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抗旱保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27&rec=108&run=13

建国前,历史上每遇到大旱之年,往往“赤地千里,饿殍遍野,人相食”,其景
极惨。建国后虽也有数次大旱年,特别是80年代持续干旱,对工农业生产,特别是农
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威胁很大。但由于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力抗旱
保收,使灾情大为减轻,并出现了大旱之年夺丰收的奇迹。
青岛市的抗旱工作由青岛市抗旱防汛指挥部统一领导,抗旱防汛办公室(市水利
局)具体负责。在加强领导,发动群众,做好钱、材、物准备工作的基础上,主要采
取充分利用现有水利工程,并努力开辟新水源、打井、河道截潜等,大搞投工少、投
资少、见效快的小型水利工程。大力发展喷灌、滴灌、管灌以及渠道防渗等节水型灌
溉,使有限的水发挥更大作用。同时实行水利管理责任制,由村统一领导,统一规划,
统一分配机具,统一结算水费。从水库管理所到受益乡、村层层实行管理责任制,实
行凭票供水,按亩配水,按方收费制度,既节约水,又提高了灌溉效益。从70年代起,
由市财政局拨款,市气象局采购内装碘化银的炮弹,市水利局负责保存及联系工作,
在天气具备人工降雨条件时,由驻青部队发炮催雨,对解除旱情收到一定效果。1987
年后人工降雨皆使用飞机播撒催化剂(干冰)降雨。
1981年抗旱 1981年是自1976年后连续干旱的第五年,仍是四季皆旱。降雨量之
少、旱情之重、持续时间之长,是青岛自1899年有气象记载以来所罕见。全市年平均
降雨量314毫米, 汛期雨少,大沽河及小支流全部干涸断流。全市农田受旱成灾面积
573万亩。 市区日供水由常年的23万立方米压缩到11万立方米,部分工厂因缺水停产
或半停产。居民生活用水限制在每人每日30公斤以下。农村人畜缺水现象十分严重,
由常年的134个村10.5万人, 发展到1213个村94万人。全市大、中、小型水库大部分
干涸, 春灌前总共蓄水只有1.5亿多立方米,远远满足不了抗旱的要求。而且地下水
位低,有半数机井、大口井枯竭,更增加了抗旱的难度。中共青岛市委、市政府面对
特大干旱,主要抓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入思想发动,坚定长期抗旱夺丰收的指导
思想;二是抓抗旱促水利建设,千方百计扩大灌溉面积;三是进一步落实农业生产责
任制和实行水利管理责任制。 “三秋”期间,市县两级共抽调700多名干部深入各社
队加强具体领导。 据统计, 抗旱高潮时全市共投入劳力63万人以上,投入抗旱资金
1324万元以上,其中国家投资526万元,集体、个人筹资798万元。另外农业贷款6167
万元。水利、商业、物资、电业、供销、农机、石油等部门全力支援抗旱。与此同时,
抗旱又促进了小型水利工程的发展。全市当年新增加小型水利工程2807项,其中:小
型水库2座, 塘坝29座,机井718眼,配套机井750眼,修防渗渠171条长159公里,修
土渠98条长62公里, 建扬水站42处,河道截潜流256处,另外维修旧井3200眼等等,
增加了抗旱能力。当年小麦夺得丰收,虽然秋粮减产,但适时完成了冬小麦的播种任
务。
1984年抗春旱 1984年, 是青岛市连续7年严重干旱后的特大春旱年。自1983年
11月至1984年5月底, 全市平均降雨仅63毫米,相当于历年同期平均值的37%,全市
787.9万亩耕地全部呈现旱象, 其中重旱面积680万亩。全市406万亩小麦,有60万亩
严重减产,50万亩因绝产而翻种。由于连续干旱少雨,全市所有大小河流全部断流,
20座大中型水库和427座小型水库仅蓄水4000多万立方米, 相当于正常年景蓄水量的
20%。 到4月中旬,除少数水库为保鱼留有少量死库容外,其余全部放完。地下水源
由于连续提水得不到补充, 水位比正常情况低4~6米。全市47000眼机井、大口井,
有14000眼基本无水可提。 城市用水告急,农村缺水村1190个,近95万人。即墨县乔
家屯乡,20个村已连续四五年缺水吃,每个村都备有1~2台拖拉机天天运水吃,全乡
运水吃的自行车、 手推车每天多达1000余辆……是年3月,市政府召开抗旱春灌现场
会,中共青岛市委第一书记周振兴、副书记乔树荣、副市长胡延森分别作了抗旱动员
报告,坚定了各级领导抗旱夺丰收的信心。市有关部门采取包县的办法,深入6县1区
帮助抗旱。各县、乡镇共组织5000多人的抗旱工作组,深入基层包片、包村,推动了
抗旱工作的全面开展。乡镇、村干部实行春灌包干责任制。供电部门全力保抗旱用电。
即墨县从工业用电中挤出40万度电支援抗旱。农机、商业部门积极组织机械、油料和
物资供应,维修提水机具。在全市抗旱用3.3万眼机井中有3.1万眼落实了责任制,占
93%。狠抓节约用水,修防渗渠道115公里,地面软管灌溉发展到730万米。实行土洋
并举,采取引、蓄、挖等应急措施多方开辟新水源,新完成水利工程4000余项,其中
大口井2500眼。全市抗旱高潮时投入劳力达100万人以上,利用扬水站320处、提水机
械3.9万台50万千瓦, 使用汽车、拖拉机4400辆,马车、手推车3万辆。利用3.3万眼
机井灌溉了190万亩农田,提取地下水1.2亿立方米。平均单井灌溉效益提高到57.6亩。
利用蓄水灌溉面积达278万亩。 群众还利用小土井、手压井、肩挑人抬浇地33万亩。
这是青岛市在水源少、旱情重的情况下春灌效益最好的一年。是年,国家为抗旱投资
130万元,乡(镇)、村及群众自筹资金达3521万元。平度全县农户投资近800万元购
买塑料软管。经过全市人民的努力,大旱年夺取了大丰收,全年粮食总产达24.5亿公
斤,比青岛历史最高水平的1983年24.04亿公斤增长2.1%。