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干流治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27&rec=16&run=13

堤防建设 大沽河筑堤最早见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平度知州胡尚礼筑大
沽河堤。1586年,莱阳(当时包括今莱西县)知县程子侃领导的筑堤工程,是青岛地
区历史上第一次由官府投资的最大治河工程,筑堤43公里,高6.3米。是年正遇2次大
水,但未漫溢。1591年,山东巡抚李公辅倡导集资筑堤延壕10公里,人称李公堤。清
乾隆十六年(1751年)春,当地知州又将李公堤增筑25公里,1758年又增筑堤25公里。
1911年,大沽河右岸孙家村西决口宽200米,冲断铁路400米,山东省派官员至胶州修
大沽河堤。1915年,当地知事从南起李哥庄,北至平度县沙梁兴修大沽河堤。自1858
~1915年近60年间,境内共有7次较大的筑堤工程,但未能根治洪灾水患。
建国后,除各专署、县修筑辖区内部分堤防外,由山东省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对大
沽河堤防进行了两次较大规模的岁修工程。
第一次岁修始于1952年2月, 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农林厅水利局治理大沽河工程
计划, 成立了大沽河治理工程委员会。共动员民工82852人,其中平东县(现属平度
县) 7197人,即墨县33587人,胶县42068人。3月10日开始筑堤,培堤范围为:铁路
以北左堤,自胶济铁路至北岔河与流浩河左堤相接,右堤自铁路至南村以南桃园村止;
铁路以南左堤, 至姜家屋子以南与桃源河右堤相接。总计培堤59.2公里,于6月26日
全部竣工。本次岁修还组织1200名民工、80余名技工进行护岸护坡工程,自4月9日始,
与培堤同时竣工。 计完成周家村险工258.9米,北张院险工343米,大高丁坝4座,坝
脚截水墙250米。岁修国家总投资26.3万元,投工108.02万个,完成土方126.8万立方
米。
由于桃源河口以下堤防标准低,五沽河口以上两岸堤防残缺不全,大麻湾村南右
岸无堤防,导致1953年、1955年大水成灾。为此,山东省水利厅作出1955年汛后对大
沽河进行第二次岁修的决定。由莱阳、胶州两专署组织施工,省水利厅派水利二队协
助。 1955年11月8日至1956年春全部竣工,共动员民工10.34万人,完成工程量132.4
万立方米,实投工138.43万个,培修堤防196.4公里,国家投资107万元。培堤范围为:
左岸自桃源河以上500米起接大沽河右岸堤至平莱公路桥的庄扶村,长106.5公里;右
岸自铁路桥起至庄扶村, 长86.9公里;沿南胶莱河铁路桥以下至大麻湾高地3公里。
另外加戗堤2公里。
大沽河堤防虽经2次较大培修及若干局部修治, 但仍有残缺矮薄之处。加之河滩
内植树、 造地、 建房,大大削减了河道防洪能力,以致1964年再次发生河道决口。
1973年,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对大沽河复堤、护险、桥梁、排水涵洞、清障等工程
作出了全面规划。但限于资金并未能采取统一施工,而由沿河各县对所辖范围堤段按
先急后缓原则,逐年分期分段进行了治理。1987年,大沽河两岸堤防总长204.75公里,
以左岸为主自上而下堤防现状是:莱西县段里程由0十000~50十200,高程由74.24~
28米, 坡降接近1/1000,堤身高3米,堤顶2米,内外边坡1:2;即墨县段里程由50
十200~87十100, 高程由28~13.7米,坡降接近0.38/1000,堤身高4~5米,顶宽2
~2.5米,内外边坡1:2.5;胶县段里程由87十100~114.86(到桃源河入口),高程
