准,盲目配套8.8万亩,
超过设计能力3倍以上, 所以出现灌区内的贫水区内缺水、井区有水再送水、近水远
浇以及只见工程不见水的现象。
双山灌区 位于平度城北, 受益范围有青扬、昌里2处乡镇38个自然村。1961年
开工,翌年开灌。1963年、1964年、1975年续建配套,1983年搞三级渠道防渗工程。
1987年,有砌石防渗干渠1条长1.35公里,支渠3条共长18公里,干支渠建筑物114座。
国家总投资23.7万元。 投工12万个,完成工程量13.6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2万
亩, 有效灌溉面积1.7万亩。 开灌前粮食平均亩产不足200公斤,开灌后逐年递增,
1970年平均亩产277.5公斤,1980年525公斤,1987年达750公斤。
大泽山灌区 位于平度县城北, 受益范围有大泽山、昌里2处乡镇18个自然村。
1963年开工, 1964年开灌。因上下游2处公社经常为用水发生矛盾,经昌潍地区水利
局批准, 将下游青沙公路以西部分划出灌区,仅保留大泽山公社的0.4万亩土地,称
北灌区。 1975年开发南灌区。1987年,南、北灌区有总干渠1条0.5公里,干渠2条共
长11公里, 支渠2条共长4.65公里,干支渠建筑物85座。设计灌溉面积1.83万亩,有
效灌溉面积1.2万亩。 累计国家投资64.55万元。投工248.58万个,完成工程量37.26
万立方米。开灌前粮食平均亩产125公斤,开灌后逐年递增,1974年500公斤,1984年
706公斤,1987年900公斤,是开灌前的7.2倍。
淄阳灌区 位于平度县城北, 受益范围有长乐、 大泽山2处乡镇17个自然村。
1966年开工,1967年开灌。1973~1974年对灌区改建配套。1987年有干渠1条4.8公里,
支渠7条共长15.7公里。 设计灌溉面积0.8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0.75万亩。总投资14
万元,其中国家投资7万元,群众自筹7万元。投工22万个,完成工程量18.2万立方米。
开灌前粮食平均亩产120公斤,1977年350公斤,1987年600公斤。
石棚灌区 位于即墨县城南部, 受益范围有即墨镇和三里庄乡的26个自然村。
1963年10月开工,1964年4月开灌。设计灌溉面积1.2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0.92万亩。
灌区分为自流灌区和提水灌区。自流灌区有干渠1条3.11公里,支渠3条共长3.24公里,
斗渠24条共长15.6公里。提水灌区又分为提水和自流两部分:提水灌区为混凝土压力
管999米, 自流提水4处,压力管2.1公里。斗渠以下渠系12条,防渗处理占斗渠以下
渠系的90%,水的利用系数达75%,1979年又改建干渠渡槽、节制闸、泄水闸、倒虹
吸、涵洞等,扩大灌溉面积600亩。灌区内四级配套面积0.8万亩,历年最大实灌面积
1.2万亩, 平均亩毛用水量120立方米,水利用系数0.7。灌区建设累计总投资33.3万
元, 其中国家投资25万元,群众自筹8.3万元,投工29.5万个,完成工程量17.5万立
方米。 开灌前粮食平均亩产143公斤,开灌后的1981年虽遇特大干旱但粮食平均亩产
364公斤,1987年550公斤。灌区内有高产稳产田0.88万亩,占灌区面积的68%。
挪城灌区 位于即墨县城西南、 桃源河以东,受益范围有南泉、蓝村2个镇的17
个自然村。 设计灌溉面积1.5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0.45万亩。1965年开发新干渠长3
公里,支、斗渠12条共长11.4公里,大小建筑物15座,是年开灌。基本配套0.62万亩,
大部分为稻田, 是60年代即墨县水稻试点范围。1970年开发东干渠长6公里,支、斗
渠15条共长11.3公里,大小建筑物39座,灌区总投资32.91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7.85
万元,群众自筹15.06万元。投工26.7万个,完成工程量5.3万立方米。开灌前粮食平
均亩产150公斤, 开灌后最高年份亩产500公斤,1987年亩产350公斤。由于支渠以下
渠系均未衬砌,拦水设施常年失修,水源浪费较大。
宋化泉灌区 位于即墨县城北, 受益范围有长直、 营上2个乡的20个自然村。
