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大沽河水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27&rec=4&run=13

流域概况 大沽河流域位于胶东半岛西部,约在东经120°03′~120°25′,北
纬36°10′~37°12′之间。 干流全长179.9公里,流域面积4631.3平方公里。主要
支流有潴河、小沽河、城子河、五沽河、落药河、流浩河、桃源河。流域走向大致与
干流走向相同。流域内山区占11.4%,丘陵区占34.5%,平原区占36.8%。整个流域
全部在山东省境内,涉及两市九县(市)。其中烟台市有掖县、招远、栖霞县及莱阳
市的一部分;青岛市范围内有胶州市、莱西、平度、即墨和崂山县一部分。流域北部
为山区和浅山丘区,南部为山麓平原和平原洼地,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坡度由北向南
逐渐变缓。 流域内属华北暖温带沿海湿润季风区,温差不大,终年无霜期约200天。
多年平均降雨量707.4毫米(1956~1984年),径流量22.51亿立方米。由于汛期暴雨
多出现在流域北部山区,洪水下泄首先占满河槽,使下游平原排水困难而产生内涝;
在3~5月枯水期,南部平原洼地降雨量又大于北部山丘区,形成上游旱、下游涝。平
原地区主要由第四纪地层组成,以河流冲淤物或沉积物为主要成分,以沙土为主,种
植旱作物较多。
大沽河干流 大沽河古称姑水, 发源于烟台市招远县阜山西麓偏西500米处,流
经179.9公里(由莱西县产芝水库至山角底村河段长131.1公里) ,总落差约200米。
自招远县由北曲折南流,于马连庄北埠村后入莱西县境,于韩家汇入即墨、平度县境,
于北王珠镇的沙梁村前入胶州境,经营房镇马头村南入胶州湾。自招远县老马思家至
莱西县巨家为上游,河道弯曲较多且冲刷严重,河道变迁范围小。自巨家至该县望壁
口为中游,河道局部有弯曲,但曲率半径较大。莱西县水集镇以西的河道是清咸丰年
间变迁所成。水集镇谭彪庄到院上镇望壁河(小清河)口大部是平原,河道游荡不定。
此段在该县孙受乡附近改道达7次之多。 望壁口以下险工增多,河床多曲折。其中院
上镇的王屋庄至店埠乡程家小里及朴木乡的孙洲庄到朴木庄的两段, 历史上曾有8次
小改道, 遗留柳沟、 俄乐沟、大横沟、淤沟、朴木东沟数条故道。大胡埠村处堤距
1280米,是大沽河干流最大堤距。平度县南村以下大部为平原地带,南村至胶济铁路
的15公里河道弯曲,险工有10余处。铁路以南右岸为丘陵地带,主河槽呈“之”字形
弯曲, 坡降约1/5000,古代航船多在此出事,故称“万人愁”。山角底以下为河口
段,河床变迁频繁,曲度较大。河道两侧有盐场、虾池,行洪阻水甚重。
大沽河上游山丘区植被较少,水土流失严重。据巨家水文站1964年(丰水年)实
测,来水面积仅587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流失土方竟达4.5万立方米。河口段受潮汐
影响,大潮时进沙量4000~8000吨,而出沙量为3000~6000吨,河床淤积1000~2000
吨。由于河床内林木成片,阻水物多,增加了淤积速度。自1955~1984年,莱西段河
床平均淤高约0.3米, 平度段河床平均淤高0.6米,河口段河床平均淤高也在0.4米以
上。河床淤积不仅使海岸线后退,而且导致过洪量减少。如南村水文站1964年水位在
18米时可通过流量3800立方米每秒,1970年同样水位通过流量3300立方米每秒,1984
年则通过3000立方米每秒,到1987年只能通过2500立方米每秒。河道防洪能力削减,
堤防承受压力日益加重。据近代历史记载,清同治四年(1865年)至1916年大沽河共
决口7次,每次受灾面积都达60万亩。1911年和1912年胶济铁路分别被洪水冲断100米
和400米。
主要支流
潴河 发源于莱阳市窑山东麓,于河头店镇李家沟子村北入莱西县境,经王家泊