由14.91~6.45米,坡降接近0.3/1000,堤身高6米,堤顶宽3米,内外边坡1:2.5。
可保护人口61.3万人, 保护耕地84.25万亩。现状堤防按山东省下达的防洪任务,水
位18.05米(平度县南村水文站) 、流量3000立方米每秒的标准(相当于10年一遇洪
水),尚有117.1公里的堤防高程不够要求。
险工护砌 大沽河水流湍急,摆幅较大,河岸易塌,建国前新老险工达数十处,
因险工成灾者甚多。 建国后, 1952~1987年, 在整修河道或筑堤过程中, 对63处
39.11公里堤坝、河岸险工逐年进行加固,共完成59处36.55公里,其方式有干砌乱石、
混凝土、三合土、植树压柳等,约束了洪水。至1987年,河床已基本固定。
堤防灌浆 自1976年以来,由于流域内连年干旱以及城市供水过量开采,导致大
沽河地下水源地420平方公里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造成106.7公里长的大堤(占堤防
总长度59%)出现几百处纵横裂缝,大堤内外几百个沉陷坑,严重威胁行洪安全。沿
河的莱西、 平度、即墨、胶县4县发动群众,于1983年7~8月对大堤进行水力劈裂压
力灌浆,处理了险情堤段。完成灌浆26.7公里,其中压力灌浆8.8公里,完成土方9.5
万立方米,投工17.2万个,国家投资67.3万元。随着干旱的延续,堤防隐患仍在加剧。
为确保大堤安全,青岛市水利局于1984年5月,提交了在104.5公里堤防上劈裂灌浆的
工程设计, 沿河4个县组织1000余名职工,15台灌浆机组(莱西县4台,平度县3台,
即墨县3台,胶县5台),在大坝顶中心轴线上按每公里400孔的程序昼夜施工,于7月
底全部竣工。 共完成钻孔3.49万个,累计进尺22.04万米,处理横向裂缝1922条,纵
向裂缝3306条, 累计长度3.56万米。填沉陷坑150余个。共完成土方6.12万立方米,
投工8.95万个, 国家投资120万元。通过质量检查,浆体沿大堤纵向形成一条连续分
布的防渗帷幕, 并填塞了大堤的裂缝及深层孔洞,经受了1985年9号台风暴雨洪水的
冲击,显示了劈裂灌浆的效果。
河道清障 80年代前,大沽河清障由沿河各县在自己辖区内单独进行。1974年,
在即墨县蓝村召开了大沽河清障会议,提出按30年一遇行洪要求,以“谁设障,谁清
障”的原则,沿河各县在大沽河上下游又普遍进行了一次清障。至1974年,全市共清
除阻水林木7980亩。除莱西段清障基本达到要求外,其他各县均不彻底,并存在随清
随设现象。1983年经调查发现,河道内植树85处达3.1万亩,建房696间,各类建筑45
处,严重影响行洪。青岛市政府决定清障,于1985年7~8月,出工5400人,共清除阻
水林木6049亩,阻水建筑物7处,阻水房21间。平度县南村水文站,清障前17.01米的
水位仅能通过1610立方米每秒的流量。 清障后, 1985年9号台风所产生的洪水流量
2120立方米每秒顺利通过。
1987年,青岛市防汛指挥部指挥、中共青岛市委副书记张惠来,副指挥、副市长
宋玉珉检查了大沽河海口段,决定进行第二期全面清障工作。共清除阻水林木523亩、
虾池2592亩和莱西段高渠3条及沙梁公路漫水老桥实体部分及阻水房24间, 进一步扩
大了大沽河行洪空间。
滞洪区 大沽河亭兰滞洪区位于平度县崖头村,1956年7月27日开工,8月18日竣
工。调用民工19956人,完成束洪堤33.64公里,其中20.6公里借助水河、小清河原有
旧堤培厚加高。滞洪区面积30平方公里,蓄洪水位12.5米,储洪量3000万立方米。防
御标准为:当大沽河发生流量大于4500立方米每秒洪水时,则分洪于滞洪区。1957年,
将临时分洪口改建成半永久性建筑物。 1964年,培高围堤66公里,建排水涵洞4座,
修围村堤7处。滞洪工程国家投资24.7万元,投工14.1万个,完成土石方27.76万立方
米,建成后从未运用。因工程质量差,分洪、排洪、滞洪都无保证,1968年由省防汛
指挥部批准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