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支流治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27&rec=17&run=13

潴河治理 建国前无系统治理。建国后,在流域内建中型水库1座(高格庄水库),
小型水库24座, 塘坝181座,总蓄水量2000万立方米。1957年和1962年先后修护村堤
1.51公里,护坡3.7公里,国家投资58万元。1977年8月,莱西县水利局作出了系统治
理潴河规划设计。 是年冬,调集2万余名民工,在水集公社以东裁弯取直,疏竣河道
2.4公里,建双曲拱大桥一座,投工77万个,完成土石方80万立方米,自筹资金114万
元。1983年、1986年及1987年裁弯疏浚河道1.15公里,建生产桥1座,扶堤1.3公里,
护坡0.42公里, 护险1处,总计完成土石方29.45万立方米,投工28.14万个,国家投
资55.04万元。潴河经全面治理后提高了行洪能力。1985年9号台风高格庄水库溢洪流
量298立方米每秒,在4.3公里长的任家疃段水齐堤顶,但未决口。
小沽河治理 小沽河是莱西县和平度县的分界河流,两县分而治之。
莱西段:1954年春和1955年春,在岱墅西、淤场西南、东朱毛村至尹格庄段,堤
上村西、店上至小河子村筑堤、培厚10公里,完成土石方8.2万立方米,投工5万个。
1974年为拦洪兴利,在中上游建北墅水库。1985年11月,成立复堤工程指挥部,组织
治河的南墅、 院里、武备、院上4处乡镇复堤27.3公里,完成土方25万立方米,投工
50万个,投资16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4万元。
平度段:1954~1955年,在东孟戈庄村北至黄同河口、大朱毛村东南、大朱毛村
东北至石家曲堤培堤加固2.8公里, 完成土石方2.98万立方米,投工1.44万个。1985
年7月,石桥乡对孟戈庄村北至黄同河口0.2公里堤防加固培厚。1985年9号台风过后,
冷戈庄、古岘两处乡镇将大朱毛村东南决口堵复,并在冬季和两目乡共同修筑堤防21
公里,完成土方8.1万立方米,投工4.5万个。
在治理干流的同时,对其主要支流黄同河、房金河、马疃河、祝沟河、猪洞河也
先后进行了治理。 至1985年,共疏浚、裁弯、培堤计42.5公里,完成土石方23.73万
立方米,投工139.58万个。经治理,小沽河已可防御10年一遇的洪水。
城子河治理 除1955年对葛家庄至河口7公里河段进行疏浚、 清淤外,主要治理
工程均在70年代完成。1971~1974年,加宽了4.5公里长的西淖泥沟至斜庄的河口段,
开挖了集木村东至山上村前一段6公里长的环山河, 截去城子河上游部分来水,减轻
了下游排水压力。 1975年开挖了龙泉至葛家庄11公里的新河段。1977年将套里村西1
公里河段裁弯取直。上述工程共完成土石方128.8万立方米,投工54.5万个。
五沽河治理 1951年将该河与大沽河交汇段改道,使河口一段河槽由与大沽河顶
流改为顺流。 1955年从贾家后疃至河口修筑了堤防。 1958年建双山滞洪区,滞洪量
2000万立方米。1964~1965年陆续对于家辛庄至刘家庄附近一段22.2公里的河槽开挖
加宽,并筑堤10.8公里。计投资59.9万元,投工253万个,完成工程量54.6万立方米。
1973年,烟台地区水利局编制了《五沽河防洪除涝治理设计书》。同年10月,中共烟
台地委及即墨、莱西两县分别成立了“五沽河治理工程指挥部”,开始全面治理工作,
1974年6月竣工。 共完成自大沽河汇口处以上1.7公里原河床的疏浚;从1.7公里处至
刘家庄公路桥及以上0.3公里向上游2公里的两段作了裁弯取直;其他河段以疏浚筑堤