子、河头店、高格庄水库、枣庄、果佳园、街东、水集、谭彪庄在辇至头村北入大沽
河。河道全长50.68公里,流域面积420.5平方公里。
小沽河 古称尤河。发源于掖县马鞍山(马山),于河里吴家乡进入莱西县。流
经北墅、院里、武备、葛家埠等,在平度县石家曲堤村东北汇入大沽河。全长84公里,
流域面积1028.2平方公里。该河流域面积大,河道较窄,暴雨后出现高水位,极易出
槽。 清同治四年(1865年) ,洪峰流量3990立方米每秒,1912年3360立方米每秒,
1914年3060立方米每秒。1953年8月5日实测洪峰流量2720立方米每秒。自建国后在上
游及其支流建成尹府、 黄同、北墅3座大中型水库后,除汛期外河道基本无水。流域
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黄同河和猪洞河。
城子河 又名古岘河,古称墨水。清道光二十九年《重修平度县志》注:“龙虎
山、岩山头、云台山之水,三合一为墨水,南流入姑河。”主流发源于平度县洪山乡
东南部金沟,流经南城子、潮淖泥沟、东仁兆,在下游斜庄附近与北来之钱儿沟合流
后南入大沽河。全长21.5公里,流域面积69.74平方公里。
五沽河 是莱西、 即墨2县的界河。清同治版《即墨县志》载:“五沽河即五道
泊河,城北60里,发源于五道泊,北流三都河,转西经辛庄、庞家庄、赵戈庄、刘家
庄入沽河。”这和现在的河流走向大致吻合。五道泊位于今牛齐埠、大官庄、段村乡
一带,原是一片内涝蓄积的低洼地带。清乾隆时知县尤淑孝主持开挖沟渠,排五道泊
积水入沽河,当是五沽河形成的起源。今五沽河源头有二:主源在即墨县段村乡的俞
家屯北,流经大荒村、西桥头、三都河村至前张家庄,此段称龙化河;另一源在莱阳
市新庄一带,流经莱西县西南众水村、郝家寄马埠至前张家庄,此段称干沟子河,亦
称张家河。 上述两源在康家庄东北会合后称五沽河。全长44公里,流域面积648平方
公里。其突出特点是支流多(主要支流15条),比降大,断面小,源高流急,汇水集
中。蓝烟铁路以下到河口段多弯且急,易阻水。尤其在与大沽河洪水相遇时,阻水更
严重,洪水渲泄不及,沿河两岸极易漫溢成灾。
落药河 发源于平度县小古迹山北麓,向东南流经公家、铁岭庄至河北大泊村东
纳南王戈庄支水,再折向西南至王家河岔纳三里河(响水河),由芦家荒东折向西南
至鲁家丘村南纳新挖小方湾河,至胡家庄村北,左岸纳堤沟河,右岸纳东新河,至崖
头村后入大沽河。 全长35公里,流域面积285.7平方公里。落药河在傅家丘以下历史
上曾分为两支,一支向东南流经鲁家丘、钟楼埠至崖头村东人大沽河,称东落药河,
即今落药河;另一支曾流经瓦子丘、郭庄、朱家庄、李家庄至北村南入助水河(助水
河未开之前入胶河),称西落药河,现已无河形。
流浩河 发源于即墨县灵山东南金家湾,因历史上河水渲泄不畅,多雨季节积涝
汪洋、流水浩荡而得名。流经营上、灵山、长直、段泊岚、太祉庄、普东、七级、移
风等乡镇,自东向西沿肖家疃、谭家疃、林戈庄、后王宿庄、北龙埠、方戈庄、周家
疃、隋家疃、小店、长直、大范戈庄、东七级等村至岔河村北入大沽河。沿途有周戈
庄河、月河、三泉庄河、石旺河、泉庄河、麦七河、小东河、鸿雁沟等10条支流汇入。
全长36公里, 流域面积400.8平方公里。程戈庄以下有涝洼地24万亩,建国前内涝甚
重,许多耕地只能种高粱,有的只长茅草,颗粒无收。
桃源河 系大沽河下游左岸支流,发源于即墨县普东乡桃杭村,自东向西流至蓝
烟铁路附近折向南流,过铁路在崂山县下疃村西北入大沽河。清同治版《即墨县志·
山川》称为那(挪)河,因流经挪城而名。又因源出桃杭村命名为桃源河。全长34.7
公里,流域面积308平方公里。1914年前该河无河形,仅在官庄、辛庄一带有条5公里
许的小濠沟。在林家段河、大涧、小涧等村有人工开挖的狭窄河道。上游坡地来水无
河渲泄,雨季胶济铁路以下一片汪洋,东西横亘10余里。若与大沽河水相遇,下游洼
地洪灾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