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拦河闸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27&rec=27&run=13

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在人工开凿的胶莱河上建起海仓口、新河、杨家圈、
玉皇庙、 周家、亭口、窝铺、吴家口、陈村9座闸,是为便利航行而兴建的调节水位
闸。航运停止后,水闸废除。这是青岛见于记载的最早的一批拦河闸。据1988年实地
调查,吴家口、姚毛古闸基犹在。姚家(窝铺)旧闸枣木桩基、方条面、槽石砌筑,
用石灰沙浆铸铁键连结成整体结构。所用木桩、石料、铸铁键尚存。建国前,在云溪
河上兴建的调节环绕胶县城区内河段水位的东西2座闸门(建设年代不详) ,分别位
于胶城东、西,俗称水门,单跨4米,净高5米,木质闸门,1965年将残闸拆除。
建国初期,平原河道沿岸群众曾采取临时拦河措施,穿堤引水灌溉农田。1957~
1960年,即墨县采取节节拦蓄的办法,在流浩河上先后建成林戈庄、小庄、太祉庄、
七级、后吕等5座拦河闸(坝),不但减轻了洪涝灾害,而且使沿岸2.4万亩农田得灌
溉之利。 至1987年,境内34条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道中已建有拦河闸的
有20条,共建闸56座,其中即墨县32座、胶州市13座、平度县8座、莱西县3座。这些
拦河闸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平原河道及部分滨海河道上,多为桥闸合一,以拦蓄水灌
溉为主,单纯泄洪闸极少。上述56座拦河闸拦蓄能力约0.16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