为主,计22.5公里。同时对其两岸主要支流龙华河、花园沟、孟沙河、狼埠沟、庞家
岚沟疏浚、 筑堤38.8公里。从1973年有计划治理以来,至1975年共完成土石方477.9
万立方米, 砌石2.23万立方米,钢筋混凝土0.18万立方米,投工307.9万个,总投资
251万元。 五沽河通过全面治理后,上游河床比较顺直,防洪能力可达到20年一遇的
洪水不出河槽, 有效地解决了一般洪涝灾害问题。同时还建拦河闸3处,各式桥梁14
座,扬水站21处,化害为利,有效灌溉面积达13万亩。
落药河治理 青岛解放后, 1955~1976年, 平度县组织民工对落药河头至崖头
7.3公里河段疏浚整修; 对落药河五道口至凤凰屯段培修堤防;将堤沟河口至东新河
口段加宽至50米,东新河口至落药河口段加宽至60米,两岸均筑堤。对其主要支流堤
沟河及万字河进行疏浚整修。 共完成土石方153万立方米,投工80.5万个。治理标准
为20年一遇防洪,5年一遇排涝。
流浩河治理 建国后进行了综合治理。1950~1966年,除疏浚、培堤外,先后建
成宋化泉水库及8处拦河工程, 不仅减轻了洪涝灾害,而且扩大了水浇地面积,补充
了西北洼稻区用水。共完成土石方4.48万立方米,投工8.59万个,投资7.62万元。
1975年冬,即墨县调集9处公社2万民工,对右岸自范戈庄桥到流浩河口18公里进
行了疏浚、筑堤;左岸自流浩河口至营里以东17公里筑新堤、固原堤。1976年汛前又
完成干流建筑物18座,同时还完成支流泉庄河、小月河疏浚筑堤15.1公里及桥涵工程。
上述工程共完成土石方246.8万立方米,投工155.1万个,总投资120.96万元。治理后,
下游河宽30~100米,堤高3~5米,最大泄洪量210立方米每秒。不但减轻了洪涝灾害,
而且扩大灌溉面积2.4万亩,粮食亩产量比建国前提高了6~7倍。
桃源河治理 1916~1918年,由山东省河工局主持出工6800人,自崂山县大涧至
即墨县官庄分三段治理, 计28.96公里。 从此, 由铁路桥以上至河口才有了一条宽
12.8米、 深1米的小河,投资2000银元(含河工局办公费及巡警费)。1946年10月,
山东省水利局主持开挖河口局部河段3.19公里,投工1.89万个,挖淤泥1.5万立方米,
以工代赈面粉438袋。建国后,1951~1954年,胶州专区组织胶县、即墨2县沿河群众
加高培厚自胶济铁路南至大沽河口9公里堤防,投工20万个,完成土石方17万立方米。
为滞蓄洪水,1960年建成挪城水库。1963年,将铁路南左岸赵家堰至河口段疏浚固堤
12公里。 由于河道防洪标准低,1964年、1965年和1971年堤防发生3次决口。1972年
建桥西头排灌站,排涝面积达万亩。1975年,由山东省水利设计院对桃源河治理进行
了统一规划, 干流按5年一遇防洪标准挖河,20年一遇防洪标准筑堤,两岸加电排方
案治理。1975~1976年,将挪城水库以下至青(岛)胶(县)公路3.46公里的一段培
堤加固、疏浚加宽,完成工程量55.78万立方米。1986年6~7月,投资3.3万元,作了
堤防培厚加宽及涵闸维修工程。
1986年4月, “引黄济青”工程计划在原河道的赵家堰一带建棘洪滩水库,故将
在胶济铁路以南一段河道向西迁移改道。重挖新河从赵家堰铁路桥处,经小新河东侧
在魏家庄西归原河道。济南军区5000余名官兵仍按1975年规划施工土方工程,国家投
资111万元。历时4个月,投工60万个,挖填土方130万立方米,修了一条长7.73公里、
河底宽50~60米、 河口宽110米的新河道。由胶州市和即墨县负责施工胶青公路桥、
泵站公路桥、 马家庄和辛家屋子生产桥。至1987年,桃源河左岸堤防可达5年一遇防
洪标准,右岸堤防洪能力尚不足3年一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