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提水灌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27&rec=63&run=13

全市万亩以上引河提水灌区有贾疃、张家屯、闸子、麻湾、河套、上马、瓦戈庄、
王家岭、 新河、 仲家、 北滚泉、 瓦庙口、孙家、王家埠、虎山15处,建设总投资
1225.06万元, 其中国家投资323.31万元,集体自筹和群众集资901.75万元。总设计
灌溉面积21.69万亩, 总有效灌溉面积9.93万亩,1987年实灌2.83万亩。较大灌区为
贾疃、上马、瓦戈庄3个灌区。
贾疃灌区 位于大沽河下游左岸胶州市李哥庄镇贾疃村南, 有耕地32104亩,设
计灌溉面积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0.6万亩。1958年建涵洞一座,长28.7米,设计最大
引水量4.5立方米每秒。 当时以临时土坝拦截大沽河常流水,1959年改为三合土坝,
1968年建临时扬水站,1969年改为永久性电力扬水站,建成自流与提水两用的渠首工
程。安装2台轴流泵,各由75千瓦电机带动。国家投资24.21万元。1972年建成永久性
拦河闸。至此,高水位可自流,低水位可提水,同时还可提排灌区内涝,是一项灌、
排、自流综合性枢纽工程,国家投资35万元。有干渠1条长9.8公里,支渠6条共长9.1
公里, 有大小建筑物181座。灌区开发后,重点变5000亩盐碱荒地为稻田,水稻小麦
轮作,部分土地复种指数提高200%。1972年,粮食平均亩产242公斤,最高375公斤,
比开发前提高3.2倍, 个别地块年度亩产500公斤。 1985年灌区平均单产450公斤。
1985年后大沽河断流,灌区全部改为井灌,原排灌设施常年失修,渐无效益。
上马灌区 位于崂山县上马镇。 1959年开挖“通天河”,全长8公里,引桃源河
水经郭家庄一分为二, 一至辛屯,一至小荒。1971~1974年,建成电灌站,装机7台
258千瓦。有干渠1条长1.6公里,支渠2条共长3.5公里。设计灌溉面积1.5万亩,有效
灌溉面积1万亩。 1987年,实灌0.21万亩,粮食平均亩产370公斤。灌区总投资292万
元。
瓦戈庄灌区 位于五沽河南岸,即墨县瓦戈庄乡境内,以五沽河及产芝水库灌区
尾水为水源。1971年11月开工,1973年竣工,完成土石方18.7万立方米,投工45万个,
使用补助粮22.5万公斤,投资70余万元,其中国家补助50万元。设计灌溉面积2万亩,
有效灌溉面积1.25万亩。 整个工程由引水枢纽、扬水站和灌区3部分组成。引水枢纽
主要包括拦河闸、 进水闸、引水渠。拦河闸长58.8米,进水闸设2孔钢木闸门,引水
渠长520米。扬水站设2种类型提水机组:一是高干渠,装机2台115千瓦,配20型水泵
2个组, 出水流量1.1立方米每秒;二是低干渠,装55千瓦立式电动机配轴流泵2个机
组,出水流量1.4立方米每秒。灌区分高低2条渠系,投资48.3万元。高干渠长10.4公
里, 支渠16条共长18.8公里,控制灌溉面积1.5万亩;低干渠长5.6公里,支渠8条共
长9公里,控制灌溉面积1万亩。1980年,完成高干渠改线浆砌10.6公里及配套工程,
投资11.75万元(其中国家补助4万元),增加效益面积0.3万亩,改善效益面积0.9万
亩。灌区开灌后粮食增产明显,在连续4年干旱后的1979年,平均亩产仍达192公斤,
1987年亩产已达25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