1963年11月开工,1964年4月开灌。设计灌溉面积2.3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76万亩。
灌区分自流和提水两部分。自流灌区有干渠2条共长14公里,支渠17条共长29.6公里,
斗渠65条共长31.8公里, 干、支、斗渠建筑物135座;提水灌区有宋化泉、大北岭和
双龙埠3处机电扬水站,总装机6台422千瓦。灌区累计总投资62.19万元,其中国家投
资41.85万元,群众自筹20.34万元。投工33.57万个,完成工程量19.36万立方米。开
灌前粮食平均亩产110公斤, 开灌后1981年亩产133公斤,1987年330公斤,历年最高
亩产500公斤。灌区内有高产稳产田0.63万亩,双保险面积0.42万亩。
王圈灌区 位于即墨城东北莲阴河下游,受益范围有官庄、店集、南阡3处乡镇。
1964年11月开工,1965年4月开灌。设计灌溉面积3.7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78万亩,
历年最大实灌面积1.3万亩。 灌区内总干渠1条长0.28公里,自流和提水干渠各1条,
共长21.7公里, 支渠33条共长27.7公里,干、支渠建筑物132座。干渠上建筑物仅占
计划的64%,渠道大部分属破碎层带,易坍塌淤积,堵塞溢水,渗漏严重。据实测渠
首放水2立方米每秒,至渠末端仅剩0.3立方米每秒。1969~1970年,在水库大坝西北
侧建官庄扬水站,装机2台460千瓦,提水流量0.8立方米每秒。灌区总投资94.6万元,
其中国家投资72.78万元,群众自筹21.82万元。投工49.49万个,完成工程量48.75万
立方米。 开灌前粮食平均亩产219公斤,开灌后的1981年亩产295公斤,1987年305公
斤,历年最高亩产为503公斤。
山洲灌区 位于胶州市境内。 受益范围有营房、冷戈庄、夼集3处乡镇57个自然
村。1959年建成,1964年11月开灌。设计灌溉面积3.8万亩,其中自流3.3万亩,提水
0.5万亩。由于渠系漏水严重,有效灌溉面积仅达1.85万亩,历年最大实灌面积2万亩。
1987年有干渠1条31.3公里,支渠18条共长25公里,干、支渠建筑物278座。灌区内有
小水库、塘坝3座,总库容315万立方米,有机井61眼,已配套54眼。灌区累计总投资
99.4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68.74万元,群众自筹30.7万元。投工53万个,完成工程量
48万立方米。开灌前粮食平均亩产140公斤,1987年平均亩产350公斤,历年最高亩产
455公斤。
小珠山灌区 位于胶南县境内, 受益范围有王台、薛家庄2处乡镇47个自然村。
1964年9月建成,1965年4月开灌。设计灌溉面积2.7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37万亩,
历年最大实灌面积3万亩, 其中井渠双灌面积1万亩。1987年,灌区有东西2条干渠共
长24公里, 支渠10条共长34.6公里,干、支渠建筑物661座。灌区内有扬水站10处装
机904千瓦, 有小水库、塘坝11座,库容24万立方米。有机井250眼,已配套200眼。
灌区累计总投资182.3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21.9万元,群众自筹60.4万元。投工48.2
万个, 完成工程量97.51万立方米。开灌前粮食平均亩产150公斤,1981年亩产450公
斤, 历年最高平均亩产530公斤。水库流域面积不能满足灌溉要求,渠系淤积较重,
灌溉能力减退。
铁山灌区 位于胶南县境内,受益范围有铁山、隐珠、胶南3处乡镇54个自然村。
1968年10月建东干渠, 1979年3月西干渠开工,同时开挖总干渠及支渠。1987年有总
干渠1条长1.6公里,干渠2条共长29公里,支渠4条长12.27公里,干渠建筑物394座。
设计灌溉面积5.3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52万亩,井渠双灌面积0.25万亩。1981年平
均亩毛用水量114立方米, 渠系水利用系数0.55。灌区内有塘坝5座,总蓄水量3万立
方米。有机井40眼,已配套20眼,扬水站3处装机298千瓦。灌区累计总投资115.94万
元,其中国家投资75.94万元,群众自筹40万元。投工78.41万个,完成工程量44.1万
立方米。开灌后,1981年粮食平均亩产410公斤,历年最高平均亩产500公斤。至1987
年, 灌区设施老化损坏较重, 效益锐减。如王戈庄7.5公里干渠原可浇地1.2万亩,
1987年只能浇地0.2万亩。
陡崖子灌区 位于胶南县境内,受益范围有泊里、横河、琅琊、小场4处乡镇129
个自然村。 1964年9月开工, 1965年5月开灌。 有总干渠1条0.8公里,干渠2条共长
30.43公里、支渠17条共长64.53公里。干、支渠建筑物1321座。灌区内有小水库、塘
坝20座,总库容989万立方米;扬水站装机8台628千瓦;机井129眼,全部配套。设计
灌溉面积6.6万亩, 有效灌溉面积3.17万亩。 累计总投资150.9万元,其中国家投资
70.9万元,群众自筹80万元。投工833万个,完成工程量478万立方米。开灌前粮食平
均亩产125公斤,开灌后的1981年亩产525公斤,1987年300公斤。
崂山灌区 位于崂山县境内,由电灌区和自流灌区两部分组成。电灌区于1962年
5月开工, 12月竣工。干渠长5.1公里,设计流量0.8立方米每秒,有渡槽、倒虹吸、
涵洞、跌水、闸阀等24座。支渠10条共长9公里,设计灌溉面积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
0.5万亩。 自流灌区于1966年建于水库南岸,干渠长5公里,砌石3.5公里,设计流量
0.5立方米每秒。支渠13条共长17.4公里,有建筑物26座。设计灌溉面积0.5万亩,实
际配套0.48万亩。总投资52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7万元,群众自筹15万元。投工39万
个, 完成工程量30万立方米。有夏庄、惜福镇2处公社19个自然村受益。1977年后因
水源紧张而停灌,库水全部供城市生活用水。
书院灌区 位于崂山县城北,1975年开工,1983年竣工。控制面积50平方公里,
设计灌溉面积1.6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5万亩。有总干渠1条长1.19公里,其中隧洞
483米。干渠2条共长23.5公里,支渠21条共长14.9公里。南干渠上的百福庵渡槽全长
392.5米,10孔组成。其中52.88米一孔为空箱拱素混凝土结构,造形美、结构巧、投
资少、施工易,为省内首创,并分别荣获山东省水利厅、青岛市科委、崂山县科委科
技成果奖。灌区累计国家投资373.11万元。投工53万个,完成工程量23.4万立方米。
1981年10月,自惜福镇霞沟至崂山水库段9.4公里列入青岛市供水应急工程,1982年3
月首次向崂山水库送水65万立方米。 开灌前粮食平均亩产352公斤,开灌后成为崂山
县主要粮、菜、果产地,历年粮食最高亩产461公斤。
王吴灌区 王吴水库是1958年由高密县、胶县合建,灌区分自流和提水两部分。
自流灌区称墨河灌区,提水灌区称铺集灌区。
墨河灌区 1964年开工, 1966年5月开灌。仅有东干渠的一支渠,效益面积0.79
万亩。1970年,水库兴利库容加大,效益面积可达18万亩。按三七分水,胶县可发展
灌溉面积5.4万亩。 1976年10月改建灌区,直接从胶河李家营拦河坝处开口引水,同
时建地下暗道2公里, 把水由高密县境引到胶县。1979~1980年进行续建。灌区1987
年有干渠2条共长13.15公里,支渠10条共长29.65公里,干、支渠建筑物221座。灌区
内有小水库、塘坝2座,机井296眼,已配套56眼,扬水设备2台198千瓦。设计灌溉面
积5.4万亩, 有效灌溉面积0.11万亩,1981年实灌1.7万亩,历年最大实灌面积2.5万
亩。灌区累计投资97.3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1.33万元,群众自筹55.97万元。有墨河、
城西2处公社受益, 开灌前粮食平均亩产170公斤,开灌后的1981年亩产372公斤,历
年最高亩产445公斤。
铺集灌区 1978年10月建于胶县铺集公社,以王吴水库为水源,装机6台600千瓦,
提水灌溉。设计灌溉面积1.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万亩。总投资85.2万元,其中国家
投资65.2万元,群众自筹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